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肩袖損傷中醫診療方案(試行)

2018肩袖損傷中醫診療方案(試行)

肩袖損傷中醫診療方案(試行)

一、診斷

(一)疾病診斷參照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年。

1.臨床表現常有明確外傷史,患者突感肩關節外展受限,且伴有肩外上方的疼痛感,其程度與肩部活動相關。夜間癥狀加重是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

2.局部壓痛、外展及上舉功能受限。肩峰下凹征陽性,臂墜落試驗陽性、撞擊試驗及疼痛弧征可為陽性。病史超過3周以上可有肩周肌肉不同程度的萎縮。病史超過3個月可發生關節繼發性攣縮。

3.輔助檢查肩關節造影可顯示造影劑通過肩關節腔經斷裂的肩袖進入肩峰滑囊。X線可顯示肌腱有無陰影及肱骨頭與肩峰的距離變窄。CT斷層掃描與關節造影合併使用,對肩胛下肌及岡下肌的破裂以及發現其他病理變化有一定意義。MRI對肩袖損傷的診斷具有重要作用,可早期發現肩袖的不完整性。另外,超聲診斷方法也屬於非侵人性診斷方法,對肌腱部分斷裂的診斷優於關節造影。對於疑診為肩袖損傷、盂唇病變、肱二頭肌長頭腱止點撕裂以及盂肱關節不穩定的病例,肩關節鏡檢是一種理想的微創性檢查方法。

(二)證候診斷

1.淤血阻絡證(初期):肩部有外傷史,患病時間較短,肩部劇烈,夜間疼痛加重,痛有定處,刺痛,痛處拒按,伴肩部主動活動受限,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沉澀。

2.寒凝痰郁、血瘀氣滯證(中期):外傷後時間較久,或無明顯外傷史,肩關節反覆疼痛,伴有肩部主動及被動活動受限。舌淡,舌質紫暗、脈沉澀。

3.肝脾腎虛、筋脈失養證(後期):關節持續隱痛,輕度腫脹,疼痛較前可有所緩解,主被動關節活動度受限,肌肉力量下降。舌淡,苔白,脈弦細。

二、治療方案

(一)敷貼:應用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類中藥膏藥等敷貼患處。

(三)辨證選擇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

1.淤血阻絡證

治法:化瘀止痛、活血通絡

推薦方葯:身痛逐瘀湯方加減。秦艽、川芎、桃仁、紅花、羌活、沒藥、當歸、香附、牛膝、地龍、血竭、甘草等。

中成藥:盤龍七片、瘀血痹片等。

2.寒凝痰郁、血瘀氣滯證

治法:祛痰化濕解郁、行氣活血

推薦方葯:指迷茯苓丸加減。茯苓、桂枝、風化朴硝、枳殼、竹茹、陳皮、法半夏、甘草等。

3肝脾腎虛、筋脈失養證。

治法:補肝益腎健脾、養血壯筋

推薦方葯:獨活寄生湯合壯筋養血湯加減。熟地黃、當歸、牛膝、山茱萸、茯苓、續斷、杜仲、白葯、青皮、五加皮等。

(四)針灸療法:按照體針定位及取穴方法,根據病情虛實酌情使用。

(五)封閉療法:有明顯的局限性痛點可行封閉治療。

(六)物理療法: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物理療法。

(七)手術療法:根據患者病情可選用肩關節鏡下肩袖縫合修復術治療。

(七)對症治療:疼痛劇烈時可選用非甾體類消炎藥和肌松類藥物等。

三、療效評價

三、療效評價

(一)評價標準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中的肩關節扭傷療效標準分為治癒、好轉、未愈。

療效評定

治癒:肩部腫痛消失,功能恢復正常。

好轉:局部腫脹瘀斑基本消失,功能改善,但活動仍有疼痛。

未愈:癥狀無改善。

(二)評價方法

採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VAS調查採用一條長10cm的直線,兩端分別表示「無痛」和「無法忍受的劇烈疼痛」,被測試者根據自身疼痛情況,在該直線上做相應標記,距「無痛」端的距離即表示疼痛的強度。

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條長約10cm的遊動標尺,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的疼痛,臨床使用時將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讓患者在直尺上標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應位置,醫師根據患者標出的位置為其評出分數,臨床評定以「0~2」分為「優」,「3~5」分為「良」,「6~8」為「可」,大於「8」分為「差」。臨床治療前後使用同樣的方法即可較為客觀的做出評分,並對疼痛治療的效果進行較為客觀的評價。

Constant肩關節評分表

在過去的4周內......

UCLA肩關節評分表

在過去的4周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二專家 的精彩文章:

TAG:骨二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