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傳染性疾病真的不傳染嗎?
長期以來的醫學實踐將疾病分為非傳染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兩類。諸如流感、結核病和艾滋病等疾病長期以來都被認為是具有傳染性的,但是諸如結腸癌、尋常痤瘡和1型糖尿病等疾病一般來說被認為是非傳染性的。最近幾十年的一些科學研究對這一實踐提出了質疑,所謂的非傳染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之間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
像我們人類這樣的多細胞生物體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網路的一部分,其中的微生物細胞和遺傳物質可以在各種生命形態之間相互傳播
眾所周知,人體是數以萬億計的微小生物的家園,包括細菌和真菌以及一些被認為是非生命形式的病毒。很顯然,我們人類不是這個星球上唯一一個擁有複雜微生物生態系統的生物,許多其它的生命形式也是如此。我們吃的蔬菜水果、農場飼養的奶牛、鄰居家飼養的寵物狗,還有潛伏在地下室里的那些令人討厭的蟲子,它們都和各種各樣的微小生命形式共生共存。
所有這些生物體包括我們自己都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它們以不同的方式相互影響,其中一些涉及到微生物細胞和基因的傳播。也許不用說,那些潛伏在黑暗角落裡的小動物身上駐留的細菌以及那些奶牛腸道中辛勤工作的細菌(它們分解纖維素等複雜多糖),我們可能不會與它們親密接觸,看似不會影響到我們。然而,昨晚我們所吃的水果上的細菌可能已經對我們的生物系統產生了影響。有些細菌甚至可能在我們的腸道中找到一個立足之地並居住下來。
也許你不養寵物,但是讓我們想像一下,你是一個好鄰居,某天晚上,你的鄰居因為有事,你同意幫忙照看一下她的寵物狗,你發現這隻狗真的很可愛,抱著它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它也可能跟你來個親密接觸,親吻一下你的臉頰。我們就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接觸到寵物身上的一些微生物,顯然這不會顯著改變我們的身體機能,至少大多數不會。如果你擁有一個強健的、多樣化的微生物群,這一點尤其正確。然而,它們中的一些可能會微妙地改變我們的微生物群,從而影響我們的身體機能。
我們的微生物群是具有可塑性,部分是因為我們可以從環境中獲取微生物,包括許多不同動植物環境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寄生蟲、細菌、真菌、病毒等等。這些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生活在較大的生物有機體內,影響著宿主行為和生物學的許多方面,包括它們的健康和幸福感。基於這些事實,我們就不難發現健康也許是會傳染的。我們或許可以認為,即使不是全部,至少大多數通常被認為是非傳染性的疾病實際上是可以傳染的,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如此。
健康可傳染
結腸癌是一種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的疾病,很明顯,僅僅通過接觸患有結腸癌的人,我們並不會患上結腸癌。然而,如果你和那個人很親近,例如長時間生活在一起,你肯定就會接觸到那些對你的健康不利的微生物群落。如果你經常通過諸如接吻或其它身體接觸與患病的人交換微生物,尤其如此。
你接觸到的這些微生物群是否會對你產生負面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自身的微生物群的恢復力和多樣性。如果你自己的菌群嚴重破壞或不穩定,你將更容易受到傷害;但是,如果你自己的菌群多樣性高,就不容易受到影響。
這一理論也同樣適用於所有以菌群紊亂為特徵的其它疾病。鑒於所有疾病幾乎總是伴隨著微生物群的破壞,所以生物有機體之間的這種類型的微生物傳遞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現代社會的大多數人,特別是那些生活在西方化條件下的人,他們的微生物群構成是很不理想的;因此,現代社會有這麼多的人患心臟病和結腸癌,或者幾乎所有工業化國家的青少年都得青春痘,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我們是否已經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大多數的人可以通過微生物傳遞來傳播疾病呢?儘管看起來很瘋狂,但這個問題的答案無疑是肯定的。這種微生物傳播對人們健康的危害是難以捉摸的;然而,毫無疑問,一些人可能通過他們的微生物來傳播疾病。在母嬰關係中尤其如此,因為嬰兒與母親之間長時間的密切接觸,比如分娩和哺乳,這也是母嬰微生物傳遞和嬰兒微生物建立的關鍵過程。
由於大量攝入快餐食品、廣泛使用抗生素以及遠離自然的現代生活習慣,我們可能造成了一場迅速蔓延的疾病風暴,這無疑是一種十分可怕的想法。不過,重要的是要記住,不只是身體不健康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在生物有機體之間傳播;健康也是可以傳播的。(記住,人類以外的許多其它有機體以及組成我們世界的非生物組分,比如建築、土壤等,也擁有複雜的微生物群落,因此,也是「微生物交換網路」的一部分。)一個健康的伴侶可能是最好的益生菌來源。換句話說,也可能把前面提到的惡性循環轉變成一個良性循環。很顯然,要在全球範圍內實現這一目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快餐食品、破壞微生物的藥物以及現代生活環境已經深深地融入到我們的世界。然而,在一個更小的範圍內,比如說我們的家庭,將惡性循環轉變成良性循環顯然要容易得多。
有科學證據支持這一說法嗎?
我們不僅可以從我們的父母那裡獲得相當多的細菌,也可以從其他來源獲得微生物,包括一生之中與我們有關的人們。
例如,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短短10秒鐘的親吻中,大約有8000萬個細菌被傳播。
那麼,在人類健康和疾病中,這種類型的微生物傳播究竟有多重要?在我們看來,毫無疑問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母親及其後代之間在出生和哺乳期間的微生物交換在健康和疾病中,在許多方面比人類基因的垂直傳播更重要。
一些新的研究也為這一說法增加了一些支持性的證據。毋庸置疑,要研究一種以某種形式的菌群失調為特徵的非傳染性疾病(比如青春痘)是否具有傳染性是很困難的。我們不可能簡單地把一群長著青春痘的十幾歲的孩子和一群沒有青春痘的孩子聚在一起,讓他們彼此親熱或者長時間住在同一棟房子里。估計沒有志願者會願意參加這樣的研究吧。另外,這樣的研究還存在很多其它的連帶問題。除此之外,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者獨特的微生物群;因此,要控制一切事情在理想的狀態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我們不應該期望很快就能看到一項關於所謂的非傳染性疾病水平傳遞的研究。這並不意味著這個話題的科學研究是空白的。研究發現,同一個家庭的成員互相之間以及與他們的寵物狗之間分享微生物群。2017年10月,一項發表在《世界胃腸病學雜誌》上的研究調查了同居生活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同居夥伴腸道菌群的影響,發現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糞便菌群組成與其配偶的比較相似。這表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失調的腸道菌群部分從患者轉移到其長期生活在一起的配偶。
科學研究也證實微生物的傳播參與健康的傳播。與農場動物和/或寵物一起長大的孩子往往比在生物多樣低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更健康,這可能主要歸因於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暴露。此外,細菌從母親往其後代的傳遞會影響後代的健康。
許多其它證據也暗示著,通過這些看不見的微生物的轉移,健康也是可以在動物包括人類之間傳播的。例如,研究表明,生活在一起的人的免疫系統的免疫細胞圖譜通常會趨同,這很可能部分是由於微生物的傳播。
其實,我們並不是真的需要數百個研究來證明健康是否可以通過微生物的傳播而傳染。我們所需要的是了解像我們人類這樣的生物有機體是如何整合在一起並發揮作用的。我們已經知道,我們經常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微生物生命形式,其中一些成為了我們所擁有的微生物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我們也知道,我們所攜帶的微生物對我們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不是全部的話,至少大多數的疾病都與某種類型的微生物群落的破壞密切相關;而這種菌群失調是許多健康問題的根本原因。僅僅通過這些事實就足以說明,是時候重新考慮「一些疾病完全是非傳染性的」觀點了。
圖片來自網路
※影響腸道菌群的藥物不止抗生素,還有它們……
※現代生活方式如何使我們生病、讓我們不快樂
TAG:菌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