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良性腫瘤樣病變一例,影像表現很典型,請診斷
1
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男性,54歲。
主訴 : 體檢發現脾臟病變3天。患者於3天前,體檢B超發現脾臟病變,無發熱、腹痛,無嘔血及飽脹感。近期精神食慾可,睡眠差,體重無減輕,二便正常。
現病史: 無。
既往史: 無。
實驗室檢查: 無。
超聲: 無。
CT/MRI掃描: 無。
查體: 無。
2
病例問答挑戰
問題一
在脾臟CT多期掃描圖像上時,哪一期容易發現小病灶?(單選)
A. 平掃
B. 動脈期
C. 靜脈期
D. 延時期
答案解讀:C
解析:脾臟CT平掃時,病變和正常脾組織的密度差小;動脈期脾臟呈「花斑」狀強化,不利於觀察小病灶;延時期對比劑消退,正常與異常組織的密度差又變小。靜脈期小病灶與正常脾組織間密度差別大,容易發現小病灶。
問題二
脾臟動脈期CT表現為「花斑」狀強化的原因是?
A. 脾臟組織由紅髓和白髓組成,兩者強化速度不一所致。
B. 脾臟增大常見,脾臟增大後血液供應相對不足。
C. 與肝臟有肝動脈和門靜脈雙重血供不一樣,脾臟是單一脾動脈供血,所以脾臟動脈期強化不均勻。
D. 脾臟血流速度快,常規增強所用對比劑用量相對不足。
答案解讀:A
解析:脾臟組織由紅髓和白髓組成,單一脾動脈血供的脾臟增強動脈期對比劑較快充盈白髓,而富含血竇的紅髓充盈相對較慢。
問題三
脾臟腫瘤和腫瘤樣病變可以囊腫為主的有?
A. 血管瘤
B. 淋巴瘤
C. 錯構瘤
D. 淋巴管瘤
答案解讀:D
解析:淋巴管瘤可以分為囊性淋巴管瘤、海綿狀淋巴管瘤、毛細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以囊性為主,血管瘤、淋巴瘤和錯構瘤均為實性腫瘤。
3
診斷分析思路
脾錯構瘤屬於良性腫瘤樣病變,病灶為局部先天發育異常的脾臟組織,鏡下見紅髓、白髓和增生的纖維組織構成。本例紅髓所佔比例高,屬於紅髓型,CT平掃表現為邊界清楚的低密度類圓形病灶,密度均勻。囊變、出血、壞死及鈣化均少見。病灶血供豐富,增強後動脈期呈明顯均勻強化,CT值可增加130HU;門脈期仍高於周圍脾組織;平衡期或延遲掃描趨於等密度。本病雖屬少見,但術前仔細分析可以做出明確診斷。
4
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結果
1)病理所見:送檢5cm碎組織一堆,切面暗紅,可見直徑4cm質稍軟、暗紅色病灶,圓形,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晰,但無包膜。鏡下:脾組織,局部血竇稍擴張;圓形病灶內可見紅髓及淋巴組織,以紅髓比例偏高,淋巴組織內未見中央動脈及動脈周圍淋巴鞘結構。
2)病理診斷:脾臟錯構瘤。
鑒別診斷
1)血管瘤:毛細血管型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均與錯構瘤的CT表現類似,鑒別診斷有一定困難。血管瘤CT平掃密度更接近大血管密度,增強掃描雖然也同樣表現為動脈期、門脈期明顯強化,延遲期趨於等密度,但血管瘤強化多以病灶周圍部開始,向中心擴展,各期強化密度也接近大血管,這些表現有助於和錯構瘤鑒別。毛細血管型血管瘤多為密度均勻,較大的海綿狀血管瘤可以有囊變和鈣化。
2)血管肉瘤:病變邊界不清,平掃密度不均勻,可見出血壞死區。增強掃描邊緣不規則強化,強化程度不及脾臟錯構瘤或血管瘤,中央為不強化的囊變、壞死、出血。發現時70%已經轉移至肝臟。
病例供稿: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姚晉
專家點評
1861年由Rokitansky首先描述脾臟錯構瘤,少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沒有性別差異。大多無癥狀,因其他不適檢查而偶然發現。
錯構瘤是一種腫瘤樣畸形,病變由正常器官組成成分的異常混合構成,不同組織器官的錯構瘤成分不一。脾臟錯構瘤由正常脾臟組織內的紅髓、白髓和不同程度增生的纖維組織異常混合構成。以病變內所佔優勢組織分型,可分為紅髓型、白髓型、混合型和纖維型。本例屬於其中最多見的紅髓型,主要由失調的脾血竇構成。
影像學表現以其病理分型密切相關,紅髓型組成是失調的脾血竇,與血管瘤由血竇組成類似,影像學上兩者難於鑒別。脾臟錯構瘤CT檢查密度均勻,增強後均勻強化。如果CT平掃和增強各期密度更接近同層大血管,則血管瘤可能性大。較大的海綿狀血管瘤可見小灶囊變、鈣化。脾臟錯構瘤和血管瘤均是良性病變,臨床處理原則一致。CT檢查主要應與脾血管肉瘤鑒別,後者平掃密度不均,可見出血、不規則壞死囊變,增強掃描不均勻強化,肝臟轉移灶,均可與脾錯構瘤鑒別。
點評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 李子平
參考文獻:
1.Thipphavong S, Duigenan S, Schindera ST, et al. Nonneoplastic, benign, and malignant splenic diseases: cross-sectional imaging findings and rare disease entities.AJR Am J Roentgenol. 2014 ;203(2):315-22.
2.Dong A, Wang Y, Lu J, Zuo C. Enhanced CT and FDG PET/CT findings of splenic hamartoma.Clin Nucl Med. 2014;39(11):968-71.
3.Wang JH, Ma XL, Ren FY, et al. Multi-modality imaging findings of splenic hamartoma: a report of nine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bdom Imaging. 2013;38(1):154-62.
Yu RS, Zhang SZ, Hua JM. Imaging findings of splenic hamartoma.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10(17):2613-5.
來源:醫侃(yikantime)
關注消化,攜手未來!
※十大匪夷所思的胃腸道異物
※闌尾周圍膿腫CT病例圖片影像診斷分析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