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讓我們重新定義中年人
今天看萬維鋼《精英日課》的一篇文章《美國的中年人》,主要是講美國的職場中堅力量其實都是中年人,當然了這些中年人跟我們一般理解的可能不大一樣,在中國人的觀念里, 30而立,30歲就算步入中年了,然而在美國的社會裡,真正在社會上沖在社會一線的其實是一群在中國人眼裡已經是「老年」的人,他們或許已經五六十歲,然而仍然在發光發熱,文中56歲的女機長塔米.舒爾茨在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客機發生左側發動機爆炸的重大事故的時候,很好的操控了飛機,用一個發動機又飛了40多分鐘,然後迫降,結果是只有一名乘客死亡,七人受傷,挽救了很多乘客的生命。而這位女機長,大學本科學的是生物學和綜合農業,後來參軍在空軍服役多年,期間飛的是F/A-18戰鬥機。
舒爾茨2017年的照片
56歲,在中國大概是已經到了退休年齡,忙著張羅兒女的婚事,帶孫子孫女了,職業上很多人反倒已經沒有追求了。不要說56歲,在中國甚至是三十四歲的中國人都已經開始遭遇「中年危機」了,目前各大公號甚囂塵上的中年危機論是否在不斷撩撥你的神經?你是否經常看到類似這樣的標題?
中興42歲程序員墜樓自殺事件:男人四十,人生半局
34歲海歸女相親角遭群嘲:你就像郊區房
到了34歲除了被辭退 「中年人」們還能有什麼選擇?......
另外,還有「中年油膩」,「保溫杯加枸杞」,這些描述中年的辭彙,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總是能想出一系列的標籤貼到人身上。作為一名89年的「中年女人」,我很想說30歲在當今的醫學背景下,只不過是青少年而已,作為受過教育的人來說,大多數已經不需要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而腦力勞動並不需要身體方面有多健壯,哪怕五十歲、六十歲,甚至七十歲八十歲仍然可以為社會做出很大貢獻。重要的是人的觀念, 三十歲作為中年人的分界點最早是孔子提出的,那時候的醫學尚不發達,社會平均壽命只有四五十歲,而在20世紀的末年,聯合國有一個新劃分標準,聯合國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經過對全球人體素質和平均壽命進行測定,對年齡的劃分標準作出了新的規定。該規定將人的一生分為五個年齡段。即: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4歲為年輕的老年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也就是說大部分人的三四十歲焦慮來的毫無必要,畢竟44歲以下的都是青年人呢,犯點錯誤,或者還沒有成功,過著普通人的生活,那麼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何以有什麼三十多歲未成功就好像世界末日了似的憂慮呢?
於我而言,大學畢業後先後從事過很多不同的行業的不同職業,也學過很多不同學科的知識,換過很多工作,也許在外人的眼裡,我就是不安分,不穩定,但是誰規定了人的一生應該怎麼走?我想踐行的不過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某個時期對我而言,經歷比結果重要,我從不畏懼推到了重來。經歷過很多波折,但是我依然堅信,我們當今所處的這個時代,當這個社會,就是最好的時代,最好的社會,她允許我們犯錯,允許我們發揮出更多個性化的東西,那我們為何還要對自己設限?我認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對年齡的態度,應該不要過於敏感,唯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應該堅持,現在的我也許從事的是IT行業,再過十年,興許我會去學習心理諮詢,再過十年,去學習一些我現在可能還不知道的新事物也不可知,總之,活到老,學到老,哪有什麼中年老年人,只有固步自封,不願意再進步的人,如果一個人四十歲的認知仍然是二十歲的樣子,那麼這樣的人不用等到四十歲,二十歲就已經是老年人了,而一個人哪怕六十歲仍然熱情洋溢的學習新知,那麼他就仍然是個青年人。
TAG:忘憂7號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