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央視網消息:4月16日,第102屆普利策獎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揭曉。

美國《夏洛特觀察家報》的評論稱: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這些獲獎者以及他們所講述的故事,再次受到外界關注。

今年,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務獎」由《紐約時報》和《紐約客》共同摘得,他們對好萊塢製片人哈維·韋恩斯坦等人的性醜聞進行了連續的深度報道,在美國多個行業引發對性騷擾和性侵犯行為的「全國清算」,最終演變為一場席捲全球的運動。

獲獎者之一,30歲的記者羅南·法羅卻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在某種程度上,這篇報道似乎根本不可能被發表,更別說獲獎了。」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2017年10月10日,他在《紐約客》網站發表了名為《從咄咄逼人到性攻擊:哈維·韋恩斯坦的指控者們講述她們的故事》的長篇報道,震驚全國。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5天前,10月5日,《紐約時報》剛剛曝光了韋恩斯坦在數十年間涉嫌對至少8名女性進行性騷擾。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負責這一報道的記者坎特和圖伊,在4個多月的調查採訪中發現,多年來,很多人曾嘗試報道這件事,卻沒有任何記錄在案,也一直都籠罩著各種謠言。

據坎特表示,韋恩斯坦組建了一個龐大的團隊,不斷給報道這一事件的媒體施壓,試圖讓他們放棄報道,或者修改報道內容。

當時,法羅是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主持人和記者,已經就韋恩斯坦的性醜聞調查採訪了10個多月,期間也不斷收到韋恩斯坦的各種威脅。

隨著法羅調查的深入,這一性侵事件逐漸演變成了一部現實的驚悚間諜片。

2017年11月6日,法羅再次發表長篇報道,題為《韋恩斯坦的間諜軍隊》,揭露了韋恩斯坦為平息針對自己的負面報道,不惜僱傭私人偵探和間諜,通過挖掘背後醜聞,恐嚇受害者和相關記者。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法羅出生於1984年,從小就是外人眼中的「神童」。

他11歲時考入紐約州的巴德學院,成為該學院最年輕的學生。15歲拿到大學學位,16歲被耶魯大學法學院錄取,21歲進入美國國務院工作,後來成為希拉里·柯林頓的全球青年問題特別顧問。24歲時,獲得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羅德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學位。

不過與他「神童」經歷相匹配的,則是他複雜的家庭背景。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羅南·法羅在公開接受採訪時認可的父親是好萊塢著名導演伍迪·艾倫。

而他的親生母親是好萊塢女星米亞·法羅。

在羅南·法羅4歲時,當時共同生活的米亞·法羅和伍迪·艾倫宣布分手,為爭奪孩子監護權展開惡戰,他們一家的方方面面都被曝露在法庭和媒體面前。

在法羅出生前,他當時的父母曾收養了一個女兒,名叫迪倫·法羅。

迪倫·法羅曾指控伍迪·艾倫對其進行性騷擾,但兩輪調查後,伍迪·艾倫都沒有受到任何刑事起訴。

2014年,法羅的姐姐迪倫·法羅再次起訴他們的父親伍迪·艾倫。

法羅表示,自己的家庭經歷讓他對性侵事件更有觸動,所以不論面對多大的困難,都不會輕易放棄。

然而,2017年,當他把調查報告拿給編輯申請發表時,卻被告知內容缺乏說服力,無法報道。

在朋友的引薦下,他敲開了《紐約客》的大門。

雷姆尼克表示,他早已知道了關於韋恩斯坦的那些指控。2002年,他手下一個名叫奧萊塔的編輯,因為要做一篇關於韋恩斯坦的報道,在好萊塢做了大量的採訪,當時就有人指控韋恩斯坦性侵,但出於安全考慮不敢公開站出來。

而正是奧萊塔向《紐約客》引薦了法羅。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法羅稱,在得知《紐約客》決定發表這一報道後,他差點激動地流淚了。

在《紐約客》編輯雷姆尼克看來,法羅身上有最優秀的記者素養,他不停地自我驅動,對挖掘真相保持熱情,擁有極大的同情心和耐心。

韋恩斯坦性醜聞被曝光後,引發巨大的連鎖反應。

2017年,從美國到歐洲、亞洲,全球範圍內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女性運動。

今年3月,韋恩斯坦影業正式宣布破產,而昔日的傳奇電影大亨,深陷一系列民事訴訟糾紛之中,同時接受倫敦、洛杉磯、紐約警方調查。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評論認為,性醜聞之所以能被揭露,直接原因是報道的記者和那些信任他們的女性。

而《華盛頓郵報》的執行主編馬丁·巴倫認為,記者既需要靈魂,又需要骨氣。他們完全獻身於我們尋求真相的使命,證明了他們的靈魂。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然而,在熱衷於嘩眾取寵的媒體環境下,尋求真相,並不容易。

電影《華盛頓郵報》片段

影片中,報社總裁凱瑟琳·格雷厄姆為了讓公眾知道真相,不顧自己可能面臨牢獄之災,決定公開五角大樓絕密文件,揭發政府掩蓋了30年之久的秘密。

當面臨重重壓力時,並非所有的媒體都能像凱瑟琳一樣作出抉擇。

普利策獎揭曉後,福克斯新聞網評論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應該為拒絕法羅而感到恥辱。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該公司曾表示,他們當時之所以不同意發表法羅的報道,是因為他們認為這份報告還不符合編輯標準。而《赫芬頓郵報》報道稱,羅南·法羅在這家公司工作時,公司曾阻止他採訪一位指控韋恩斯坦的女性,最終法羅自掏腰包僱傭拍攝團隊,才完成採訪。

高客網以報道醜聞著名,2015年,該網站也曾報道過韋恩斯坦涉嫌性騷擾,但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哈維·韋恩斯坦的媒體保護傘——《紐約時報》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文中提到,此前,任何一家新聞機構都沒能,或許是不願意,挖掘並曝光相關細節,直到《紐約時報》把醜聞公之於眾。

僅僅兩天之後,一位《紐約時報》的前記者就發文予以回應,並附上這樣一個標題:「誰是韋恩斯坦的媒體保護傘?《紐約時報》就是其中之一。」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這名記者叫瓦克斯曼,據她所說,2004年她曾以《紐約時報》記者的身份調查韋恩斯坦的性醜聞,還專門到義大利與英國採訪相關當事人,並帶回一些證據資料。

最終,瓦克斯曼的稿子得以發表,但內容卻已被改得面目全非,看不到任何性騷擾或性侵的影子。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當時哈維·韋恩斯坦是報社重要的廣告客戶,數據顯示,韋恩斯坦至今仍欠《紐約時報》廣告費26萬多美元。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2018年4月16日,普利策評委會負責人卡內迪對今年的獲獎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

這似乎是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常說的「假新聞」的回應。

特朗普就任總統後,經常駁斥「假新聞」,批評媒體。

美國蒙茅斯大學的最新民調顯示,四分之三的美國人相信傳統主流新聞媒體可能報道「假新聞」。

《洛杉磯時報》注意到,今年普利策獎頒發之際,美國記者正遭受著一系列「圍攻」,社交媒體吸引了更多讀者,傳統媒體的廣告收入減少,白宮與新聞界處於對抗狀態。

1917年,普利策獎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策的遺願設立。

在一個「假新聞」泛濫的時代 這些記者擁有真實的影響力 快看

一個世紀以來,普利策的一句話,曾激勵了無數新聞從業者,他說:「我們不僅要報道日常新聞,更要照亮黑暗的角落,以深刻的責任感詮釋這個多難的時代。」

反觀西方的社交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是自媒體,各種假新聞和博眼球的行為層出不窮,嚴肅的主流媒體究竟該何去何從,曾讓很多人感到困惑。

這些普利策講述者們的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