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朱是什麼人?與莊周是否同一個人?
魯迅的文章里有這麼一句話:創作總源於愛,楊朱無書。「創作源於愛」還好理解,而「楊朱無書」是什麼意思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楊朱這個人。
楊朱又稱陽子居或陽生,大約活動於戰國「百家爭鳴」時代。孟子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墨」。可見,儘管楊朱歷來難以捉摸,但是其學派實力在當時的思想界幾乎佔了一半的江山。其名聲之大,信徒之多,在諸子百家裡是很少見的。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大人物,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居然不為他立傳,這不能不引人懷疑!
我們再來看看楊朱學派,這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之一。它的出現,主要還是為了反對墨子。
我們知道墨子的墨家學派主張「兼愛」,反對戰爭。但是後期卻逐漸演變成極端道德主義,超出了人的極限,楊朱開始起來反對。
他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概括起來就是「貴己」。
《莊子》里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楊朱謁見老聃,請教明王之道,說:「假如有這麼個人,稟性聰慧,精明強幹,處事果決,明察秋毫,悟性極高,並且學道精勤,永無懈怠。像這樣的人,是否可與明王聖帝相匹敵呢?」老聃冷笑一聲:「若是將這種人比作聖王,實在可笑,這種人猶如工匠苦役,心靈怵惕,形容憔悴。虎豹之皮華貴而有文采,所以成為人們圍獵的目標;獼猴竄跳敏捷,身上總帶著繩索;狗能捉狐狸,所以項圈不離脖頸。精明強幹的人與這三種動物有什麼不同。他們若可比明王,三種動物也可比明王嗎?」
楊朱聽罷老聃的話,容顏變色,恭謹地問:「那麼明王之治究竟什麼樣子?」 老聃回答:「明王之治嘛,功蓋天下而不以為是自己的功勞,誘化百姓,讓他們行善去惡,借來萬物造福百姓,而百姓並不知道,還以為是我自然如此;明王將功績歸於萬物,不突顯自己的名聲;與萬物同體,游心於虛通之境。」《莊子》中關於楊朱與老子關係的另一段記載是這樣的: 楊朱前往沛地(今江蘇沛縣)拜訪老聃,恰巧老聃已離開沛地前往秦國。楊朱南下,老聃西行,二人邂逅於梁國(在今河南開封附近)。老聃打量一番楊朱,仰天長嘆,說: 「從前我以為你是可教之徒,今日再見,知你已不可教了。」楊朱默然不答,跟從老聃西行。到了旅舍,楊朱為老聃端來洗漱用具,服侍老聃梳洗已畢,這才將鞋脫於門外,以肘、膝代步,爬行至老聃面前,極其謙恭地問:「剛才我想請教夫子,但您行走不輟,我怕耽誤您的行程,所以未敢問。現在您有空閑了,我想請教夫子,我錯在何處。」老聃說:「你一副飛揚跋扈的樣子,誰敢和你在一起?要記住這個道理:廉潔清貞的人,猶如污辱的樣子;盛德圓滿的人,猶如德行不足的樣子。」楊朱一臉嚴肅,說:「楊朱敬奉尊命。」楊朱南下之時,威儀赫赫,每到旅舍,主人親自迎送,男主人為他拿著坐卧的氈席,女主人手持梳洗用的毛巾,原先坐在地板上的客人避席而走,生火取暖的人不敢靠近暖爐。蒙老聃的一番教誨,楊朱返回時是另一幅景象,他使自己完全混同於一般的俗人,在旅舍里客人們都爭著與他並肩而坐。
可見,楊朱還是老子的弟子,不過他又發展了老子的思想,目的就是通過對個體的自我完善進而達到社會的整體和諧。比他小一點的莊周從中受到很大啟發。
又由於司馬遷不為楊朱做傳,很多學者認為楊朱與莊周是同一個人。
理由是對一些古籍著作中的記載有疑問。
如《孟子滕文公下》: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荀子解蔽》: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宋子蔽於欲而不知得。慎子蔽於法而不知賢。申子蔽於埶而不知知。惠子蔽於辭而不知實。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
《呂氏春秋 審分覽第五》七曰:聽群眾人議以治國,國危無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廉,關尹貴清,子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貴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兒良貴後(陽生,楊子,即楊朱)。
《史記 老子韓非列傳》:(莊子)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荀子)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
《漢書 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嚴君平,也自稱莊子)博覽亡不通,依老子、嚴周之指著書十餘萬言。(嚴周,莊周也)
……
這些記載不是只提莊子不提楊朱,就是只提楊朱則不提莊子。於是有學者就認為楊朱與莊周是同一個人。
其實,兩人還真的不是一個人,如我們上面所介紹《莊子》里記載楊朱的那件事,哪有自己寫的書連自己的名字都寫錯的呢?
當然,還需更多的證據來證明,史學必須嚴謹。
※加錢買的汽車真皮內飾真是皮? 其實塑料就能做
※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紙幣「交子」,到底是「支票」還是「紙幣」?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