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字中國:美好願景如何實現

數字中國:美好願景如何實現

發揚「數字工匠精神」,提高晶元設計核心能力,加快連接信息孤島——

數字中國:美好願景如何實現

面對風起雲湧的數字化浪潮,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今天,網信部門負責人、行業組織負責人、產業界代表、專家學者以及智庫代表等約800人出席峰會,權威專家和業界代表暢談觀點,啟迪思路。

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主任王欽敏:

圍繞「五位一體」建設數字中國

「數字中國的建設目標是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信息化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撐。」王欽敏指出,我們應當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深刻認識建設數字中國的重大意義。這是推動經濟建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搶佔新一輪國際競爭的制高點、應對全球新一輪競爭的迫切需要。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華:

依託晶元設計等核心能力創建創新「黑土地」

梁華在峰會上圍繞ICT數字產業的發展進行了重點論述。他表示,華為將依託核心能力「晶元設計、數學演算法、架構設計」,構建端、網、雲協同的ICT基礎設施平台,創建各行各業生態合作夥伴的創新「黑土地」。

「未來,以5G、IoT(物聯網)、雲計算、AI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創新,將給所有產業帶來進一步的繁榮,能夠同時驅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進一步增長。」梁華說,隨著萬物感知和萬物互聯的升級,世界將步入萬物智能的時代。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

數字中國建設需發揚「數字工匠精神」

「我們互聯網和科技企業肩負重任,要朝著數字中國和網路強國的目標,努力奔跑,絲毫不能懈怠。」馬化騰在峰會發言時說。結合實踐經驗,馬化騰把對數字中國建設的感受概括為「站上來」「沉下來」和「用起來」。

他說,我們要在數字技術上「站上來」,擺脫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狀況,只有科技這塊「骨頭」足夠硬,我們才有和國際巨頭平等對話的機會;同時,數字化創新需要「沉下來」,目前互聯網正在與各個垂直領域深度融合,數字化創新需要下沉,進入各行各業的五臟六腑,要發揚「數字工匠精神」,從外到內打磨每一個細節,而不是熱衷概念炒作;第三,我們的數字化升級需要「用起來」,尤其要跨過數字鴻溝,把數字產品和服務做好「向下兼容」,讓儘可能多的人能用起來、用得好,能夠分享數字紅利。

對於數字中國建設前景,馬化騰表示,相信將為世界提供「中國樣本」和「中國方案」。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云:

中國當前需要一部數字經濟法

「今天全世界都面臨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但今天的數據和未來相比,只是滄海一粟。在這樣的未來面前,中國當前需要一部數字經濟法。」馬雲在發言時表示。

馬雲認為,電子商務只是數字經濟的序幕,是很小的一部分,數字經濟將全面影響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遠遠超越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法」應該升級為「數字經濟法」。

人類正在進入IoT時代,萬物互聯將會帶來數據爆炸。馬雲說,綱舉才能目張,要創新發展思路,從技術創新走向制度創新。他認為,中國需要一大批能夠擔當大任的企業引領技術變革。真正的大企業不是看市值有多大,而是看擔當有多大,不是看市場份額有多大,而是看是否掌握了核心和關鍵技術。在核心技術上爭高下,是大企業當仁不讓的責任。

在馬雲看來,核心技術很難,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我們錯過了昨天的機會,我們再也不能錯過明天的機會。」馬雲說。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一大批能夠擔當大任的企業,能夠在關鍵技術、關鍵領域,解決未來問題。

中科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梅宏:

要打破政務信息系統之間的壁壘

政務數據資源建設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政務數據資源建設不僅僅是示範和引導,更是對原始數據資源的『盤活』和『賦能』。政務數據資源的建設,關鍵是要打破政務信息系統之間的壁壘,連接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共享和開放。」梅宏在峰會發言時說。

梅宏認為,解決上述難題,需要制度法規、標準規範、技術手段三管齊下,協同發力破局。一是要建立「誰擁有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誰流轉誰負責」的機制,確保數據共享全流程的可監可控可追溯。二是要健全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的頂層體系架構,制定相應標準規範。三是要遵循「責權清晰、統建共用、全程管控、標準一致」原則,運用自主可控創新技術,加速打破信息孤島,提供可靠的政務信息共享平台。

(光明日報記者 馮蕾、馬躍華、徐譚、盧璐、周夢爽、孫嘉靖、王佳)

《光明日報》( 2018年04月23日 0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螞蟻天生就有抗菌物質 人體感染治療藥物或有新來源
明明有顏值偏要展才華 安徽迎首位女飛行員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