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與影視相互「看不懂」 資本湧入、 爛片橫行、庫存高企...到底誰辜負了誰?
每經記者:丁舟洋 每經編輯:溫夢華
「現在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跨界融合到影視行業,但說句實話,有時候覺得資本真的挺混蛋的。」《戰狼2》製片人、春秋時代影業創始人呂建民的一句話點燃了本有些沉悶的會場氛圍。
這是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關於影視+金融如何「點燃夢想」的論壇,呂建民的話乍一聽似乎顯得有些「不合時宜」。「我覺得現在資本非常成熟,非常強大,但是影視行業卻很弱小。」呂建民表示,「2003年我們的影視行業才向民營資本開放,我們沒有你們那麼完善的體系,有時能不能不要這麼欺負人。」
這席話這讓在場的投資人有些坐不住。2017年電影票房市場嚴重兩極分化,電視劇爛片橫行庫存高企,遺忘初心的影視人、急功近利的投資人,這到底是誰的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作為本屆電影節深度合作的唯一財經媒體,近距離的感受了這場交鋒。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關於影視+金融如何「點燃夢想」論壇(每經實習記者 張春楠攝)
資本「欺負」影視了嗎?
從發行《盲井》等藝術電影起家,到《午夜計程車》開闢了國產恐怖類型片的先河,再到去年《戰狼2》的大爆,看似總能踩中市場節拍的呂建民卻覺得一路走來很委屈。
「我的發展過程一句話總結就是被資本欺負的過程。包括我們也做了A輪、B輪的融資,他們先是要把你捆起來,包括利用股權質押,簽對賭協議,責任無限連帶等。」呂建民說,「我感覺我們不是一夥的,就是要死你也要我死在你前面,總是怕我跑了。」
2017年一部《戰狼2》大爆,累計票房56.8億元(圖/CBO中國票房)
呂建民說前幾日他和他的授信銀行吵起來了,「我說我一共才用了2000萬元,你們又要股權抵押,又要應收賬款(編者註:抵押),又要無限連帶責任,你們太欺負人了。」
一直以來,呂建民擅長於以小成本撬動大市場,但這恐怕也與他在創業過程中遭到的資本的冷眼有關。他曾對媒體講述,創業初期他接觸的一位銀行行長說整個支行只要有一家房地產公司一年就夠了,像春秋時代這樣的公司做一千家都不如做房地產一家。而為了順利開拍《戰狼1》,他找朋友借了年化高達30%的資金。
而現場,幾乎每一個接下來發言的金融機構都對呂建民的話表示了「抗議」。中影國際基金合伙人陳小瑩覺得目前影視和金融機構彼此都不是很了解,「呂董找銀行其實是比較錯配的,因為銀行傾向於風險比較低的投資,我覺得您找有產業格局的基金或財務投資人才是比較好的選擇。」
不過,熟悉金融和影視的法律界人士張繼志則表示現在銀行的決策會影響到其他中小金融機構。「畢竟銀行和險資還是頭部金融機構,他們要求旱澇保收的投資方式,以及要求固定回報等還是會層層傳導到小的基金公司。」
剛剛獲得了騰訊33億投資的新麗傳媒高級副總裁李寧對資本的態度則更加溫和。「金融與影視也不是誰欺負誰,大家都是想擁抱市場,但無論金融還是影視都需要思考整個產業如何良性發展。」
影視「辜負」資本了嗎?
「新麗發展到今天,我們依然是如履薄冰。」李寧表示,「我覺得電影行業還是賭,無論你是大集團、小老闆,也無論你是投資了電視、電影等,都是賭青春,賭投入,賭創作。」
賭贏賭輸是完全不同的圖景。「頭部效應」是在論及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時反覆被提及的關鍵詞。北京電影節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上1%的影片會拿到43%的市場票房。「二八效應」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已經升級為「一九效應」。
資本的盲目進入更助推了這一現象。「現在很多金融基金都是在亂投,誰的牌子大,誰的PPT做得好就投誰,但事實上很多時候第一編劇只是掛名,大多都是幕後編劇在做。」寫出過《瘋狂的石頭》等作品的編劇龔應恬覺得影視最大的風險是劇本風險,「現在很多金融機構投入的劇本都是爛劇本,買的都是廢紙,我自己就做了很多擦屁股的工作。」
《瘋狂的石頭》不僅捧紅了導演寧浩,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3分備受好評(圖/豆瓣)
比起劇本的風險,呂建民則指出壓住電影票價的院線端。「現在恨不得一個紅綠燈路口有10個影城,院線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導致低價戰等各種無序競爭。」呂建民稱,「現在還有觀眾抱怨電影票貴,過去10年電影票幾乎沒有漲價,我現在吃個麻婆豆腐都能買2張電影票,電影院的過度促銷導致觀眾想不要錢看電影,但我們何必相煎何太急啊。」
此外,相較於電影票房的嚴重兩極分化,電視劇則出現了大量的庫存。「去年拍攝的大量片子什麼時候能消滅庫存,我們是比較擔憂的。」電視劇導演、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覺得資本大舉進入影視劇行業後已經到了清源正本,必須要調整的時候,對於投資人來說,只跟風、不看劇本和團隊是不行的。
「這些年包括劇本抄襲、『天馬行空』的題材過多等等……在電視劇領域其實已經出現了亂象,很多劇本缺乏基本的基礎和職業精神。隨著政策變化呼籲現實主義題材的回歸,我們注意到今年第一季度其實已經有一些片子不允許播出了」尤小剛表示。
李寧用另一個風口共享單車做比,「我們看到小紅車,小藍車,小綠車等等有大量資本流入,我們也要考慮資本如何合理、理性地助推產業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