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北林「森林經營」教師團隊:紮根山水林湖,傳承林學精神

北林「森林經營」教師團隊:紮根山水林湖,傳承林學精神

■新時代教師風采②

北京林業大學林學學科是國家重點一級學科,是唯一進入「雙一流」建設前5%的涉林學科。森林經營團隊是林學「雙一流」學科建設的核心力量,為我國林業教育事業和生態環境保護做出了突出貢獻。團隊在全球森林經營研究領域具有很高的學術影響力,並體現顯著的中國特色。

秉燭之明,言傳身教突顯師德師風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知山知水,樹木樹人」理念,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團隊教師教書於課堂,育人于山林,模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團隊帶頭人趙秀海教授注重言傳身教,30年如一日堅持帶領學生深入東北天然林區開展實驗研究,每年在野外工作時間累計超過120餘天,與研究生、林業生產第一線技術人員和工人同吃同住,隨時解決森林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科學和技術問題。趙秀海曾榮獲「國家野外科技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培養的研究生獲國家獎學金11人次,並有多名研究生獲國家、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團隊骨幹田呈明教授潛心教學改革探索,在探索林業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榮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號;彭道黎教授面向森林多功能綜合監測的國家需求,注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林業技術進步做出突出貢獻;崔寶凱教授長期深入林區帶領研究生進行森林菌物調查,每年在野外工作不少於150天,堅持學術自由與學術規範相統一,成功入選「優青」。團隊圍繞美麗中國建設,為林業教育和生態保護默默奉獻,教學科研成績顯著,廣受師生好評。

團隊負責人趙秀海教授冬季在東北林區確定目標樹

樹木樹人,先進理念孕育創新模式

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先導,以「一主兩翼,三位一體」教學理念為指導,將傳承林學精神、培育林學情懷貫穿於教育教學,實現全程、全面、全方位育人。

教育教學理念先進。堅持「踐行林業精神」實踐教學理念,推進「五分鐘林思考」課堂思政建設,引導學生學林愛林,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團隊教授堅持為本科生上課,擔任班主任,所帶班級榮獲北京市十佳班集體、北京市活力團支部榮譽稱號,所帶班級學生入選全國「林科十佳」畢業生、北京市優秀畢業生95名。

教育教學成效顯著。堅持高水平科研支撐高質量人才培養,承擔林學一級學科、專業骨幹課程,將最新科研成果融入視頻公開課和國家規劃教材中,獲得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卓越農林人才培養體系,創新「梁希實驗班」精英人才培養模式。五年來,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9項(國家級5項、北京市級14項、校級10項);46人進入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水平大學深造。指導的研究生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10餘篇,林學學科校長獎學金80%、國家獎學金60%出自本團隊。

科研創新,森林經營研究取得原創成果

團隊堅持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並重,將森林經營納入長期定位觀測之中,歷經15年時間,在中國國家尺度上建立了三條森林長期定位觀測樣帶,建立了固定監測樣地345公頃,對100餘萬株木本植物實施長期定位監測。三條樣帶分別是東北針闊混交林樣帶、中部油松樣帶和西部雲冷杉樣帶,從樣地規模、實驗設計等均領先全球同行(目前,全球24個國家參與的63快樣地合計面積1350公頃,監測了600餘萬株木本植物),團隊森林動態樣地監測規模上是全球的1/6,並開創了森林經營長期定位監測,在森林資源監測、生態系統多功能經營上實現科研創新,研究水平進入國際領先行列。

牽頭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十八大以來,團隊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先後承擔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1項、課題(專題)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8項,省部級項目25項,橫向項目48項,科研經費合計8769萬元。

項目研發取得重要進展。在國家尺度上建成的西部、中部和東北三條森林長期定位監測樣帶,揭示了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生態學原理,建立森林生態系統經營技術體系,推動了中國森林資源經營管理理論創新和技術進步;在森林資源監測領域,解決了森林資源信息一體化採集與處理等關鍵技術,構建了森林資源綜合監測技術體系,解決了森林生態系統各個組分的綜合監測技術難題,實現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生物多樣性、水土保持、森林碳匯等綜合監測。

具備持續創新能力。在「十一五」以來國家各類重點項目的持續支持下,圍繞退化天然林恢復與重建的理論與技術需求,依託大樣地的連續十四年定位監測數據,在森林資源綜合監測與經營、有害生物防控、森林生物多樣性與生產力等方面不斷取得重要進展,成果發表在Stud Mycol、For Ecol Manage等國際著名期刊上。「十八大」以來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主辦8次全球森林經營國際學術研討會,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和環境規劃署報道。

產學研用,綠色科技創新成果服務社會

新疆西天山自然保護區樣地

團隊全面推進科技創新與教書育人,產學研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開展科技諮詢、林業行業技術標準化、社會教育等社會服務,獲得社會廣泛認可。

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承擔技術成果轉讓項目18項,廣泛應用於國家森林資源連續清查,多數成果已被納入到國家、地方森林資源管理規程和實施辦法當中,最新科研成果正在指導東北天然林經營方案的編製。

全面開展專家諮詢服務。為國家「森林質量提升工程」等林業生態工程提供技術諮詢;為國家林業發展規劃提供諮詢服務;參加中國工程院區域性水資源管理、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農業建設總體布局等7項國家諮詢項目;為北京市「百萬畝造林工程」提供技術支撐;為江蘇常州、湖北十堰等37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提供專家指導或編製總體規劃;為日本、德國林業國際援助項目提供技術諮詢。

大力推動林業行業技術標準化。為東北天然林、福建人工林、北京城市森林等編製森林經營方案12個;制定林業行業技術標準、規程、發明專利12項。

積极參与社會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志願者完成北京市楊柳飛絮治理基礎調查工作,摸清北京五環內28萬餘株楊柳樹雌株的分布。連續10年為中小學生開展生態文明、生物多樣性和環境保護的科普教育,受眾面達萬餘人次。

青松長綠,梯隊建設突出團隊發展

帶頭人組織協調能力與學術能力強。趙秀海教授,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雙一流」學科建設負責人,十八大以來牽頭組織「十二五」科技支撐課題、「十三五」重點研發項目,在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研究領域學術造詣高,揭示了森林經營的生態學基礎,具有較強創新性學術思維,出版的《森林生態採伐研究》是我國最早應用生態學原理指導森林經營實踐專著;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60餘篇。

團隊組成結構合理。在帶頭人組織凝聚下,形成一支人員結構穩定的學術隊伍。團隊由16名教師組成,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人、講師2人,40歲以下青年教授3人,「優青」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老中青搭配合理,40歲以下青年教師佔53%;成員專業領域覆蓋森林經營的全過程。

發展目標明確。引領森林經營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發,實現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成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主陣地。

發展規劃清晰。團隊學術方向穩定,教育教學目標明確,持續自主創新能力強,未來5年新增「傑青」「長江學者」1-2人,「優青」「青年長江」1-2人。

建設機制可持續。針對青年骨幹教師發展需求,採取互動型結對模式,充分發揮中老教師示範與傳幫帶作用,團隊教育教學與科研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團隊中,3人破格晉陞教授,1人入選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人獲評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獲評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獲評北京高校青年英才,1人榮獲北京市德育先進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曾蓉委員:完善民族地區「一村一幼」計劃
「幼兒評價」邀您來稿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