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架戰機出動,3天飛出5000架次,印度空軍最強軍演水平如何?
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印度空軍似乎一直是「墜機專業戶」般的存在,幾乎每一個月我們都能聽到印度空軍墜機的新聞,對此,國人早已是司(喜)空(聞)見(樂)慣(見)了。
印度空軍之所以墜機頻繁原因有很多,有戰機老舊的因素,有保養不善的原因,也有飛行員操作不當的成分。當然了,還有一種說法是印度空軍出動率高,飛得多了,自然掉得也多。
而最近一則重磅消息似乎也在印證著這個說法,那就是印度空軍正在舉行的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該演習動用了印度空軍1100架戰機,15000名官兵參演,據稱僅在第一階段的3天高潮期,印度空軍便出動了5000架次,平均每天超過了1600架次。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我們先做一個比較。
俄空天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自2015年9月至2017年底期間出動各型戰機約34000架次,平均每天出動約40架次,俄軍常駐戰機數量約60架左右,每架戰機平均每天出動不到一次;
北約軍隊在科索沃戰爭中(持續78天),戰機最高時超過1000架,共計出動了32000架次,平均每天約410架次,也就是說一架戰機大約2天出動一次;
而在烈度較高的海灣戰爭中,聯軍戰機最多時有2780架,在42天的空襲中出動了11.2萬架次,平均每天近2700架次,每架戰機基本每天出動一次。
與此類比,印度空軍基本上也能達到這個水平,甚至是有所超出。要知道印度空軍此次幾乎是全軍出動,動用了83%的戰機,這些戰機囊括了戰鬥機部隊、運輸機部隊、特種機部隊,普通部隊都能達到美俄參戰精銳的出動率,焉能不強?
而按照印度軍方的說法,其要求印軍戰機具備一天內執行2次甚至3次飛行任務的能力,照這麼說,印度戰機的出動率幾乎可傲視全球了。
但是,這——是——真——的——么?
實事求是地講,考慮到印軍戰機的妥善程度(最精銳的蘇30有40%至45%的停飛率);後勤保障的複雜程度(除了LCA,幾乎是萬國造);缺額率(印軍42個戰鬥機中隊只組建了31個,且飛行員數量甚至沒有戰機多),在短短的幾天演習期間突然達到了此種水平,不能不讓人懷疑。
或許這就是印度版的「操83萬大軍欲與將軍會獵於吳」的伎倆,畢竟如此規格的演習,本就不是演習那麼簡單,對內鼓鼓勁,對外亮肌肉才能對得起油錢不是么!
不過,就此我們亦可窺探出一點:印度空軍對戰機的出動率還是相當看中的,儘管其實際的能力和宣傳的數字不是一回事兒。
印軍之所以強調戰機的出動率是因為其很「亞歷山大」,因為按照印度軍隊的設想,其極有可能面對與中國、巴基斯坦的兩線作戰,而且鑒於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軍事存在,印度空軍還需有應對印度洋方向的作戰能力。
如此需求,僅憑印軍目前的戰機規模,實在是難以應對,因此印軍希望提升戰機的出動率,戰機出動率提升一倍,印軍實際出動的架次不就也翻倍了么?
而且印度空軍還在驗證在開戰初期即集中兵力打垮巴基斯坦空軍,而後迅速移師東北和印度洋,應對中國海空軍的打法,這次印度空軍的大規模演習就是按照這個路子來的。
設想是很美好的,但是現實卻恐怕不會這麼順利。
首先,印度空軍高估了自身的聯合作戰能力。
舉辦如此規模的軍事演習雖然反映了印度空軍組織能力的提升,但是這卻是一次理想化的肌肉展示,展示的意義多於實戰化要素,遠沒有中國空軍紅劍體系軍演和美國紅旗軍演的複雜與實戰化程度。
其次,印度空軍低估了中巴空軍的反應速度和聯合作戰能力。
2011年以來,中巴空軍舉行了多次雄鷹系列聯合軍事演習,兩國空軍之間的熟悉程度和聯合作戰水平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而中國空軍近年來跨區訓練極為頻繁,早已具備短時間內遠程作戰的實力。怎麼可能會眼看著巴基斯坦被打垮而作壁上觀呢?
再次,印度空軍忽視了一個關鍵性的環節——防空。
空軍不光是飛行部隊,更有雷達警戒、防空導彈部隊。在己方具備攻擊能力的前提下,也要有相當的防守能力。
印度只強調了自己是進攻的一方,卻沒有考慮到自己被攻擊的情況,其防空部隊的建設基本停在30年前的水平。
隨著中國殲20、殲16、殲10C等戰機的快速服役,解放軍對印軍戰機的代差優勢已經形成,再加之中國完善的防空預警體系,印軍其實面臨的已經不是攻擊,而是如何防守了。
在此情況下還在執念於如何殺得對方落花流水而對自己的「護甲」卻熟視無睹無疑是很可笑的。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殆。印度雖對未來其可能面臨的情況有一定
認識,但是做出的對應之策卻有些腳不著地,此次印軍的千機大演習即是一個集中表現。
※體能強就能當特種兵?不好意思,你離真正的特種兵還差十幾條街!
※愚人節當天成立的特種部隊:創造3540米最遠狙殺記錄,真沒開玩笑
TAG:熊熊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