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匯 ART FRONTIER 專訪

藝術匯 ART FRONTIER 專訪

陳牆「想法不重要」上海阿拉里奧畫廊展覽現場

無論是早期創作中無意識的信手塗鴉,抑或是其後具有秩序感的畫面構成,陳牆在其抽象繪畫的創作中始終強調感知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其作品亦涵蓋了某種矛盾性因素的並置,這不僅僅體現在媒介材料的運用上,亦暗含於一種形而上層面的理性與感性的交織之中。通過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及對自我內部問題的反思,藝術家在其抽象創作中不斷展開對未知經驗中陌生狀態的探知。

藝術匯:本次在阿拉里奧畫廊的個展不僅呈現了你的近作,亦展出了自90年代以來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到圖式及創作方法上的明顯轉變,畫面經歷了從無意識向秩序感的演進,並在近作中產生了某種交織。能否談談不同創作階段背後的思索?

陳牆:我的作品應該是自身在針對自己內在問題時,所進行的反思與所採取的某些限制或釋放等措施時的自然記錄。因此內部的反思和措施的變化也會觸及到創作方法與作品圖式的變化。

關於90年代的探尋無意識階段,是為了迴避那個屬於主題性繪畫創作意識的干預,而選擇到「無意識」里去尋求另一個繪畫自我的過程。之後對「觀看」的強調則屬於純凈感官階段。而近期的創作狀態,有些像行進中的回眸顧望,是感知與認知的合作階段。

《作品 17-23》200×320cm布上宣紙、墨和油彩 2017年

藝術匯:此次展覽名為「想法不重要」。事實上,無論是早期創作中無意識的信手塗鴉,抑或是其後具有秩序感的畫面構成,你始終強調感知的重要性。這種感知是否同時作用於創作及觀看之中?它具體指向的是什麼?

陳牆:對於創作及觀看,感知應該首當其衝。假如生命沒有感知、生活沒有感知與創作沒有感知介入、觀看沒有感知支持,將會是一個難以想像的狀態,藝術、生命與生活將不復存在。所以,感知是我們聯繫世界的唯一通道。

一般情況,講多了,聽就少了;想法多了,感知就少了。其實,面對感知的龐大世界,我們的想法微乎其微。感知就是創作的基礎,是心靈與藝術的鏈接。藝術首先就是關於感知的藝術。

此次展覽主題「想法不重要」的具體含義是基於下面的幾點思考形成的:

障礙我們深度創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之一就是想法太多、太自私、太獨斷。

藝術不是想法的傳聲筒和陪襯品。只有當想法服務於藝術時,藝術才能被完整地顯現。

不是藝術需要配合想法,而是想法需要配合藝術。

對於藝術創作,如果想法僅出於私慾和權欲,藝術就很可能會遭遇浩劫。還不如讓藝術喘會兒氣,發會兒呆。

只有當想法成為敦實的舞台時,靈感才會湧現、台上的演出才會精彩,但演出的內容並不需要重現想法。

不要指望通過藝術將自己的想法塞進別人的腦袋裡。因為藝術不是工具,更不是陰謀。想法只能成為背景,而不是主角,但能為主角添光襯影。

《作品 17-16》200×320cm布上宣紙、墨和油彩 2017年

藝術匯:在你不同時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較為固定的畫面元素,比如圓點、線性塗鴉,它們在不同的畫面中呈現出形態上的微妙變化。這種對較為固定元素的運用似乎為創作設定了某種範疇?

陳牆:藝術被藝術家呈現出來的方法是無窮無盡的。創作的前提首先是需要有某種形式限制,固定元素的運用也是限制的方法之一。客觀上看,有自然限制和人為設限兩種,目的都是期望在有限里能夠達到無限的狀態。我們可以將這裡的設限理解為設定範疇。但是,創作還有另一種目的,就是突破範疇,讓認知越獄升級。

藝術匯:你作品中色彩的豐富性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色彩在其中是否更多指向的是一種感性的抒發?可否談談你對色彩的思考?

陳牆:確實,色彩首先只源於感性。如果說感性也能思考,那我的理解就是,我們的感知還能像可移動的鏡頭那樣,回頭再次感知自己對色彩的感知。在這一點上,理性無法進入。理性唯一能夠參與的就是對無數色彩感知的結果進行排列比對,為感性提供分析。如果遭遇色盲,理性將無所作為。所以,理性可以參與色彩分析,卻無法欣賞色彩。

陳牆「想法不重要」上海阿拉里奧畫廊展覽現場

藝術匯:在創作那些圖式上具有規律性、秩序感的作品之前,你是否會對畫面結構及色彩效果進行預設?在創作過程中,特別是大尺幅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比如此次展出的一件歷時四年創作的五聯畫作),你是如何把控整體與局部的關係,又是如何看待、處理期間有可能出現的失控?

陳牆:創作一幅作品之前,在心裡一定會有一個或多個構圖或色彩效果的初步預設。對於大作品,之前還會做一張或一系列的草圖(包括局部與整體的關係部分)準備。在創作過程中,是會讓出一定量的、均勻或不均勻的空間(或心理空間)留給失控。失控也是繪畫語言的一個重要部分。

藝術匯:你的繪畫媒介顯示了一種跨越東西方的特點。東方的宣紙與墨,西方的畫布與油性顏料以一種綜合併置的方式被應用在創作之中。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媒材各自的特性及其所被賦予的文化屬性似乎被消解、融合了。

陳牆:如今東方和西方的各自文化特徵,已經被強調和演繹了無數遍,它們強大的符號形式幾乎佔據了我們的整個大腦,甚至影響到了我們的感知系統。它們已經成為我們無法獨立創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得已的情況下,我簡單地釆用東西方傳統材質合併的方法,來抵消它們的各自特徵。當東西方各自特徵相互抵消時,我發現,我又找到了重獲新意的狀態。

陳牆「想法不重要」上海阿拉里奧畫廊展覽現場

藝術匯:從你的畫作中能夠感受到一種矛盾性的存在,確切地說,這些矛盾性因素並非是二元對立的,而是重疊的、融合的。除了之前提到的媒介材料,這種矛盾性因素還體現在一種形而上的層面,比如作品中理性與感性的交織。譬如,在近作中,依舊可以看到早期作品中那種塗鴉式的、隨性的筆觸,但它們顯然已經存在於一種理性框架之中。如果說你早期的作品更多是源自一種無意識的感性抒發,那麼是否可以說其後的創作更多是以理性作為根基?你又是如何看待創作中理性與感性的關係?

陳牆:矛盾是存在的意義。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是迷人的。我無法想像,如果這個世界沒有了矛盾,生命還會存在嗎?所以,我的創作不迴避矛盾。感性和理性就是人性中最基本的矛盾。其實理性只是感性不可缺少的工具,而感性卻是生命的主要呈現形式。在創作中使用理性手段的目的就是為了提煉出更加純粹的感性,而非出於簡單實用的本能。

藝術匯:你的繪畫顯示了一種抽離了事物表象後的內在的規律性,這似乎更多指向了對客觀世界的視覺轉譯,而其中所散發的感性氣息又彷彿更多來自創作者主體的表達。你的抽象創作試圖展現或者說試圖接近的是怎樣的一個狀態?

陳牆:「表達」這個詞里含有個體主觀意願和情緒的成份,也隱隱存有強加於人的意思。而「呈現」的含義會更顯客觀性。儘管我們的感知也經常出現感知謬誤,但那是不帶私慾和情緒的感知呈現,還是具有客觀意義的,是對藝術做出完整呈現的前提。

應該說,我的創作是主體對自我感知藝術邊界的呈現,是試圖接近未知經驗里的陌生狀態,並以難以命名的方式展現。

文:王薇

圖:阿拉里奧畫廊

《無題》109×79cm 紙上鉛筆、油彩和馬克筆 2018年

《作品 18-2》200×150cm 布上宣紙、墨和油彩 2018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98藝術 的精彩文章:

藝術匯 ART FRONTIER 展評

TAG:798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