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孟子》:弟子提問,孟子為何不答?

讀《孟子》:弟子提問,孟子為何不答?

原文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門也,若在所禮,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勛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孟子·盡心上》)

①公都子:人名,孟子的弟子。②滕更:人名,滕國國君的弟弟,孟子的弟子。在門:在孟子的門下學習。③若:好像。所禮:禮遇的對象。④挾:倚仗。貴:地位尊貴。⑤賢:這裡主要指才能超出常人。⑥長(zhǎng):指年長。⑦勛勞:功勞。《周禮·夏官·司馬》:「王功曰勛,國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勞。」⑧故:舊交,有交情。⑨皆:都。所不答:不予回答的對象。⑩焉:於此,在上述五種情況之中。東漢趙岐注說:「二,謂挾貴、挾賢也。」滕更因其國君之弟的身份而挾貴自無問題,不過說他挾賢,則不知有何依據。

譯文

公都子說:「滕更在您的門下學習的時候,似乎應在以禮相待之列,可您卻不回答他的發問,這是為什麼呢?」孟子曰:「倚仗自己地位尊貴來發問,倚仗自己有德才來發問,倚仗自己年長來發問,倚仗自己有功勞來發問,倚仗老交情來發問,這五種情況都是我不會回答的。滕更在上述五種情況之中佔了兩條。」

讀後感

孟子強調個人德行的修養。在他心目中,人格完備的人應該充滿仁愛之心,明辨是非,正氣浩然,大義凜然,無愧於天地,等等。具備這樣的品格的人,真正懂得尊重自己,也懂得尊重他人。

不過,人對自己有正確的自我認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孟子所談到「挾貴而問」,是把自己的身份地位與自我等同起來;「挾賢而問」,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出眾而傲視他人;「挾長而問」,則把年齡作為一種資本,無法以平等的心態看待他人;「挾有勛勞而問」,是憑藉自己以往的功勞而時時流露出傲慢跋扈之氣,也有人會因自己有恩惠於對方而肆意驕縱自己;「挾故而問」,則是把自己與他人的老交情當成隨意賣弄的資格。其實,這都是沒有擺正自己的心態而產生的心理誤區。

本來,人與人之間以謙誠懇切的平等態度相互交往和交流,是最自然也最合情合理的。有一次萬章問老師,人們在相互交往時應秉承怎樣的原則,孟子簡要地答道:「恭也。」朋友之間的交往,孟子認為也是如此:「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

滕更作為孟子的弟子,向老師求學問道,內心裡放不下自己的身份,又因孟子客居滕國,受到自己的兄長優厚的禮遇,於是在言語中便不由自主地流露出驕慢來。對此,孟子毫不客氣,對他的提問根本不予理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古人書 的精彩文章:

讀《新序》:古之良史
讀《老子》: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TAG:讀古人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