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歷朝官帽的演變是怎麼樣的?

古代歷朝官帽的演變是怎麼樣的?

原標題:古代歷朝官帽的演變是怎麼樣的?


現在各種古裝電視劇中,有當了官的叫作「戴了烏紗帽」,被革職的稱「摘去烏紗帽」的劇情。可是,為什麼烏紗帽被用來作當官的代稱呢?


在早期,並沒「帽」這種稱呼,《儀禮》中稱帽為「頭衣」或「元服」。到東晉成帝時,皇帝讓在宮廷中人員戴一種用黑紗製成的帽子,叫做「烏紗帽」。後來,南朝宋明帝時,建安王劉休仁創製了一種用黑紗抽邊的半透明帽子,也叫烏紗帽。當時,這種帽子很快就在民間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種便帽,而且無論官民貧富都可以戴,但這種帽子還 未 成 為 官 職 的 象 征 。



在《通典.禮十二》上記載:「隋文帝(楊堅)開皇初,嘗著烏紗帽,自朝貴以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烏紗帽,並且成了官職高低的分別。根據文獻上的記載,隋朝文武官員的服飾有四種,而烏紗帽上的玉飾則顯示官職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級官員,玉飾有九塊,二品有八塊,三品有七塊,四品有六塊,五品有五塊,六品以下就不準佩帶玉飾。


不過,到了宋朝時烏紗帽的形狀有了改變。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為防止大臣們在朝廷上交頭接耳,就下詔書修改烏紗帽的樣式,在烏紗帽的兩邊各加一個翅,有一尺多長,並裝飾不同的花紋用以區別官階高低。如此一來,朝臣們只要腦袋一動,軟翅便會隨之擺動,皇上居高臨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時烏紗帽則成為官員的象徵。在《明史.輿服志》上載:「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便正式成了當官的代稱。而自明世宗開始,烏紗帽的雙翅也做了一些變動,翅的長度縮短,其寬窄也改變了,官階越高,雙翅就越窄,官階越低,雙翅則越寬。



到了清初順治皇帝入關後,由於收留了眾多明朝的降臣,為攏絡人心,就允許不少地方官員仍穿著明朝朝服,並戴明朝烏紗帽。但等到清皇室統治權鞏固後,就下令將官員戴的烏紗帽全改為紅纓帽。可是,至今人們仍然習慣將「烏紗帽」作為官員的標誌。

所以,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而官員戴烏紗帽則起源於東晉,但成為「官服」的一個組成部份,卻是開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在宋朝修改後加上了雙翅,一直到明朝後,烏紗帽才成為官員的代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草根亂侃 的精彩文章:

有沉魚之美的西施一個自己做不了主的人生
從平民逆襲的竇太后比較平淡的一生

TAG:小草根亂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