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中國如此強大,為何只有元朝才建立了橫跨亞歐非的帝國?

古代中國如此強大,為何只有元朝才建立了橫跨亞歐非的帝國?

每一個中國人想起古代中國的繁榮昌盛,想起中華文明延續數千年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都會為自己身為中國人而感到一絲驕傲。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在學西方歷史的時候發現,古代西方經常有一些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強大帝國,比如亞歷山大帝國,古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等,西方國家只要比其他國家強大就會不斷的擴張領土。那麼為什麼古代中國如此強大,中國只有元朝才建立了一個橫跨亞歐非的大帝國呢?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古達中西方經濟來源的差異

古代西方的主要經濟形態用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馬斯克韋伯的總結來說是一種「奴隸資本主義」。帝國人口結構中,奴隸佔比超過50%,在古羅馬帝國時代,羅馬城一共150萬人口,而奴隸就有將近90萬。帝國的諸多工作都要依靠奴隸,比如帕特農神廟、羅馬斗獸場這些著名建築都是奴隸建成的。所以帝國要保持運轉必須不斷對外征戰,獲取更多的奴隸。但古代中國是農耕型社會,農民或者土地是有限的,所以皇帝和農民之間是一種零和博弈關係,皇帝多收稅,農民就會少存糧。對外爭戰是需要消耗巨大財富的,漢武帝打匈奴打了14年國庫都打空了,然後漢武帝增加稅收,搞得民間怨聲載道,許多農民都不耕種全跑到那些大戶人家尋求庇護去了。因此古代中國幾乎沒有長期對外爭戰的經濟基礎。

地理依賴性

這裡可能會有人問,古代中原為啥不以戰養戰呢?只要佔領了這個地方,皇帝就能從新的領土上增收新的稅收呀,這樣不就能長期對外爭戰了。那這裡就要考慮一下成本和收益了。中原是農耕型社會,農耕有一個最硬性的約束條件,就是年降水量。東亞大陸上如果一個地方的年降水量少於400mm,那麼這個靠農耕幾乎活不下去,所以這些地方都是游牧民族。那麼這條400mm等降雨線在哪呢?這條線和長城幾乎重合,所以古人在這裡修建了長城,因為長城以北年降雨量已經小於400mm了,那邊已經無法進行農耕了。因此儒家帝國的擴張極限就是長城,所以只要元朝、清朝這樣的游牧民族國家才能佔領長城以北。西漢,霍去病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以後也也能立個牌,然後又回到了長城以南。因為自然生態原因,儒家帝國越不過去長城以北、嘉峪關以西。而且草原都是游牧民族,大家都不固定地方,出動人少了根本收不到稅,出動人多又划不來。而中亞地區那邊呢?都是茫茫的沙漠中幾片綠洲,大家都生活在綠洲里,要隔著大漠統治成本太高。你看漢唐對西域的統治都是以西域都護府的形式,而不是內地的郡守、刺史之類的。西域都護跟我們現在一國兩制有點類似,外交和國防漢唐管,其他的你自己管。所以在古代除非是游牧民族統治了中原,否則純漢人的中國根本無法統治草原和西域地區。

降雨線示意圖

社會民眾的支持

西方是商業性社會,商業活動非常發達,商人是一個看投資回報的群體,西方帝國對外征戰能夠給商人帶來更大的貿易市場,投資只要戰爭能夠勝利,回報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民眾是非常支持戰爭的,當然奴隸不算社會民眾,在統治者眼裡奴隸根本不是人,只是一種財富。而古代中國是農業型社會,稅收來源於農耕,對外征戰要費錢打贏了又沒有新的土地給民眾,對古中國而言除了皇帝和將軍們想著開疆拓土,社會民眾只希望天下太平。而且農耕社會是定居型社會,所以社會關係很穩定,稅收要是太過份了,民眾也容易團結起來反抗。所以皇帝想對外征戰壓力也是很大的。

以上是小編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小夥伴們有別的見解歡迎留言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