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全球六大IC晶圓廠製程演進情況

2018全球六大IC晶圓廠製程演進情況

根據研究機構Linley最新報告,英特爾長期的晶元製造技術優勢正在消失,由於新製程技術無法順利量產,可能於2021年之後,Intel的晶元製程技術將落後台積電,三星及格羅方德等競爭對手。

由於,英特爾的10納米製程進一步落後於計劃,曾經是IC龍頭的製造優勢正在消失中。去年(2017年),三星和台積電皆開發出10nm的技術並實現量產,儘管密度和速度都遠不及英特爾的10納米工藝,但是,優於英特爾的14納米技術。

在此同時,台積電推出了7nm技術並將於2018年Q2季開始批量生產,為下一代iPhone推出做準備。如果英特爾承受進一步的延遲,屆時台積電的7nm工藝與英特爾的10nm大致相同。此外, GlobalFoundries(格羅方德)和三星也在追趕TSMC,希望不要落後TSMC太多,計劃最快在今年底,最慢在明年初,也能量產7nm的產品,至少要在英特爾可以轉向其下一代(7納米)工藝之前。

雖然,這些IC製造廠對於IC製程的命名不同,但從IC密度分析來看,代工廠的7nm的技術接近英特爾的10nm的密度,但為7nm每個晶體管的成本可能會更好,儘管英特爾似乎以原始晶體管速度領先。簡言之,代工廠的7納米節點與英特爾10納米的功能相類似。

雖然,各家晶元電路密度不同而使製程命名不太一樣,但與英特爾的差距正逐漸縮小,如台積電的7納米製程與英特爾的10納米幾乎非常接近。但因,英特爾的新IC製程技術可能無法再突破,使其依靠卓越的製造來使其產品在市場上難再佔有優勢。

到底是半導體的摩爾定律的魔咒還是,英特爾的晶圓製造工藝已是江郎才盡,究其原因,必須先找到有能力採用最先進晶元的業者及對應的產品,例如:蘋果的下一代晶元及手機產品。而近來蘋果的手機晶元代工已由英特爾轉到三星再轉到台積電手上。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談到摩爾定律他認為已失效,關鍵在於製程量產時間可能會拉長,同時製造成本也會增加而不會減半。然而,晶體管密度確定可倍數增加沒問題,且可望持續到2030年,只是2025年恐將先面臨成本經濟的挑戰。也就是說,未來晶圓的良率更困難,且研發及設備成本將更高,對晶圓代工廠而言,這將是一大挑戰。

據悉,台積電7納米製程已進入量產,今年下半年速度會加快,預估到今年第4季,7納米占營收比將提高到20%,7納米佔全年營收比重可望達約10%。至於10納米的客戶將會逐轉換至7納米。台積電7納米客戶涵蓋手機應用處理器,網路通信處理器,可編程邏輯元件,GPU和遊戲機特殊應用IC,以及加密貨幣挖礦晶元和人工智慧晶元(AI)等高速運算晶元。台積電7納米和7納米強化版都照既定的計劃推進,其中7納米製程,已有18個客戶導入產品設計計劃,並於年底量量產;至於導入極紫外光的7納米強化版會於明年量產,全數採用極紫光外光的5納米,則會在2020年量產。

至於南京12吋廠進展,2018年4月開始小量產,第一期月產能2萬片規模,將以中國大陸客戶為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川斌的博客 的精彩文章:

TAG:吳川斌的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