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丑聞纏身,大眾汽車忙贖罪
#十分鐘的深度閱讀,洞悉全球經濟新格局#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公司(Volkswagen)從某些方面來看更像是一支軍隊或一個國家,而不僅僅是一家公司。它的旗艦工廠位於德國的沃爾夫斯堡—這是德國納粹從零開始一手打造的城市,其明確目標就是要製造大量汽車。這家工廠的佔地面積相當於整個摩納哥,每天能生產汽車3000多輛。為它提供電力的不止一家發電廠,而是大眾的兩家燃煤發電廠。為了滿足它的餐飲需求,大眾配備了 3400人的餐飲補給團隊並開辦了自己的香腸生產業務,這項業務的規模實在太大了,以至於可以向超市供貨。在這家工廠以及遍布全球的其他100多家工廠 ,該公司旗下的12個品牌生產355款顏色和內飾千變萬化的車型,員工人數超過60萬人,年收入高達2840億美元。(註:2018年4月12日,大眾汽車宣布,該公司核心品牌主管赫伯特·迪厄斯取代現任CEO穆勒,擔任大眾汽車新任CEO)。
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強悍的企業帝國會有瀕臨崩潰的一天:兩年多以前,大眾汽車陷入汽車史上最大的醜聞之一,飽受折磨。該公司員工編寫軟體讓柴油的清潔程度看起來比實際水平要高—這種系統性的排放測試造假行為被披露後,該公司一蹶不振,70年來在工程技術方面享有的盛譽毀於一旦,長期執掌公司的首席執行官(CEO)的職業生涯也因此斷送。有那麼一段時間,大眾汽車看起來可能過不了這個難關了,至少不會像以前那麼被世人認可了,這種前景讓德國感到如此驚慌,以至於該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不得不插手,對這家堪稱全國最重要工業巨頭的公司進行減損。
然而今天—在為賠償金、維修成本和1100萬輛受影響車輛花費了300億美元之後—大眾汽車令人難以置信地發起了反攻。2017年,大眾汽車的品牌組合—其中包括奧迪(Audi)、保時捷(Porsche)和賓利(Bentley)—擊退了主要競爭對手豐田汽車(Toyota)的挑戰,輕鬆捍衛了它的全球銷售桂冠,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來自中國市場的收入猛增。大眾汽車的利潤和股價基本上恢復到了醜聞災難發生前的水平。它甚至又開始在美國市場增長,人們曾經以為它的同名品牌汽車已經被這個市場拋棄。考慮到大眾汽車所犯錯誤的巨大程度,消費者竟然願意原諒它,這確實是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麻省理工學院(MI T)的科學家估計,被該公司操縱的汽車所排放出的額外污染將最終導致超過1200人過早死亡。
轉型
受這種出人意料的快速復興鼓舞,該公司的CEO、現年64歲的馬蒂亞斯·穆勒(Matthias Müller)正在試圖重新構想這家公司的未來,以適應電動汽車時代。當那場危機讓他的前任被迫下台時,長期在大眾效力、時任保時捷CEO的穆勒臨危受命。2017年晚些時候,大眾汽車開始實施迄今為止全球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電氣化項目,承諾到2030年為止將斥資200億歐元(約250億美元)用於開發其每一款車型的電動版或混合動力版。穆勒的目標是讓目前集中在市場高端的電動汽車變得便宜和常見,其靈感來自大眾汽車自己在上個世紀60年代推出的甲殼蟲(Beetle),這款車對於戰後歐洲的汽車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對於大眾汽車來說,轉型不會那麼容易。它還要應對投資者和消費者提起的數千起訴訟,這些訴訟案夠它在法庭里忙活到2020年以後了,而且針對那場柴油車騙局的某些方面的犯罪調查仍在繼續。該公司強大的工會組織對於任何重大的戰略改變都擁有事實上的否決權,而且長期以來它們一直反對改革大眾龐雜的、成本高昂的公司結構。另外,汽車正在從消費者購買的某種商品迅速轉變為他們按需訂購的一項服務,可能再也不需要駕駛員了,在整個汽車行業都面臨這個史無前例的威脅之際,狹隘專制的企業文化將使得大眾汽車在順應營銷移動出行服務新形勢下面臨巨大的挑戰。
儘管如此,該公司目前所處的形勢比不久之前所能想像的要好得多。它的領導人甚至大膽暗示那場柴油車危機可能最終被證明是一件好事,至少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是這樣:這場挫折迫使大眾對自己的運營和戰略提出尖銳的問題,讓自己去思考一家汽車製造商需要變成什麼樣子才能在21世紀生存下去……
……
……
……
商業周刊中文版知識商店是《商業周刊/中文版》新媒體最新推出的付費產品系列。《商周深度閱讀365》將為讀者每天更新一篇由編輯精選的商業類深度閱讀文章,可單篇購買或訂閱全年,#十分鐘的深度報道,幫您觀察世界經濟新格局#。大量新產品也將陸續登陸商店,請大家持續關注。
※黑石在印度的生財之道
※想找高薪又穩定的工作?還是選擇製造業吧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