他是史書所記載的最早的一位著名刺客,但他的行刺卻不是為了殺人
春秋時期的曹沫,是史書所記載的最早的一位著名刺客。不過,曹沫並不是一個職業殺手。而他所進行的那次轟動一時的行刺,目的也不是為了殺人。
曹沫是魯國人。魯庄公時期,曹沫是魯國的大將。曹沫為人,勇武有力,因此深得魯庄公的賞識。這時候的中國,諸侯爭霸的戰爭進行得十分激烈。齊國在桓公即位以後,任用管仲為相,國勢日益強大,逐漸擴張領地,並且與魯國發生了衝突。公元前681年,齊桓公發兵進攻魯國。魯庄公派曹沫率軍禦敵,不料一連打了三次敗仗,不僅損兵折將,還讓齊國奪走了許多土地。魯庄公見勢不妙,便答應割讓土地,向齊國求和。雙方議定,這一年7月在東阿會盟,簽訂和約。
曹沫打了敗仗,喪師割地,魯庄公並沒有怪罪他,還讓他繼續統帥軍隊。但是,曹沫自己不僅臉上無光,而且心裡也很不痛快。會盟之前,庄公臨行,曹沫上前問道:「您感覺如何?」庄公聞言,很不高興。心想,曹沫這個人可真是糊塗!我們吃了敗仗,又與齊國結下深仇。現在我們不僅不能雪恥復仇,還要割讓土地,低三下四地向人家求和,而他居然還好意思提這樣的問題!於是悻悻地回答說:「我如今活著,還不如死了!」曹沫受到搶白,知道了庄公的意思,也知道了自己該做些什麼。他平靜地對庄公說:「我明白了。您儘管去參加盟會,我將儘力而為,完成作臣子的責任。」
曹沫決心做一件別人想不到、也不敢想的大事,既為庄公雪恥、為魯國奪回失地,同時也為自己挽回面子。他把一柄匕首藏在身上,跟隨魯庄公來到東阿。
刀尖下的盟約
會盟之日,諸侯皆至,刀戟林立,旌旗蔽日。會盟壇上,齊桓公正襟危坐,壇上壇下、座位左右,衛士環列,一派肅殺之氣儀式開始,庄公登壇,曹沫就壇下群臣之列。大禮行畢,諸侯各就其位。這時,曹沫突然抽出匕首,一個箭步躍上盟壇,來到桓公面前,把匕首按在他的脖子上。齊桓公嚇得臉色慘白,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周圍衛士猝不及防,呆若木雞;各路諸侯面面相覷不知所措,就連魯庄公也弄不明白曹沫究竟要幹什麼。一時之間盟壇上下,鴉雀無聲。
這時候,只有齊國的丞相管仲還算鎮靜。他來到桓公和曹沫面前,小聲問道:「曹將軍有什麼要求嗎?請您直言!」曹沫說:「齊國強盛,魯國弱小,眾所周知。但是,齊國進攻魯國,侵奪土地,欺人太甚。兩國相鄰,魯國的城牆倒塌,齊國的百姓也要遭殃;魯國完了,對齊國也沒有好處。希望您好好考慮一下!」於是管仲請桓公承諾歸還侵奪的魯國土地。曹沫得到契約,丟開匕首,走下盟壇,回到自己的行列,面不改色,談笑風生。
會盟結束後,齊桓公驚魂稍定,惱怒萬分,下令取消與魯庄公的盟約。管仲對齊桓公說:「這可不行。貪圖小利以快已意,這不是大國國君的風度;遭到劫持而許諾人家的要求,危險解除又反悔,這是背信棄義,會喪失天下諸侯的信任,對齊國沒什麼好處!」於是齊國遵照盟約規定,把戰爭中奪取魯國的土地全部歸還齊桓公信守盟約,贏得了諸侯的信任,於是弱國紛紛歸附,尋求保護。兩年後,齊桓公與諸侯再次會盟,成為名符其實的霸主至於魯庄公,由於有了曹沫這樣一位名聞天下的勇士,也被諸侯另眼相看,使魯國獲得了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
※往事千年·鄭國兄弟之爭拉開《春秋》大幕
※佳人步搖微顫,城樓雲霧縹緲,定格成一幅幅歲月交織的古樸畫卷!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