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鄭爽、羅志祥被黑?都是綜藝剪輯惹的禍?

鄭爽、羅志祥被黑?都是綜藝剪輯惹的禍?

(東方IC/圖)

現在明星參加綜藝節目,播出之後如果導致明星口碑不好,明星的條件反射是,剪輯問題,因此親自下場手撕剪輯的事件越來越多。

但客觀公正地說,無論是省去一些前因後果還是顛倒順序,這些其實都是剪輯的常用手法。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關於綜藝剪輯這件事。

綜藝節目《這!就是街舞》又出風波。

羅志祥工作室發布微博稱,節目方近期多次斷章取義,將羅志祥用心點評的較聳動字眼剪輯播出,讓觀眾看節目時誤解原意,要求節目方公開道歉。羅志祥也轉發微博,節目剪輯前後顛倒,導致觀眾對我們的誤解,忍不下去了,請節目組給予尊重。

因剪輯問題引起藝人的情緒不滿,這似乎是國產綜藝繞不過去的一個「麻煩」。尤其是這一兩年來,類似風波一再發生。好牌打爛,移花接木,綜藝剪輯為何成了「幕後黑手」?


這已經不是《這!就是街舞》第一次引起隊長和粉絲情緒不滿了。節目開播之前,屢次寫錯易烊千璽名字,易烊千璽工作室發公開信。第一期,鏡頭過度剪輯易烊千璽的糾結與猶豫,導致「黑易烊千璽」的觀點甚囂塵上。第二期節目中,節目組又移花接木,讓黃子韜在回訪時說了句「滿腦子都是她」,引發觀眾過度解讀和誤解,黃子韜馬上聲明以後節目組再有這種嚴重失誤將停止參與節目。

而現在羅志祥又發了聲明,要求道歉,隨後韓庚也發表聲明,認為節目組剪輯誤導觀眾,抹黑隊長。節目還沒播完,四位隊長已經輪番發聲明聲討節目組,這也是「盛況空前」。有網友調侃,《這!就是街舞》操作不一般啊,看看這次到底能不能召喚神龍了。

現在明星參加綜藝節目,播出之後如果導致明星口碑不好,明星的條件反射是,剪輯問題,因此親自下場手撕剪輯的事件越來越多。前段時間《聲臨其境》大火,讓不少明星因為這檔節目圈粉無數。不過鄭凱卻在錄節目之後公開與該節目組「撕了一把」,微博聲討節目組剪輯招黑,並表示「不約了」。

之前在輿論鬧得沸沸揚揚的,是袁立手撕《演員的誕生》。在播出的正片中,演戲部分袁立的演技很高,表現正常,可是在與導師對話環節,袁立儼然變了一個人。之後袁立指責亂剪輯,把自己剪輯成了「神經病」。一時間,剪輯被推上「風口浪尖」。人民日報還為此發文點名批評希望它真正聚焦演技,多些切磋琢磨,少些亂七八糟的枝節。

同樣是《演員的誕生》。播出的第一期節目中,鄭爽坐在排練室的鋼管上休息,一副不與任嘉倫交流的樣子,甚至節目組還打出了任嘉倫崩潰的字幕,更是引起了觀眾對鄭爽的進一步誤解。然而據知情人爆料,鄭爽當晚在凌晨就趕往排練室救場,反而是任嘉倫整整遲到了兩個小時,節目組為了節目效果,製造話題,在剪輯上動了不小的手腳。

總之,類似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花樣姐姐》《花兒與少年》《媽媽是超人》等節目也曾因剪輯問題而備受詬病。到底是藝人本身有問題,還是被剪輯陷害了?

羅志祥也轉發微博,節目剪輯前後顛倒,導致觀眾對我們的誤解,忍不下去了,請節目組給予尊重。(小塵4x/圖)


何為剪輯?即將節目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而一旦有取捨,有組接,也意味著可能帶來爭議。

許多粉絲就不理解,你一個剪輯師就按照時間線把節目剪清楚不就行了。像這次羅志祥聲討節目組,就是怪節目組剪輯時省去了太多前因後果,甚至顛倒順序。但客觀公正地說,無論是省去一些前因後果還是顛倒順序,這些其實都是剪輯的常用手法。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一期節目呈現出來,往往就一個多小時,但一期節目的拍攝素材,卻可能有幾十個小時。比如湖南衛視《一年級》節目組啟用了100多個機位,24小時全天候記錄,40多個導演全天候跟拍,後期片比甚至達到了2000:1。如此龐大的素材資料,最終要剪輯成一個多小時,如果沒有剪輯掉一些不必要的前因後果,那是不可能實現的。

再談顛倒次序的問題。每一檔節目,都有前期團隊和後期團隊,前期團隊主要負責拍攝,一般都是按照時間線,素材拿出來是事件A、B、C、D、E、F、G、H……這是它的節奏和邏輯順序。按照時間線可以提高拍攝的效率,但播出時,如果也是完全按照時間線,可能綜藝效果就大打折扣了。這就需要後期製作了,他們拿到素材後要把之前的時間線顛倒或是打碎,根據邏輯、節奏、笑點、亮點,對整個素材的內容進行重組,可以動用倒敘、插敘、閃回、放大等手法,讓整個節目的節奏更流暢,層次更豐富,笑點更充足。

比如,《極限挑戰》里的「極限三傻」「極限三精」「迅雷組合」,離不開剪輯的「編輯」。所以綜藝節目才有這樣的說法:「綜藝成不成?一半看卡司,一半看後期。」

剪輯掉一些不必要的因果關係,以及對時間線進行必要的調整,是剪輯工作的一部分;不過剪輯應該始終恪守的原則和底線是:剪輯不能夠顛倒黑白。就如同羅志祥和韓庚的聲明中都提到,有些選手被淘汰他們都非常不舍,但節目組沒有表現出來。要求剪輯從頭到尾呈現一切,雖然並不現實,但剪輯的問題在於,它刻意放大隊長批評的部分,而隊長不舍的部分完全剪掉,這就可能給觀眾帶來誤解,並且這種誤解會對隊長的個人形象產生負面影響。這個時候,剪輯就成了「幕後黑手」。

前文已經提到,剪輯是「二次創作」,它需要在素材中找一些「亮點」,以製造話題,引起關注。不過國產綜藝剪輯找尋的「亮點」,常常是藝人的「黑點」。真是藝人表現得太糟糕嗎?大多數時候不是如此,而是節目組有意製造是非,以博取關注。「是非多了,節目紅了」已經成了不少綜藝節目的走紅套路,因此「衝突式」剪輯成了慣用手法,一般來說就是放大衝突,不斷撕X,以吸引眼球,但明星卻可能深受其害。

這個時候不少人就想到了韓國綜藝。事實上,不少國產綜藝都借鑒了韓國綜藝的模式和手法,但對照原版,我們甚少看到韓國綜藝有什麼撕X的場景,更沒聽說什麼藝人手撕節目組的。根本就在於,韓國綜藝的創意本身足夠,節目本身就足夠好看,後期是錦上添花。像韓國的綜藝節目,都是有一個龐大的編劇團隊。不要誤會,這個編劇不是寫台詞,寫走位,弄虛作假什麼的,綜藝編劇只設計規則、情境或者遊戲。像韓國剛剛完結的國民綜藝《無限挑戰》,以劉在石為主的明星們常被編劇們各種突破天際的神奇考驗和清奇遊戲驚得目瞪口呆、上躥下跳,編劇的天馬行空本身就製造出足夠的看點了,根本不需要後期剪輯去拗衝突。

反觀我們,前期創意嚴重不足、陳舊老套、膚淺無趣,只能全靠後期補救,剪輯如果不製造一些「黑點」,那就真是一點看點沒有了。這也是為什麼國產綜藝剪輯屢成「背鍋俠」的原因。但通過剪輯來製造衝突,炒話題,博關注終究不是長久之道,這也是為什麼人家的一個綜藝節目播了10幾年還是國民綜藝,我們的綜藝節目常常很短命,播出個一兩季就堅持不下去了。

平心而論,《這!就是街舞》還是「好看」的,實在犯不著把四個隊長都得罪個遍來製造話題。但願節目組有則改之,否則一再道歉不僅顯得「套路」,最終反倒可能把觀眾的好感都給敗沒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周末 的精彩文章:

霍金的偉大與不幸
反槍支暴力集會在全美多個城市舉行

TAG: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