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汽車行業智能化發展的幾點思考
最近有幸參加了一場有關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會議,會議的核心主要圍繞三個話題展開:新能源汽車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以及未來汽車企業競爭格局展望。不少行業的資深研究者、以及走在技術前沿的專家,都給出了自己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見解。綜合本場會議的所聽所聞,加上我自己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在此我也簡單地闡述下自己的一些觀點與想法。
首先,新能源汽車並沒有迎來真正的春天,現有的一眾新勢力造車企業也無法越級升為行業的領跑者。為什麼這麼講呢?這裡面主要包含兩個原因。其一,就是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當然其實就是指電動車,還尚未解決兩個技術上的難題:電池的高密度與製造的低成本。在現有技術下,電池容量沒有實質性突破,眾多新發布的電動車,其續航里程都超不過350km,這就嚴重限制了其出行半徑。而在充電效率方面,基本所有車廠的快充數據都是充電40min-50min能充滿電池的80%,也就是說假如長途出行的話,行駛不到300km就要停下來進行將近一個小時充電,這顯然不能滿足用戶的出行需求。而且由於電動車造價居高不下,若不是靠著政府補貼,恐怕根本就沒有消費者會願意為這些價格高昂的產品買單。
其二,就是現在的新能源汽車用戶體驗不佳。真正有生命力的產品,應該是能讓大部分用戶獲得美好體驗的。福特的T型車為什麼會成功?因為它可以讓眾多普通民眾花費不算多的錢,買到體驗還不錯的產品。價格不高,是因為成本的下降,而用戶體驗好,這才是能夠被消費者接受的根本原因。法拉利雖然價格昂貴,但是用戶體驗極其出色,所以人們一旦有了足夠的財富,便會很願意去購買一輛。而在現階段,電動車的用戶體驗仍然遠無法與燃油車媲美,存在諸如冬天電池電量急劇下降、高速加速能力差等諸多嚴重問題,不然為什麼會有數百萬人會去參加中籤率極低的燃油車搖號呢?如果這兩個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新能源汽車領域將無法實現重大突破,而目前蜂擁而至的新勢力車企,也只能是時代的匆匆過客。
其次,自動(智能)駕駛是個生命力非常強大的領域,而且一定會是未來廣泛普及的出行方式。這一點我認為是應該沒有爭議的。到目前為止,我們其實已經掌握了自動駕駛所需的基本技術,如雷達測距、視覺捕捉分析,甚至熱感測成像等等。這些技術在其他領域都已經有了廣泛的應用,只是在車輛行駛方面,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路面情況感知的準確性,實現多維度數據共同採集1+1>2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後台數據分析、決策的能力。雖然目前的技術水平距離完全的L5級自動駕駛尚有一定距離,但是在技術可預見的前提下,加上智能道路研究領域的並行發展,自動駕駛是一定可以成為人力司機完美替代方案的。
正因為如此,所以目前階段對共享出行這個話題的探討,我認為是不具太多根本性價值的。很顯然,如果自動駕駛成了生活常態,共享出行也就隨之出現了,車輛會自己來來往往,接送人們從A點去到B點。所以我們目前在共享出行設計的車輛如何投放、如何停放、如何調度等等,都將沒有存在的意義,因為自動駕駛將完美地解決這一切問題。
第三,關於未來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我認為一部分是可預期的,另一部分是不可預期的。這裡面可預期的是,汽車廠商們之間的競爭格局與現在相比,不會有太多變化,可能會有幾家技術上實現突破的車企成為新進玩家,但整體格局變化不會太大;不可預期的是,汽車企業與人工智慧等外部關聯產業相比,誰將佔據產業鏈主導地位。我先來解釋下為什麼我認為汽車廠商的內部競爭格局是已知的。從汽車行業誕生到現在,活下來的車企並不多。到現在為止,世界上數得著的汽車企業就那麼若干家,而我們可以把這些企業製造的產品歸為三類:生活品(如大眾帕薩特)、玩具(如馬自達MX-5)、奢侈品(如賓利慕尚)。對於後兩類,顯然不是市場的主流。而對於製造生活品一類的汽車產品,其准入門檻是極高的。其設計、製造者要有持續的研發能力、要有產品質量的嚴格把控、要有成本的規模經濟、要有強大的上下游渠道關係、要實現抵禦能力與應變能力並存……而在目前的競爭格局下,想做到這上述的所有,難度是極大的,這還不提這些車廠與政府間的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這些車企之間保持現有的、帶有合作的寡頭競爭,將是未來相當長時間內不變的狀態。
而對於汽車企業與外部關聯產業相比,誰將佔據上風,這將完全由技術的發展與技術的所屬決定。這裡我們不妨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假設若干年後,自動駕駛已經完全普及,此時大眾與豐田都完全擁有其自己的先進的自動駕駛系統,那麼它們之間的較量的核心內容,則會在現有的誰的車舒適度更高、誰的車提速更快的比較上再加上一條:誰的自動駕駛更加順暢。此時,傳統主機廠仍舊是汽車行業的主導。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專業做自動駕駛的主要廠家有若干家(如谷歌、百度等),每家的自動駕駛邏輯、特點都不盡相同,甚至是各有千秋,而各汽車廠商所生產產品的差異化程度,遠不及自動駕駛系統風格的差異化程度高,那麼傳統車廠的制高點將被這些自動駕駛廠家所取代。這只是個簡單的例子,並不代表今後行業間競爭格局就僅是這兩種可能中的一種。我的核心思想是,未來行業間的競爭格局將取決於各類技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誰掌握這些技術、以及誰能夠最大程度地利用這些技術,這些將是決定汽車行業與其他行業間競爭關係的最本質的因素,也是目前無法預測其趨勢的原因。
以上的這些觀點,都屬於個人的主觀意見。如果大家有任何其他的見解,還請大家多多指出,我將十分樂意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大家的支持!
TAG:正統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