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華君:我的讀書寫字說

李華君:我的讀書寫字說

李華君:我的讀書寫字說

我的讀書寫字愛好,始於2004年。家裡買了電腦,逐漸學會了打字聊天。在和網友的閑談中,由於語言的詩意與流暢,話題的廣泛與深度,給了他們語言幽默思想豐富的印象,於是就有喜歡寫作的網友鼓勵我寫些東西。自此,我開始走進了文字的風景區。

我的文字涉獵廣泛,方方面面的幾乎都有。剛的,柔的,剛柔並濟的;冷的,暖的,冷暖並存的,葷的,素的,葷素搭配的……正如我在前一篇的《素中求美》里所羅列的那樣。總之,只要萬事萬物入眼了,只要萬事萬物入心了,只要思想的火花跳躍了,我就趕緊把它們敲打下來,發到論壇里和博客里。雜文、散文、隨筆、詩歌、小說,凡是別人敢寫的題材,我都不知「天高地厚」地去寫。這樣堅持下來,我的文字便有了相當可觀的規模。這規模不僅僅是數量的累積,也有質量的循序提高。

在質量的提高方面,一方面得益於常常讀書和網上瀏覽,更重要的一方面也得益於遇到了一些擅長文學的好網友。他們的文學書籍、博客文章以及他們對於文學的執著都深深地影響了我,使我沒有理由不堅持下去,沒有理由不提高。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深深景仰著的劉海生老師。直到現在,他的文學作品和為文精神仍然深深地影響著我,他對我文字的肯定與鼓勵,一直跟蹤陪伴著我走在文字鋪就的小路上。此外,還有一些舊時友和新來客,都給了我很多很及時的鼓勵與指導。如果說我的某些文字可看,值得看,這和我在網上遇到的這些文學底蘊豐厚,寫作精神光大的好網友們是分不開的。當然,自己對閱讀的堅持和寫作的勤勉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幾年,我像償還三十幾年欠下的讀書債一樣,一本本不知疲倦地閱讀著,一部部不厭其煩地理解感悟。國內的,國外的,古代的,現代的,凡是我想讀或好友建議我讀的,我都想辦法讀到它。國外的像奧爾科特的、瑪格麗特的、托爾斯泰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夏洛娃的、安妮的、大小仲馬的、司湯達的書籍;國內除了早期最著名的一些大家的作品外,當代的如劉海生的,莫言的,余秋雨的,徐志摩的,閻連科的,丁肅清的,陳力嬌的,王祥夫的,顧堅的,顧城的,蔡瀾的等等作家的作品,也都是我常常喜歡閱讀的。雖然由於記憶日漸衰退而使自己過目即忘,但作品中一些寶貴的東西還是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的,這使得我的文字較之初上網時有了明顯的進步,但距離名副其實的文學還是差了相當大的距離。不過我並不怕,因為我會在不懈的閱讀寫作中逐漸縮短它。

我所有的文字中,與工作有關的文章佔有著一定的篇幅。其中既包括我2004年之後管理孚萊外語學校時的一些經歷,也包括我07年上半年回老家工作的一些心情,又包括我自07年秋調到邢家小學至今的一些工作隨筆與活動記錄。所有的這些文章,雖然沒有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但其中所記述的每一件事情每一種心情乃至每一種思想,都很容易觸動人心靈的某一處,很容易喚醒人內心沉睡的某根神經,當然也都是我的親身體驗。

我的文字,都是純個人的原生態的東西,都是原創。統算起來,有上百萬之多。這麼多的文字,由於不大成熟,也由於我對人情文泛濫各大報刊的失望,沒有了堅持外投爭取發表的勇氣。少量被報紙刊登或刊物登載的文章,幾乎都是無意中有人駐足我的博客時,不小心看到又一瞬間喜歡了,便把它們發表了或轉載了,或者有的乾脆把它們推薦到新浪《新聞中心》或《草根博客》首頁。像《黑蝴蝶的紅色之戀》,《一個「裝」字活一生》,《人之貪,性本能》,《狗的進化》,《由廁所尷尬想到的》,《生命是支簽》,《人類要具有鴨子精神》,《特色時代還要不要謙虛》,《此愛澀澀成追憶》,《會吹的女人猶可愛》,《想你三百六十五天》,《等你等到夢裡頭》,《素中求美》等等,就是被登載於報紙書刊,轉載於網路文壇的。像甘肅的《民族日報》,《錦州晚報》副刊等刊物就登載過我的文章。

一些喜歡我文字的博友常鼓勵我出書,鼓勵我積極投稿。起初,我也產生過一些幼稚的想法,但後來看到幾個熟悉的作家朋友的文章那麼出色都沉靜在文學大幕的後面時,我對自己的文字不敢抱有奢望了。我想朋友那麼好的文學作品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得不到熱情地追捧,我這些平平淡淡的小東西要是真的晾出去,還不都孤寂無聲地沉澱在暗水河的底層呀。與其扔出去沉入河底沾一身淤泥,倒不如放到博客里自我陶醉了。陶醉雖不算什麼價值,但於自己卻是一種快樂。

寫作著,快樂著;寫作著,追求著;寫作著,充實著,這就夠了。

我的讀書寫字,只為我的追求和心情。追求有了,心情來了,我就會堅持寫下去。

(註:讀書寫字是我的愛好,把讀書寫字的經歷當做總結寫出來是領導的指令。領導下了指令,我就得像寫工作總結一樣把讀書寫字的經歷簡單地理順出來。)

——2012年5月27日

作者單位:遼寧省錦州凌海市閆家政邢家小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寫大隊 的精彩文章:

趙福樓:魯迅死後也很尷尬
李小林:遠去的「大花轎」

TAG:讀寫大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