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脂肪肝」病入膏肓 對身體危害大
孩子一運動就累,晚上汗濕幾件衫,常常被一場小感冒放倒,演變成肺炎。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當心,有可能是心臟問題作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先心病診治中心暨心血管兒科近期接診了一名患有疑難先天性肺動靜脈瘺合併動脈導管未閉的患兒,並一次性成功完成兩種介入手術。據了解,這是介入手術中難度最高、最為複雜的手術之一。
肺動靜脈「有洞」
他一出生就缺氧
十歲男孩小施(化名)從一出生就有些「不對勁」。「他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晚上哭鬧,出汗也很多,到三歲時,汗多到一晚上要換幾件上衣。」小施的媽媽說,本以為隨著孩子長大,情況會好轉,沒想到孩子越大,體力越差,跑幾步就會喊「累」,而且手指甲和腳指甲漸漸發紫。小施比同齡孩子更容易咳嗽、發燒,普通的感冒也可能演變成肺部感染,差不多一個月發生一次。快六歲時又一次肺部感染,醫生髮現小施的動脈導管沒有閉合,血氧飽和度只有78%,而正常孩子應該達到95%以上。
小施隨即被帶到中山一院求助。該院先心病診治中心暨心血管兒科主任覃有振教授介紹說,孩子一出生,通常動脈導管會自然閉合,有些孩子會延遲到3個月後再閉合,晚於一歲還未閉合則需要手術干預。經多次全科討論,醫生們懷疑小施的身上存在肺動靜脈複雜畸形尤其是肺動靜脈瘺合併動脈導管未閉合的可能。
肺動靜脈瘺是一種嚴重的先天性肺血管畸形。肺動脈血液不經過肺泡直接流入肺靜脈,肺動靜脈直接相通則會形成「短路」,高含氧量的血液被低含氧量的血液「稀釋」,造成全身供氧不足。
果然,心臟導管檢查以及肺動脈造影檢查結果證實了專家們的判斷。除了動脈導管沒有閉合,小施還患有多發性先天性肺動靜脈瘺。瘺的囊袋較大,位置很深,有多處,採取介入治療難度非常大。孩子年紀太小,難以耐受長時間手術。考慮到小施長期缺氧,嚴重影響生長發育,醫生們決定先封堵兩條肺動靜脈瘺,暫時不封堵問題較輕的動脈導管。手術後,孩子的血氧飽和度升至90%,隨後康復出院。
四年兩次重病發作
一次手術堵兩漏洞
按照醫生們的叮囑,小施本應該在康復後回醫院進行第二次手術,但小施一家遲遲沒有現身,直到今年2月份才返回醫院。
原來,第一次手術花了6萬多元,小施父母無力籌措二次手術費,本以為動脈導管能隨著孩子長大而自然封閉,沒想到孩子再次出現很難控制的肺部感染。檢查顯示,小施的血氧飽和度只有84%~86%,又回到四年前的水平,且血紅蛋白、紅細胞數量異常增高。進一步檢查顯示,小施的病情出現了反覆,懷疑除了原來的肺動靜脈瘺以及動脈導管未閉外,又出現了新的肺動靜脈瘺。
覃有振教授表示,有些病人受先天因素影響,肺動靜脈血管壁比普通人要脆弱,在血流的衝擊下,有可能再次出現瘺。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孩子的問題,醫生們決定同時為他進行「肺動靜脈瘺封堵和動脈導管閉合」兩種介入手術。這一回,小施的肺動靜脈瘺幾乎遍布整個右下肺。經過全科教授輪番上陣,近五個小時後,小施的問題終於得到徹底解決。手術中,孩子的血氧飽和度立即升到了100%,心電圖、血壓和肺動脈壓均正常。
目前,孩子還在醫院進行休養,近期將出院。
無端反覆肺感染
警惕心臟病可能
覃有振教授提醒,如果孩子出現原因不明的手指、嘴唇發紫,且反覆肺部感染,有憋悶、氣喘的癥狀,在排除呼吸系統疾病後,要警惕心血管病的可能性,最好到心血管兒科就診,由專科醫生進行診斷。
免費領取更多健康福利!
※減肥還能「減」出脂肪肝?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讓人夏天最容易發胖的,10種食物,及卡路里和脂肪含量,國外評選
TAG:脂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