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風格佛教造像在首都博物館展現藝術魅力
中國西藏網訊 日前,《天路文華——西藏歷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館展出。展品彙集了北京、西藏、河北、重慶、青海五省(市、自治區)21家文物收藏單位共216件(組)文物。其中展出了大量的藏傳佛教造像,涵蓋了藏傳佛教寧瑪派、薩迦派、噶當派、噶舉派的佛像精品。
圖為銅鎏金蓮花生大師像。蓮花生大師,印度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大成就者之一,是藏傳佛教的主要奠基者。西藏地區佛像藝術風格自元代開始朝著民族化和統一化的方向邁進。藏西、藏中、藏東各地在吸收尼泊爾藝術特徵同時,又相互借鑒和吸收各自的藝術因素和工藝特點。
圖為銅鎏金忿怒蓮師像。寧瑪派形成於11世紀,「寧瑪」在藏語中是「古舊」之意,「寧瑪派」即「古派」。寧瑪派認為其教理、儀軌傳承自8世紀時的蓮花生大師。寧瑪派僧人戴紅色僧帽,因而該派又被俗稱「紅教」。
圖為銅鎏金毗瓦巴像。薩迦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該宗派由昆?貢卻傑布創立於11世紀初。道果法是藏傳佛教薩迦派有關悟道證果的佛學理論及實修法門,源於印度。
圖為銅鎏金扎瑪日巴像。扎瑪日巴,古印度著名瑜伽士,是薩迦派道果法第二位傳承人。
圖為銅鎏金阿瓦都帝巴像,阿瓦都帝巴是薩迦派道果法第三代傳承人。
圖為銅鎏金扎巴堅贊像,扎巴堅贊是薩迦派道果法傳承人之一。
圖為合金四臂大黑天像,屬於噶當金銅佛像。噶當派的奠基人,是古格王朝時期從印度迎請的佛教大師阿底峽。噶當派主要寺廟之一的納塘寺,是西藏最早的印經院之一,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西南那塘村,現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圖為銅鎏金多聞天王立像,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桑日縣丹薩梯寺出土。丹薩梯寺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桑日縣境內,雅魯藏布江北岸,始建於1158年,是帕竹噶舉最早的寺廟。
圖為銅鎏金六臂佛母像,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桑日縣丹薩梯寺藏。丹薩梯寺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其丹薩梯風格造像而在佛教藝術史上佔有重要位置。丹薩梯造像的出現,標誌著藏傳佛教造像審美轉向民族化,風格日趨成熟,造像鑲嵌松石、珠寶,反映了民族審美在佛教造像中開始顯著。
圖為合金銅五方佛像,布達拉宮管理處藏。西藏地區佛教造像作為金屬工藝,在長期與中亞、南亞及中原內地的交流和生產實踐中,匠人們掌握了不同配比合金,複雜工藝和裝飾技法等製作手段,並逐步加入民族審美意識,形成獨特的風格。
圖為銅財神騎獅像,此像為多聞天王形象,具有西藏中部風格,布達拉宮管理處藏。據介紹,此次展覽是首都博物館2018年重點打造的精品展覽之一,將持續至7月22日。展覽通過大量的文物、史實表現中華民族團結的主題,帶領觀眾以較全面的視點,探尋西藏與內地的血脈聯繫
TAG:小悠帶你看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