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屏道釋人物畫賞析

羅屏道釋人物畫賞析

道釋畫,是指以道教,佛教(釋教是佛教在中國的別稱)為內容的繪畫。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本土的道教與印傳佛教逐漸成為中國宗教文化的兩大精神支柱,信仰者眾多。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宗教畫極盛,名家輩出。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宗教形式,至隋唐時更加繁榮興盛。上至人類始祖,天界眾神,三清天尊,下至帝王將相,神醫名士等都是道教供奉的真神,於百姓大眾更覺親切。

《鐘馗嫁妹》

羅屏畫道釋人物自鐘馗始。九十年代初期,台灣幾家畫廊看到羅屏的人物畫後慕名前來尋訪,希望羅屏能創作一組以鐘馗為主題的作品。鐘馗是民間耳熟能詳的道釋人物,因為有捉鬼驅邪,鎮宅保平安,納福等傳說,許多台灣人都喜歡把鐘馗人物畫請到家中,掛在客廳或者玄關。羅屏經過幾個月的深思熟慮與悉心創作,以《鐘馗嫁妹》《鐘馗送福》《鐘馗行扇》《鐘馗夜巡》等一系列喜慶題材的人物畫作紛紛出品,一時間風靡台灣市場。

《祝福圖》

羅屏的鐘馗人物畫秉承了大眾心目中的鐘馗形象:鐵面虯鬢,豹頭環眼,相貌奇異,正氣浩然。卻又別出心裁的加入或調皮可愛的「小鬼」,或者溫柔美麗的小妹,再襯以水墨渲染的背景。粗獷和柔美,嚴肅與可愛,濃與淡組成了畫面的獨特韻律美,再加以誇張,強調和變形,使人物形象扎實準確又生動活潑,使畫面多出了一絲柔和,幾分新意,取得了與眾不同的效果,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鐘馗行扇圖》

自此羅屏的人物畫又多了許多新的題材,繼鐘馗之後,他又陸續創作出《拜相圖》《八仙過海》《華山對弈》《獻壽圖》等道教人物畫。其中《八仙過海》幾乎是家喻戶曉的道教神話故事。只見驚濤駭浪之上,雲騰鶴鳴之中,赴王母蟠桃宴歸來的八位仙人大顯神通,或醉眼惺忪,或吟詩舉杯,或悠然吹簫,或坦胸露腹,或廣袖飄飄,或眉開眼笑,騰雲駕霧往蓬萊仙境而去。羅屏運用高超的中國畫筆墨技巧,以綫造型,色墨相輔,情景交疊間形神交融,滔天巨浪之上的各位仙人姿態不同,神情各異,恣意翩翩,躍然紙上。此畫一出,立即吸引了各地書畫愛好者的追捧,爭相收藏,成為羅屏人物畫作品中的又一代表作。

《八仙過海》

2012年,應上海造幣廠之約,羅屏又開始了羅漢圖的創作。佛教繪畫在我國流傳已久,最初的羅漢形象因由印度引進,其造型基本都屬於天竺模式的胡貌梵像,如五代前蜀高僧貫休的《十六羅漢圖》等。自五代兩宋起,王齊漢,李公麟,王凱等畫家開始取中國人形象來畫羅漢。至北宋,羅漢像已經成為當時所供奉佛教圖畫的代表樣式之一,同時也成為文人士子觀賞鑒玩,遣興抒懷的新形式,風靡一時。至明末清初,「四大畫僧」弘仁,八大山人,石溪,石濤,不僅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顯赫地位,對後人產生過難以估量的巨大影響。可惜由於歷史原因,當代畫僧幾近斷絕,羅漢畫像已成絕響。羅屏查閱了大量佛教史畫資料,借鑒古人,力求新意,歷時整一年,終於創作出大型人物畫《十八羅漢圖》。

《十八羅漢圖》-局部

在這幅巨作中,畫家充分發揮中國畫的構圖特點,伴著自己的思索與創作,於清逸線條之中刻畫寶相尊嚴,於祥雲繚繞之中盡顯禪宗之氣,筆墨揮灑之中佛性慈愛力透紙背,並通過外在的形式和內在的意境來共同構築畫面的藝術效果,將佛教文化崇尚的真,善,美的情懷刻畫的淋漓盡致。光耀著佛教文化的璀璨精深,解讀著佛教文化普度眾生的大慈悲。這之後,《五大應真》《降龍伏虎》等羅漢題材的人物畫作也相繼問世,引起了畫壇高度關注。觀賞者通過畫作,靜心清欲,脫離煩惱,回歸本我,自性自在。

《五大應真》

畫家選擇了素材,素材成就了畫家。道釋人物畫成為羅屏人物畫創作的又一巔峰時代,體現了國富民強時期中國民眾更高層面的精神需求,任斗轉星移,歷久彌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東鶴 的精彩文章:

TAG:江東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