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陰險計謀不得滅匈奴,300年後家族出一良將,讓匈奴滅膽

他陰險計謀不得滅匈奴,300年後家族出一良將,讓匈奴滅膽

他陰險計謀不得滅匈奴,300年後家族出一良將,讓匈奴滅膽

張遼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一生隨曹操南征北戰,智勇雙拳,為曹氏立下赫赫戰功。曾征天山攻討陳蘭、梅成,守護合肥,抵禦東吳孫權,並曾以寡潰眾,大敗孫吳大軍。被封為前將軍,與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並成為五子良將,在合肥逍遙津公園至今還豎立著張將軍的塑像,威名遠播。

張遼是一位戰將,而他的先人確是一位豪商,名叫聶壹,是漢武帝時期「馬邑之謀」的發動者。

西漢初期,匈奴十分強勝,漢高祖劉邦就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可是讓漢朝長了記性,不再輕易與匈奴為戰,一直到漢武帝時期,都是秉承養精蓄銳與和親的計策,暫時穩住匈奴。

漢武帝時期,西漢國力強盛,兵強將廣。匈奴請求漢朝和親,朝中大臣為此爭論不休,一方認為應該和親,一方堅持應該滅了匈奴以雪前恥,當時朝中大臣大多都是站在和親政策一方,武帝就決定與匈奴和親。

壹聶當時在雁門馬邑一帶經商,就是現今的西安朔州,是接觸匈奴的第一線,對匈奴的情況非常熟悉,同時也對匈奴經常騷擾此地感到非常惱心。他猜測武帝肯定對邊患也是十分憂慮,如果有好的計策,武帝肯定會採納,而自己也會為此建立功勞。於是聯合其他幾位商人,通過朝中大臣王恢向武帝建議,和親之後已經能取信於匈奴,然後自己以利誘之,必定能打破匈奴。武帝採納其建議。

於是聶壹奉命以自身作餌,親到匈奴陣營,向當時的軍臣單于詐降,更稱自己能斬殺馬邑縣令,迫使馬邑舉城投降,然後可盡得該城財物。單于信其言,又貪其利,便立刻策划起兵。聶壹回漢後,以一名罪犯的首級訛稱為馬邑長吏之頭,以示時機已至,引誘匈奴軍深入重地。漢武帝派三十萬大軍準備伏擊。

計劃本來順利進行,熟料單于在行軍之際,發現城野之間只見牲畜,不見一人,於是起了疑心。他派兵攻下一個碉堡,俘虜了一名尉史。該尉史揭穿了早已有三十多萬漢軍埋伏在馬邑附近的真相,識破陰謀的單于大驚退軍,漢軍設伏全無用武之地。王恢判斷形勢後,認為已經錯過了襲擊匈奴軍輜重的最佳時機,於是決定收兵回師,"馬邑之謀"遂以失敗告終。

後來,因為計謀失敗,怕匈奴報復,又加上沒有在本朝建立功勞,因此改姓為張,遷居別處避難。

時光流逝,三百年過後,漢室已經搖搖欲墜,而聶氏後人出一名將,名叫張遼。

建安十二年,張遼隨曹操征烏桓,在白狼山與烏桓軍遭遇。張遼壯氣奮發,力勸曹操接戰,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斗心,又看見烏桓的軍隊尚未排成陣形,於是將自己的麾旗授予張遼暫用,任命張遼為前鋒出戰,於是張遼引軍突擊,大破烏桓,斬單于蹋頓於陣前。

聶氏終於完了滅匈奴單于之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國恆以弱喪,為什麼漢朝獨以強亡?東漢要不要為五胡亂華負責
古時文人投筆從戎各有結局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