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洛、汴、鄭的歷史輪迴核心邏輯

洛、汴、鄭的歷史輪迴核心邏輯

中華文明發源的三河故地分別是河南、河內(今豫北、冀南和魯西)和河東(晉西南)。河南、河內以黃河為界;河內、河東則以太行為界。

《史記·貨殖列傳》曰:「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

在這個中華文明核心區域中,河南中北部的洛、汴、鄭位於天下之中

三座城市歷史輪迴演變的核心邏輯是:作為全國十字路口的河南,必須選出一座有能力肩負起全國樞紐作用的城市作為中心。

01洛陽

如果把視野放大到全國,那更西側的洛陽就佔有更多地利。

洛陽盆地是中國第三階梯向第二階梯的突出部,控制著通向陝、晉的主要通道,加之地形圍護,是東西兩個方向都大有可為的城市。這也是洛陽成為中國十三朝古都的原因。

當然這種控制力的形成有賴於王朝自身的強大。假如王都空虛,原本東西出擊的首都就會變成被夾擊的對象。

不過洛陽距離越來越富庶的江南有點遠,獲得南方的財力支持需要更多的轉運成本。

隨著唐末戰亂、小冰期出現和降水線的南移,位於三座城市中最西邊的洛陽率先衰落。唐朝滅亡以後,就沒有什麼大一統王朝考慮將洛陽作為中心城市。

02開封

唐代後期對北方控制力極差,朝廷運轉全靠東南補助,開封藉此機會獲利多多。

北宋立國,當中國的經濟通道從東西向變為東西南北並重時,開封就憑藉龐大的水運系統脫穎而出,超然全國,卻沒有什麼政治負擔。

語云:「大梁當天下之要,通舟車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淮湖之運漕」。

《清明上河圖》中的百萬城內官、軍、商民,都是依靠複雜的水運系統維持生活運轉。

對於一個古代帝國來說,選擇這裡作為政令之所出幾乎是必然的決定。這樣可以保證各方面的消息差不多同時傳達,便於統治者及時統籌調控局勢。

03鄭州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黃河上游的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淤塞了開封的漕運河道,讓開封的運輸成本變得越來越高。

黃河泥沙也把開封附近肥沃的平原農地鹽鹼化,到了「昔之饒腴裕,咸化鹼鹵」。

隨著元朝把大運河進一步東移,改走魯西南,開封的衰敗一發不可收拾。

而近代化中火車的汽笛聲,徹底敲響了開封作為核心城市的喪鐘。

由於開封附近黃河決堤太烈,歷史上共泛濫過84次,導致近代鐵路修建者疑慮重重。

最後決策者選擇鄭州作為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交匯點,鄭州一下子成為了河南省內的絕對中心。

藉助鐵路優勢,鄭州控制了全國的棉花供應。藉助棉花優勢,也就有了深厚的輕工業改造優勢。爾後藉助豫西和豫北的山區礦產,開始發展重工業。

就這樣,鄭州突然崛起,後來居上,迅速超過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的洛陽和開封,成為集中河南資源的大城市。

1953年,鄭州接過了省城的接力棒,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終於得以匹配。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復函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誠所謂:「三十河東,三十河西;吳白兩起,天作玄機。」

如今,鄭汴洛一體化的號角已經吹響,中原城市群必將崛起。

中原擁有龐大人口與市場,可以作為大中華的中介,把東部海洋地區生產出來的巨大財富,轉化為向西部大陸地區投放的秩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談兵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武舉第一人郭子儀:權力、功勛、奢侈完美集於一身
奧蘭海戰:你如何證明做事的決心

TAG:講武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