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袁征:宣揚「女德」,就是歧視

袁征:宣揚「女德」,就是歧視











早些時候在《大家》上看了篇講「女德」的文章,覺得很古怪。




作者說「女德」是萬萬不能不要的。就因為「『女德』被污名化」,從上個世紀初開始,中國「家庭關係的漸進變革最終演變為一場兩性戰爭,夫權婦權,非此即彼;男人女人,你死我活。於是,夫妻情分不在,家庭陷於分裂」。




我不知道作者的經歷,但我覺得他的印象跟絕大多數人的看法很不相同。現在大家都在議論「逼婚」和「相親角」。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養大,應該沒有那麼狠心,不顧孩子的性命,費儘力氣要他們去參加「你死我活」的戰爭。








那篇文章講,中國古代的「女德」是很好的東西,「以陰陽相生相剋之原理為哲學基礎」:夫婦是陽和陰,「陰陽的相互作用則導致了宇宙恆久的變化和更新,陽衰則歸陰,陰盛則轉陽。」




我想這算不上哲學。哲學大師羅素(B. Russell)說:「邏輯是哲學的本質。」哲學用邏輯推理做研究,要求有紮實的依據,步步可靠。它和數學是最嚴謹的學問。而那些不顧事實的玄想最不嚴謹。把這樣的東西稱為哲學,毀掉了哲學的名聲,毀掉了中國的哲學教育,不知浪費了多少人的生命。那位作者說,女人是「陰氣的載體」,男人是陽氣的體現。那麼,「陽衰則歸陰」就是陽氣弱了,男人變成女人。「陰盛則轉陽」就是陰氣弱了,女人變成男人。宇宙真是這樣永恆更新的嗎?那位作者確實有這樣的體會?我是從來沒經歷過這種變化。




文章說:「

從現實的角度看,『女德』固然沒有前途;但如果歷史地看,又很難否認其價值的存在。



作者拿出這樣的證據:「

在中國古代,兩性關係並不完全表現為對立的主從關係,也被認為是陰陽互補、琴瑟和諧、各盡其本分的有序關係。班昭在《女誡》中就曾這樣說過:『......夫不賢則無以御婦,婦不賢則無以事夫。夫不御婦,則威儀廢缺;婦不事夫,則義理墮闕。......』




「御」是駕馭或者管制。丈夫「御婦」,如果不是男人把女人當牲口,起碼是男性控制婦女。「事」是伺候或者服侍。婦女「事夫」,是女子侍奉男性。這還不叫「主從關係」?一方壓迫,卻要另一方伺候,這算哪門子「琴瑟和諧」?






那篇文章說:「

『女德』不能被今天的女性所接受,固有其現實性,或曰實然性;但『女德』在今天還有沒有應該存在的理由或可能性,卻表現為應然性。」

這段話有點拗口。作者的意思大概是,在現實中,今天的婦女不可能接受過去的「女德」,這不合理。做女人就應該遵守那些規矩。




可是,怎麼能讓今天的婦女接受「不能被今天的女性所接受」的要求?那篇文章開出的藥方是「抽象繼承」,也就是否定「女德」的具體要求,但繼承「女德」的精神實質。



什麼是「女德」的具體要求和精神實質?文章有清楚的解釋:「

『女德』固有束縛女性精神,強化女性義務,剝奪女性權利,貶低女性人格,使其完全從屬於男性,成為男性附屬品的『平庸』的惡,但具體到其中的一些要求,如態度端莊、不苟言笑,衣著儉樸、不好妝飾,謙讓恭敬、以禮自持,不道惡語,和睦家人等,未必不該成為當代女性道德修養的準則和尺度。




這段話跟「抽象繼承」的呼籲前後相接。文章對「女德」精神的概括是「剝奪女性權利,貶低女性人格」。這樣的精神還要得嗎?作者又主張繼承「女德」提倡的「態度端莊、不苟言笑,衣著儉樸、不好妝飾」之類具體要求。這分明是具體繼承,抽象否定,根本就不是「抽象繼承」。如果要「抽象繼承」,那就得發展作者所說「『平庸』的惡」。其實「剝奪女性權利,貶低女性人格,使其完全從屬於男性,成為男性附屬品」是很惡劣的罪行,絕對不該繼承,不知作者怎麼會如此冷靜,說這只是「平庸」。








很多人喜歡講這種道德、那種道德,不斷地搞各式各樣的「德育」,實際上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道德。




那篇文章講「態度端莊、不苟言笑,衣著儉樸、不好妝飾」是「女德」,即女性的道德。如果一些女子不是「態度端莊、不苟言笑」,而是活潑開朗、愛說愛笑;不是「衣著儉樸、不好妝飾」,而是衣著入時、妝容美妙,難道她們就缺了德?



國際學術界對道德問題的研究已經很深入、很細緻。發表文章,教人道德,可能得認真讀幾本書。




所有公民一律平等,不管是男是女,還是其他。以性別劃界,對任何人提出特別的社會要求,都使他們處於跟別人不平等的地位。鼓吹「女德」,就是歧視,這不是明擺的嗎?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馮雪梅:這屆失眠者真的不行
宋金波:北白犀牛之死,真的終結了一個時代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