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到底用了什麼手段,又到底貪了多少錢?
和珅的影視劇形象
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二日,太上皇乾隆帝駕崩;初八日,其最為寵幸的重臣和珅即被「革職拿交刑部,在京家產均被查抄」。嘉慶帝還不依不饒,連發上諭,要求將和珅於熱河的房產和薊州的墳塋一併查抄。
和珅有著一長串耀眼的頭銜: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但此時的他,絲毫沒有公爵首相的威勢,而只是瑟縮在刑部大獄中一名破家待罪的囚犯。
對他的結論很快就做出了,十六日,嘉慶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兩天以後,「賜令自盡」。此時距乾隆帝的去世,正好半個月。
而民間顯然對於和珅的財富更感興趣。一般而言,野史上對其家產的評估,有八億兩和十一億兩白銀兩種說法,相當於清朝當時十到十五年的財政收入。對此記錄最為詳細的是《庸庵筆記》,在「查鈔和珅住宅花園清單」條中,作者薛福成列出明細,遂為後世史學家所一再引用。
但這份來源不詳的清單中,作者也只能統計出能夠摺合現銀的部分,差不多是兩億兩千四百萬兩,和坊間傳說相差極大。但即便是這麼個數目,薛福成自己也產生了疑惑,對這份清單表示並不信任。
因為當時嘉慶朝的上諭檔案已經流傳於世,照嘉慶四年正月十六日頒布的二十大罪狀中的第十七、十八條,「家內銀兩及衣物等件數逾千萬」,「且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內並有埋藏銀兩百餘萬」,此是現金。
再加上各處土地一千二百六十六頃;各處收租房屋一千零一間半;借出本銀所開當鋪十二座,及僕人家奴開設當鋪共八座;當鋪、房、地共計價銀二十萬三千三百兩;放債銀兩共計二萬六千三百十五兩;八十輛大車工共折銀九千六百兩。
上述這些數據相加,也不過一二千萬兩白銀之數。這個數字已經被一般的清史學家所接受和採納。甚至還有更加謹慎的歷史學家認為,除了不可估價的珍寶首飾、古玩字畫等物品以外,可估計的家產總值僅在三百八十五萬兩左右。
事實上,就在和珅案爆發以後,已經有朝臣對於和珅僅僅查抄出這麼少的資產有所疑惑,因此嘉慶帝特別命令親王大臣會審為和珅長期管賬的四位使女——也有人說,她們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和珅的小妾,所以長期掌管和府的簿記賬冊。
根據審訊,其數目和上諭等官書中所列明的一樣,確實沒有隱瞞轉移等情事。嘉慶帝特意為此事還頒發上諭做了說明。照說此案到這裡已經非常明確,但民間依然是流言洶洶,甚至出現了多份煞有介事的「查鈔清單」。
當然,無論和珅擁有的現金現銀是多少,其貪瀆受賄乃有巨額家產已是事實。因為根據檔案,和珅所擁有的許多珍寶都是皇宮大內所無,或者數量多出數倍,這些珍寶和如此財富究竟從何而來?無非是利用權力貪污、受賄、勒索,以及合法經營。
貪污。和珅長期主管內務府,各地大臣進獻的貢品,首先要通過其手才能被皇帝見到。有一天和珅偶遇匆匆進宮的兩廣總督孫士毅,見他手上拿著個鼻煙壺,由整顆雞蛋大的珍珠雕琢而成,精美異常。孫士毅似乎看出他的心思,就說這是安南國的貢品,已經列於清單,他即將進貢。沒過幾天,和珅又「邂逅」孫士毅,手上也拿著個珍珠鼻煙壺,問孫道:「這個比你那個貢品,怎麼樣?」孫一看,就是自己帶來的安南貢品,大為驚駭。他後來經多方打聽,才知道和珅太愛這個鼻煙壺了,特意去內務府以次充好,掉了個包,偷偷地將貢品拿了出來。和珅就是用這種方法偷梁換柱了許多大內珍寶。據後來抄家,他所珍藏的珍珠手串、寶石的數量和質量,都遠高於大內珍藏,令嘉慶帝非常憤怒。
受賄。由於和珅位高權重,因此想藉此陞官而在北京活動的官員必定要去拜訪他。某天山西巡撫進京求見,帶了二十萬兩白銀前來叩門。開門的是個年輕僕人,問了一聲:「黃的還是白的?」一聽是白銀,僕人似乎意興索然,就如數點收,然後隨手寫一張收條,說,「這就是回執,你拿去為證吧」。巡撫不禁感慨道,出了二十萬兩,連和珅的面都沒見到。可見他受賄的數量有多麼巨大。
勒索。和珅擔任戶部尚書的時候,設立「議罪銀」制度,即朝廷可以隨時指控各地的督撫、鹽政、織造等「肥缺」官員貪污,如果這些官員想免於追究,必須通過戶部(其實就是通過和珅)向內務府繳納十萬兩到幾十萬兩的白銀「贖罪」。這些錢不通過國家財政體系,直接作為內廷的營建、出巡、生活費用。名義上錢是歸乾隆帝的內庫所有,事實上和珅可以予取予求,隨意借「反貪」來向各地大員勒索「議罪銀」,以中飽私囊。
合法經營。根據官方檔案,和珅擁有十二間當鋪(加上其奴僕家人開設,共有二十間),還有一千多頃農田。而這些農田,正是和珅利用當鋪所換得,這是他出色財技的一個展現。一般而言,土地只有買賣,沒有典押,但和珅的當鋪卻經營此項目。地主將地契做質押,在和珅的當鋪中借貸資金。如果到約定時間(一般是十八個月)地主有錢贖回,自然需要支付高額利息;如果不能贖回,土地即歸和珅所有。而當時當鋪貸出的資金遠低於地價,因此和珅如此運作,遠比市場上直接購地要合算。根據檔案,和珅甚至還有大車八十架,用於長途販運以牟利。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傳統金融業中,房地產從來不作典押品,就是為了避免隨之而來的法律和道德糾紛,而一般商人也不敢做長途販運,怕的是各地黑白兩道的勒索。但和珅位高權重,這些風險自然不在話下。這既證明他雖然經營有道,但也是以權謀私;也證明他長袖善舞,在商業經營上算是費盡心機,蠅頭小利都不放過。
※上海1911:陳其美殺鎮江軍政府參謀長陶駿保於滬軍都督府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後,連襟孔祥熙如何走出事業困境
TAG:近代史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