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數字經濟時代,我們怎麼做才能不被拋棄?

數字經濟時代,我們怎麼做才能不被拋棄?

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推動了國家間的商品、服務、信息、人員等流動,拉近了國家間的距離,成為許多學者研究和討論的對象。近日,法國知識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貝爾納·吉永(Bernard Guilhon)在「對話」網站發文表示,知識的創造與交流在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為從經濟全球化發展中獲益,國家和企業都需要增加在創新能力和數字經濟方面的投資,以減少發展不平等,並應對社會挑戰。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有關學者。

知識傳播影響經濟全球化

吉永認為,到目前為止,經濟全球化經歷了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中,得益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的運輸成本降低,產品的製造地點與消費區域被拆分開來。這意味著雖然貨物的運輸成本越來越低,但知識和思想的傳遞仍然昂貴。最具競爭力、人力資源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仍然留在發達國家。因為在這一時期,知識和研究的影響在地理上具有局限性,而某一產業在空間上的位置也將創新、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限制在相應的地理位置。1870—1913年,跨產業部門的貿易活動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發展起來,形式是將初級商品和製成品進行交換。發展中國家主要生產低技術勞動密集型產品,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拋開兩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情況不談,1945—1970年情況仍然如此,但在這一時期生產力提高和技術進步變得越來越重要。

第二個階段是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緩慢發生的,隨後受到互聯網、電信網路發展和通信成本下降的推動開始加速。與此同時,知識轉移的成本也在下降。隨著對信息的搜索、過濾、存儲和處理能力的不斷加強,以及知識傳播速度的提高和單位時間傳輸信息量的增加,帶來了「對空間的壓縮」,使得對複雜產品和服務網路的遠程控制成為可能。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採用和實施帶來了服務業的創新。這種演變有利於生產和服務活動的重組和搬遷,轉移生產任務的企業也將技術知識和相應的資質轉移到了東道國。國際競爭通過促進更精確的技術細分來影響經濟活動,企業、商品或服務被分解成若干容易轉移的任務或職能,研究人員的分析對象不再是某一產業或企業,而是任務或功能及它所彙集的勞動。新的研究方式和隨之而來的技術革新,讓研究人員將分析的核心放在任務上,而非貨物上。

在第三個階段也就是我們正在經歷的階段,由數字經濟驅動的經濟全球化。數字經濟代表著知識和創新能力密集的生產經營活動,促進了在不同領域之間的重疊和交叉點上發展起來的創新活動。目前,數字經濟活動以及有關決策、創新和金融中心主要集中在幾個有限的地理區域,給這些地區帶來了大量利潤,引發了對全球知識流的廣泛控制、大規模技能轉移和有關活動在這些區域內部或附近重新安置。這種演變加強了知識生產和使用的私有化,可能增加國際和國內層面上的不平等,不利於發展中國家應對國家安全、人口老齡化等方面的挑戰。

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在談及發展中國家應發展數字經濟,並使其成為共同進步的槓桿時,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校管理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帕斯卡爾·勒馬松(Pascal Le Masson)對記者表示,數字化不僅讓人們能夠接觸到世界各地的知識,也讓人們面臨一個未知的、難以想像的世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創造性活動參與其中,數字化社會將展現為商業關係的廣泛普及。發展數字經濟需要克服認知固化,勇於探索未知的世界,發明新的事物;還需要鼓勵人們加強合作與知識交流,依靠團隊力量創新。他建議,有關機構為創新活動參與者提供渠道,讓他們與研發或技術商業化專家進行有建設性的對話,減輕在創新研發過程中對可能面臨的困難的擔憂。

巴黎商學院管理學教授瓦萊麗·梅蘭多爾(Valérie Mérindol)表示,為了保持和提高企業在數字經濟環境下的競爭力,需要提高企業的創造力,從而在利用現有條件基礎上,找到新的發展方式。為了提升創造力,企業需要以開放式的創新為原則,與新的創新活動參與者建立聯繫,包括初創企業、開放實驗室等,並建立一個擁有開放式思維、好奇心和多種專長的團隊。為了創新,不僅要獲取新的知識,還要發展新的創新方法,知道快速實現新想法的途徑,以儘快評估新想法的價值。企業往往難以一次性將所有新的、具有獨創性的想法付諸實踐,但是這些想法都能成為學習的資源,可以在經過重新調整後,應用於其他計劃。因此,很好地記錄和保存那些未被採用的想法,可以避免創新活動中的重複勞動。

巴黎第九大學研究員塞巴斯蒂安·特朗(Sébastien Tran)提到,參考那些創新能力領先的企業經驗,可以發現三個有利的創新活動。第一,許多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是通過「以用戶為中心」的邏輯來創造價值的。它們在產品開發的每一個階段都考慮到了最終用戶的需要、期待和特點。第二,與其他參與者建立夥伴關係和聯盟的能力,是擅長創新組織的獨特能力。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甚至會同核心業務與自己差別非常大的其他領域專家或專業機構合作,通過聚集產品和服務來提高核心產品價值,讓自己的產品符合市場需求。第三,注重內外部數據分析,也是幫助企業增強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吉永認為,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有關國家需要動員大量有形和無形資產投資在這個領域,縮小本國企業與處於技術前沿企業的差距,還可以通過鼓勵教育和科研機構開展跨學科教學和科研活動促進創新。

原標題:

克服認知固化 增進交流合作

加大投資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談《朱子家訓》對家庭道德教育的深遠影響
20萬年前現代人走出非洲?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