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節的警鐘:伊藤博文死後30年透露機密,甲午之敗起於一密碼本
作者:嘯鋒
今天是海軍節,講述一個海軍的故事。
歷史中,往往有一些看上去細小的外因,會在一系列的連鎖和累加中引發重大質變。《帝國亡於鐵釘》中就有一首民謠寫道:鐵釘缺,馬蹄裂;馬蹄裂,戰馬蹶;戰馬蹶,騎士跌;騎士跌,軍團削;軍團削,戰士折;戰士折,帝國滅。
在近代中國的大清朝,也因為丟了一個本子,賠錢割地不說,還差點亡了國,遲滯了中華半個世紀的國運。只不過這個本子不是一般的本子,而是一個密碼本。
清朝時所用的電報密碼機
事起:「服軟」的日本
事情還得從1886年北洋水師訪問日本說起。當時正處巔峰時期的北洋水師可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強的海上力量,裝備的「定遠」「鎮遠」等先進艦船更是威名赫赫。當丁汝昌率領「定遠」「鎮遠」「濟遠」「威遠」4艘鋼鐵巨艦駛入長崎時,給日本帶來的震撼、恐懼與羨慕事從來沒有過的。
訪問日本的北洋水師「鎮遠」艦
但是在駐泊期間發生了北洋水兵與日本警察衝突事件,過程不必贅述,結果是北洋水兵被日本警察埋伏打死5人,重傷6人,輕傷38人,失蹤5人。
事情發生後,北洋水師群情激奮,主力戰艦迅速退去炮衣,全部進入臨戰狀態,準備置「日本海軍於不振之地」。電影《甲午大海戰》對當時場景有著清晰地描述。但北洋水師的戰艦終究沒有開火,當時海軍力量還極為弱小的日本識時務地向李鴻章低下了頭,被迫向中國賠款。對你沒看錯,是日本向中國賠款。不過此事之後,日本海軍的現代化進程開始全面加速,終於在幾年後超過大清海軍,而北洋艦隊卻裹足不前,徹底喪失了海上的優勢。
影視劇中的北洋水師艦隊
疑云:「消失」的密碼本
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日本雖然覺得在衝突事件中受到了屈辱,但是他們卻意外地得到了一個寶貝。事件中,一個叫吳大五郎的人偶然拾得一個類似字典的小本。這小本內寫滿了常用漢字,旁邊還標註了不同的阿拉伯數字。日當局分析後,判定這是清朝電報用的漢字譯電本,並從譯電本中數字的組合方法,分析出了清朝電報密碼。
少見的民國電報密碼本
無法想像,這麼一本事關國家機密的密碼本居然是被日本人撿到的、撿到的、撿到的(重要的事一定要說三遍!!!)而此事被世人所知曉,居然是在伊藤博文死去30年後,其遺著《機密日清戰爭》中提到。反觀清朝軍方竟無人上報密碼本丟失一事,這般「無所謂」不免讓人生疑。可能有三:
密碼本是假的,是李鴻章為迷惑日本故意所為;
密碼本是真的,北洋水師發現丟失後為防止朝廷追責,及時更換了新的密碼本,此事無人再提;
密碼本是真的並有多本,有人私自帶下了船並「不小心」丟了,北洋水師並不知曉有丟。
1894年,中日甲午黃海海戰示意圖
不過從後來中日及日本海軍對北洋水師的種種交鋒中,可以看出第三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也就是說,日本撿到的密碼本是真的,並且清政府並未發現密碼本丟失而及時更換,這就為後來的甲午慘敗埋下了禍根。
生變:「隱秘」的日本間諜
有了貨真價實的密碼本,大清國一切的機密情報都成了日本的「盤中餐」。但一心幻想征服中國的日本並不滿足,無數的日本間諜化成商人、醫生、漁夫、傳教士進入中國實地探查。
其中比較出名的一個間諜是宗方小太郎。在1894年他曾兩次進入北洋水師駐地威海衛,不僅清查了軍艦數量,還偵查了海防炮台,形成了完整的情報。雖然後來身份敗露,但已經獲取大量情報的日本聯合艦隊伏擊北洋水師成功,取得黃海海戰勝利。
日本間諜獲取的清軍海防漂浮魚雷和海底水雷情報圖
有研究資料顯示,就在豐島海戰數月前,一德國商人在火車上和一日本人攀談,結果發現,北洋水師的「愛仁」「飛鯨」「高升」等艦船什麼時候出發、到哪裡去、載多少兵,「該倭人無不了徹於胸也」。
底牌盡露,而敵在暗,如此,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也就不足為怪了。戰後中日簽訂《馬關條約》,賠款2億兩白銀,割台灣、澎湖、遼東半島與日本(後清政府花費3千萬兩白銀將遼東半島贖回),剛剛開始的工業化進程被日本生生打斷,國家進入到被列強深度瓜分和殖民的黑暗階段,師夷長技以自強再無從談起。
中日甲午戰爭示意圖
此後,日寇不斷加大對我中華情報工作,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從殖民東北到侵佔華南無不是情報先行,蔣介石就曾感慨到:我們所見到的日本人,沒有一個不是偵探,沒有一個不是便衣。
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空前發展,圍繞「密碼本」展開的鬥爭更加激烈。日本對我刺探情報始終沒有停止,甚至是愈演愈烈。非法進入軍事禁區、非法測繪等事件,到國之重器航母高清照被日本曝光,都在清楚地告訴我們,較量始終沒有停止。又一個海軍節,中國海軍迎來雙航母編隊時代。盛世強軍時,我輩亦當警醒!
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將密碼戰帶入新時代
※最美不過愛國心:她本可靠臉吃飯,偏要開飛機募捐抗日
※中國有「三個半」軍事家,此人排第二,劉帥算半個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