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投稿】花都記憶:當年交公糧的場景,還有多少花都人記得?!

【投稿】花都記憶:當年交公糧的場景,還有多少花都人記得?!

原標題:【投稿】花都記憶:當年交公糧的場景,還有多少花都人記得?!



在農業稅取消之前,中國農民是要交公糧的。80年代初期,中國在農村實行推行的一項重要的改革,乃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即「包產到戶」(分田到戶),俗稱「大包干」。當時有一句傳播度很廣的激勵農民生產積極性的話:「交夠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交給國家的,即是我們所俗稱的「交公糧」了!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而言,對於交公糧,真是記憶深刻。在整個八十年代,炎炎夏日下,父親在前面拉著裝滿稻穀的平板車(本地人俗稱「膠輪車),我在後面推著,沿著建設北路南下,到位於今天的新華路的法院旁邊的糧所的情景,如此刻骨銘心,永生難忘,直至終老。


但如今,曾鼎盛一時位於新華路的糧所,現不復存在了,已找不到糧所曾有的痕迹。因為它曾經的建築物,比如它的大門口,比如它裡面儲存糧食的倉庫,都已拆除了。現今,在那裡,早改頭換面,變成了一個批發市場。



此外,到了九十年代初,可能位於新華路的糧所儲存糧食的倉庫承載量有限。試過一段時間,新華周邊的農民交公糧,不是去新華路的糧所,而是去位於今天建設北路的紅樹灣傢具店對面的糧所倉庫交公糧的。它位於我父母所在村子的後山附近,所以在這裡交公糧比去新華路的糧所交公糧,走少了很多路。但同樣,這裡也早已經舊貌換新顏了,找不到過去的一點痕迹了!

沒有一成不變的過往,一切都是向前變化。過往關於交公糧的記憶,只是留在經歷過的當事人的腦海中了!


追溯起來,交公糧,在中國,真的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公糧是國家對一切從事農業生產、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也叫農業稅。據史料記載,農業稅始於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交公糧就是其中一種。變法其中有一條,就是「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糧食的收成好壞也可以評功受爵。到了漢朝,受到此影響,對農民的稅收往往是糧食了,於是形成制度,以後各代沿用。


這一古老的稅種,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歷史,直到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廢止《 農業稅條例》的決定」。2006年1月1日,中國完全取消了農業四稅(農業稅、屠宰稅、牧業稅、農林特產稅),在中國延續了千年的農業稅成為歷史。



按照官方的說法:農業稅的取消,對於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積極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於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村社會的和諧進步,解放農村生產力,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今天的花都新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前,城鎮化浪潮已經興起,但還沒有席捲一切,周邊還是農村。比如我父母所在的村子,今天的圓玄小學一帶,小城之春、西雅苑、芷蘭苑小區一帶,財政局對著的迎賓大道一帶,金滿福國際酒店一帶,都曾是村子的水稻田,好一派田園風光。


在農耕時代下,農民是很辛苦的。分田到戶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承包國家的土地,按國家政策規定,向國家上交定購糧,往往是按家庭人頭來劃分的,每人幾十斤或上百斤不等,即是交公糧。新華本地一年種兩季水稻。第一季是春種夏收,第二季是夏種秋收。而第一季的水稻,往往是用來交公糧,交完公糧後,家裡的糧食就所剩無幾了。直到第二季水稻收割後,才是自己的。所以,農民吃的水稻,絕大部分都是晚造水稻,極少早造水稻的。


交公糧的情景,真是太深刻了。在八十年代,大部分的家庭情況都差不多,還沒有卡車、貨車,除了個別人有拖拉機(本地人俗稱為「突突車」),基本都是拉著平板車(本地人俗稱「膠輪車)去交公糧。到了糧所,早已經很多人等著排隊,等著糧站的工作人員驗收糧食。夏天炎熱,沒有輪到的人,為了躲避毒辣的太陽,站在屋檐下,滿頭大汗。


糧食的驗收,全靠糧站工作人員定斷,收與不收,他們擁有生殺大權。如果驗收不合格,比如稻穀質量不好的,還沒有晒乾的,還沒有把雜物吹乾凈的,就會被拒收,農民就要打道回府。晒乾凈,吹乾凈,下次再來。所以,每到交公糧的時候,農民還需要察顏觀色糧站的工作人員,一般還都要和他們說些好話,討他們高興,以便一次通過。


驗收糧食的糧站工作人員,有專人看稱,稱是大磅秤。一包包的稻穀,需要自己搬到磅秤上去稱重。另一個糧所的工作人員,拿著一個好似尖刀又似刺刀的東西,往裝稻穀的麻包袋刺進去,進行抽樣檢查。那刺刀中間有個槽,當拉出來時,槽裡帶出了些水稻。然後,他很熟練的往手裡倒了出來,拿幾顆放嘴裡咬一下,咯吱咯吱發出聲響。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看稻穀是否晒乾透!



驗收合格,農民才會大大地鬆一口氣。隨後過磅,交足國家規定的數額。如果還差的,即使缺幾十斤,也要下次再來補夠。現在的人,估計很難相信當時的糧庫,糧食全是人靠人給背進去的。過磅後的糧食,還需要自己把一包包的稻穀往糧倉里搬,糧倉的入口在兩頭,要上個五六米高的台階,搬上去後,打開袋口,往下倒,完了把袋收好,再搬下一包,直到搬完。


這些情景,這些場面,父親搬運稻穀大汗淋漓的畫面,讓年少跟隨父親交公糧的我,一輩子都難以忘懷。

最讓我高興的是,每次交完公糧,因為太累太渴了,父親都會買一瓶當時最盛行的瓶裝「沙示」汽水,一個大餅慰勞我。一瓶小小的「沙示」汽水,和一個大餅,就盛滿我少年最大的快樂了


今天,交公糧已徹底成為歷史,已徹底成為記憶,已徹底成為定格的畫面。


時間真是改變很多,猶如糧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夏天,農民拉著整車的糧食,去那裡交公糧,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熱鬧紛繁,好一幅中國式的場景。卻因為時勢的變化,政策的改變,熱鬧不再,紛繁不再,變了光景。



而對於農民來說,這種改變,卻是歡天喜地,熱情擁護的。得益於取消農業稅,農民不再把辛苦耕種的糧食,要把大部分交給國家了!


當我們站在新世紀的今天,見證中國的快速發展時,更不能忘記幾代農民堆砌起來的堅實基礎!他們的辛勤,他們的付出,是中國的脊樑!


夢裡,還時不時想起我小時候交公糧的事!是我們那代人念念不忘的回憶!


(註: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來源:晨友投稿(作者/徐志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都早晨 的精彩文章:

【投稿】花都記憶:磚瓦土窯淡出花都歷史,留在當事人的記憶之中!
花都搖滾馬拉松人氣爆棚 參賽報名人數幾近「滿員」

TAG:花都早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