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安徽農大茶學教師團隊:一片小葉子支撐特色大產業

安徽農大茶學教師團隊:一片小葉子支撐特色大產業

■新時代教師風采④

團隊負責人張正竹教授出席黨的十九大

2017年12月4日,第十四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擬入選人員名單對外公示: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教師張照亮博士從3556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入選生命科學領域青年千人,成為我國茶學學科首個「青千」。安徽農業大學茶學教師團隊近年來承擔了一批重大項目,也獲得了許多獎勵和榮譽,大都是依靠團隊作戰,除了帶頭人顯示度比較高,大多數人都默默無聞。是什麼讓那麼多人心甘情願長期默默無聞地付出?又是什麼能讓初出茅廬的青年才俊脫穎而出?從1939年在復旦大學創辦全國最早的茶葉專修科,到1954年西遷合肥成立安徽農學院茶業系,再到2015年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撐幾代安農茶學人瞄準一片小葉子,引領特色大產業的肯定不是短期利益所能維繫的,一定有一種強大的精神支持著,那就是這個團隊長期營造的「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開放包容」創新氛圍,形成的「和諧、勤奮、嚴謹、向上」的團隊文化。

2017年我國共有20個產茶省(區、市),8000萬茶農,茶園面積4454萬畝,產量258萬噸,一產產值1920多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實現產值5000多億元。茶產業是名副其實的傳統優勢特色產業、生態產業、脫貧產業、健康產業和文化產業。「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不僅是城鄉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更是老百姓健康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茶是中國的符號、國家的名片!

安徽農業大學茶學教師團隊致力於培養造就茶產業專門人才,研究制約產業發展的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引領茶葉科學技術創新,支撐茶產業健康發展。這個團隊2008年入選國家級教學團隊,2011年成為教育部創新團隊,2014年獲得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鮮花和掌聲背後,是數十年磨一劍的辛勤耕耘和不斷探索。

安徽農業大學研建的首條炒青綠茶清潔化生產線

堅持產業人才需求導向,圍繞產業鏈構建教師團隊

針對我國茶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產業與人才脫節、學科與專業脫節、科研與教學脫節的狀況,堅持圍繞產業鏈建設學科團隊,形成了貫穿茶樹生物學、功能基因組學、次生代謝、生物化學、生理生態、育種學、栽培與病蟲害防治、加工與機械、審評與檢驗、深加工與綜合利用、質量安全與健康、茶文化、經濟與貿易等環環相扣的完整學科體系和人才團隊,並在茶樹次生代謝、茶葉清潔化加工、茶與健康等研究領域形成了優勢和特色。完整的學科體系不僅為專業人才培養打牢基礎、拓寬了視野,而且學科團隊能集成和承擔產業重大研究項目,拓展了人才培養途徑。這支團隊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支撐產業發展的骨幹人才,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一大批校友成為產業發展的中堅骨幹,為我國茶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聚焦國家茶產業技術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針對制約我國茶葉質量安全與加工利用環節的突出問題,團隊開發首條炒青綠茶清潔化生產線,開啟了我國茶葉大規模連續化加工的先河;研建名優茶生產線,改寫了傳統名優茶依靠手工配合單機加工的歷史;推動茶葉光電色選機國產化,打破了發達國家對我國茶葉色選機市場的壟斷。開發集成了茶樹病蟲草害綠色防控、連續化加工、清潔化加工、智能化色選、數字化品控和夏秋茶資源綜合利用等多項關鍵技術並推廣應用,建立了茶葉質量安全與加工利用技術體系。

團隊聯名向省政府提交了《關於加快推進安徽省茶產業發展的建議》,得到省長高度重視並採納,推動建立了「安徽省茶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實施了「安徽農業大學服務安徽省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以團隊為技術支撐,以茶葉質量安全與加工利用關鍵技術集成推廣為主要內容,以研建示範生產線和創建質量安全示範區為重點,以政產學研推合作為紐帶,創建了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綜合試驗站等推廣服務載體,構建了「政府引導、高校支撐、聯盟推動、龍頭示範」的技術推廣協同聯動長效機制;探索出了一條高校創新源頭和基層推廣力量有機結合的合作推廣新模式。

集成推廣了茶葉質量安全與加工利用關鍵技術,促進了安徽茶產業提質增效。以安徽5個重點產茶市27家龍頭企業為重點,以茶葉質量安全與加工利用技術為核心,推廣了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創建了2個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年減少農藥和除草劑使用量64噸,減少農藥和人工投入1400萬元;推廣茶葉清潔化加工技術和裝備,每年減少制茶用柴1.5萬噸;推廣了夏秋茶資源利用技術,研建茶葉加工和綜合利用生產線22條;一大批新產品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團隊開展技術培訓120場次,參訓1.8萬人次。近三年累計技術推廣面積88萬畝,新增茶葉產量3.03萬噸,新增純收益17.9億元,帶動全省茶園畝均增收702元,茶農人均增收597元;成果輻射到全國18個產茶省區,累計推廣各類茶葉生產線203條,帶動了基層茶葉技術推廣能力快速提升,促進了全國茶葉加工技術與裝備水平的快速發展。

面向世界茶葉科技前沿,描繪茶樹基因組藍圖

開展茶樹轉錄組學研究,獲得了大量茶樹次生代謝生物合成的基因數據,率先利用深度測序技術,對茶樹全器官 (根、莖、芽、葉、花、種子) 進行轉錄組分析,並一次性獲得了5.5萬條具有注釋功能的unigene,這些基因不僅為國際同行研究茶樹生物學過程、次生代謝與調控、逆境響應等機理提供了大量生物學信息,而且為從轉錄組學揭示茶樹乃至其它非測序物種的生物學問題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參考。首次報道的多條與茶樹黃酮類物質、茶氨酸和咖啡鹼等主要次生代謝物生物合成途徑相關的新基因先後被國際知名綜述類期刊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和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多次評述。

以國家級茶樹良種舒茶早為材料,完成了建庫與測序,得到2267G原始數據,經過濾後得到的數據量為1393G。組裝的scaffold的N50長度為347.1kb,組裝的茶樹基因組大小為2.98Gb。構建了覆蓋茶樹基因組大小10倍的BAC文庫;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完成了茶樹F1代150個單株的SNP遺傳圖譜構建,獲得了6300個高質量的SNP。為茶樹物理圖譜構建、重要功能基因克隆、分子標記發掘、基因組學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並為公共基因資料庫提供了1/3以上茶樹轉錄組數據。

堅持開放合作戰略,培養國際化人才隊伍

近五年,團隊選派了30多名青年研究骨幹出國進修、考察和參加國際會議。先後成功承辦了全國植物基因組學大會、茶葉國際標準國內專家組工作會議、全國「茶樹功能基因組和此生代謝學術沙龍」、全國「茶與健康」學術沙龍、全國高等學校茶學學科組會議、第九屆海峽兩岸暨港澳茶業學術研討會、全國園產品營養與健康博士後論壇等全國性學術會議。開展與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戰略合作,2012年與美國科羅納多州立大學建立了「茶與健康聯合研究中心」,並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該校醫學院的Henry教授先後4次來實驗室開展茶葉抗糖尿病新成分挖掘與機理研究,獲得安徽省政府2016年度「黃山友誼獎」。 2014年9月牽頭與美國新澤西大學和馬歇爾大學成立了「茶葉化學與健康國際聯合實驗室」,並於2016年獲批准為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伴隨團隊的發展,一批以國家和安徽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專家、青年千人、外專百人、省百人、皖江學者、教學名師、青年皖江、省傑青、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等為骨幹的教師梯隊已經形成。他們將面向國際茶葉科技前沿,瞄準國家茶產業重大需求和脫貧攻堅主戰場,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書育人、甘於奉獻,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茶業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辛榮達同學,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童年:自由玩耍才是最好的學習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