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京背後的秘密

南京背後的秘密

說起南京,如今作為六朝古都的它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每逢節假日,與兩三好友相伴去南京旅遊也是現在很多人的選擇。那麼,在繁華的南京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秘密呢?為什麼歷經了六朝的洗禮的南京,卻最終沒能成為新中國的最後的選擇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尋一下南京背後的秘密。

南京現景

說起南京的歷史,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南京原名金陵,是個富饒美麗的地方。這個地方物資豐富交通便利,但卻千百年來沒有出過一個長命帝王。南京先後更有6個朝代在此建立都城,但都短命。南京為何如此詭異呢?據說,南京曾是一個風水極佳的地方,帝王之氣凝聚。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南京城還沒有成為城的時候,先是吳王的屬地,後來被越王佔領。接著,楚王又趕走越王,駐軍江邊的獅子山。有一次,楚王巡視自己的疆土,登上獅子山,環望四周,看到此處風景雄麗,喜悅之情油然而生。可是突然,楚王的臉色由晴轉陰。大臣們忙問原因,楚王煩躁地說:「這地方風景雖好,但王氣太盛!」大臣們表示要想法子解決這個問題,不能讓這裡再出帝王,於是徵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有一巫師來應徵,設計了一個方案,即在獅子山上埋一批黃金,用黃金鎮壓此地的王氣,可保不再出帝王,此乃黃金「鎮王氣」。楚王同意後,大臣們馬上操辦在獅子山頂挖坑砌磚,埋下一批黃金。按皇家習慣,一般地上的建築物稱為宮,地下的建築物稱為陵,埋金子的地方自然就叫「金陵」了。這個地方最早的名字就是叫「金陵邑」,「邑」是比「州」級別低點,比「縣」級別高點的軍事重鎮的建制。從此,這個地方就有了金陵的名字。後來到了秦朝,有一天秦始皇出巡金陵,秦始皇深深被這裡虎踞龍盤的氣勢所吸引。但是,陪同左右的是方士常生、仙導卻沉默寡言。秦始皇問:「金陵形勝,氣象萬千,兩位何故沉默寡言?」兩位方士憂心忡忡地對秦始皇說:「金陵地形險要,氣勢磅礴,乃龍脈地勢,王氣極旺,若不採取對策,五百年後會有天子坐鎮!」 秦始皇大驚失色,他自認為自己是始皇帝,自己的子子孫孫永為天下一統的皇帝,怎能容忍金陵有別的天子出現?於是趕緊詢問對策。兩位方士指著不遠處的方山說:「方山地處金陵東南,你看,方山頂部平坦如官印,人稱天印山。天印,自然是上天賞賜的官印,決定了金陵之地的王氣興衰和吉祥命運。斷了方山龍脈,就是阻隔了金陵的王氣。再引淮水貫穿金陵,通達長江,讓這條秦淮河沖盡王氣,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皇帝之位千年萬世、萬萬世了!」 秦始皇見金陵城北的獅子山、馬鞍山氣勢宏偉,於是命令將此兩座山也斷了山脈,並將金陵改稱為秣陵。秣陵意為飼馬的草料場。在秦始皇的命令下,大量軍士開始了行動,方山被截斷,淮水也貫穿了南京城。由此泄了王氣。先後經過了楚王和秦始皇的破壞,他們擔心南京會出現帝王威脅到他們的權利。其中秦始皇不惜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把風水破壞的最為徹底,至此之後南京果然沒有出過一個帝王。

但上面都是傳說,其實南京之所以沒有出現定都於此的強大王朝,還有更為深刻的地理、經濟、人文的原因。從地理上來說,南京依山傍水,虎踞龍盤,易守難攻。在此處建都的天子們,一開始就著眼於「守成求穩」,缺乏攻略開拓,問鼎中原的進取雄心。而且南京處於整個中國的東南一隅,一道長江「天塹」把它與遼闊的北中國隔斷,最易於偏安苟且。從經濟上來說,江南向來為魚米之鄉,富庶的經濟條件反給統治者提供了加速腐敗的溫床,使「後主」們沉醉於「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的「上苑」。除了地理、經濟等外部因素外,定都南京的幾個王朝,都沒有問鼎中原、統一中國的決心和實力。

南京地形圖

定都南京的六個朝代為何都短命?其實從以上介紹我們就可以看出,如:地理、經濟、人文以及問鼎中原、統一中國的決心和實力,也許正是這種種原因,使得六朝短命而亡。

國民政府舊照

那麼,既然這樣的歷史教訓存在,為什麼當初蔣介石卻為國民政府選擇了定都南京?其實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歷史上南京多次建都;其二,南京是孫中山生前指定的中華民國首都;其三,蘇、浙、皖的工農運動不像兩湖那樣高漲。 南京是著名古都,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前,南京歷史上有十次建都,歷一千七百年,十個王朝或政權以其立都的先後為: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初、太平天國、孫中山建立的中華民國。孫吳在建業(今南京)建都,揭開了南京建都的第一頁,共歷四帝、五十一年;東晉建都建康(為避愍帝司馬鄴之諱,故改建業為建康),歷十一帝、一百零三年,是建都南京王朝中最長的一個;劉宋建都建康,歷七帝、五十九年;南齊建都建康,歷十帝、二十三年;南梁建都建康歷六帝,五十六年;南陳建都建康,歷五帝、三十三年;南唐建都南京,歷三主、三十八年;明初建都南京,歷三帝、五十四年,明朝是唯一建都南京統一全國的政權;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十一年;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民國在南京建都只有三個多月。歷史上多次建都南京,是國民黨定都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孫中山非常重視建都問題,他強調:「南京是民國開基,長此建都,好作永久紀念。」國民黨的元老們,都以孫中山的信徒自居,皆主張建都南京。吳稚暉說:「以言外交,南京為江漢中心,較他處易為辦理,且中山三民主義重民生,民生做到,革命成功,江蘇蠶桑之區,可以實現三民主義。」胡漢民認為:「非建都南京,不能實現三民主義,國民黨內無論任何人必須服從黨意,不能允許跨黨分子搗亂。」蔡元培則言:「如早在南京建都,三民主義定早實現。」孫中山和國民黨元老們主張定都南京,也是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民黨定都南京前,雖然蘇、浙、皖三省的工農群眾運動已蓬勃興起,但其勢力遠不像兩湖地區那樣強大,蔣介石認為,撲滅蘇、浙、皖的工農運動較易,而兩湖工農運動高漲,不宜在兩湖的武漢、長沙等地建都。當時蘇、浙、皖的工農運動相對薄弱,也是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正如上文所說的南京所具有的獨特的地理、經濟、人文條件,使國民政府也沒有突破南京的「風水」,最終短命而亡。或許,這也是蔣介石晚年後悔選南京的原因之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松鼠哥 的精彩文章:

商紂王和漢武帝,真如世人眼中所見嗎
明孝陵背後你不知道的故事

TAG:松鼠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