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辛棄疾的一首詞,用對比的手法寄託情懷,抒發離情中透露著豪放

辛棄疾的一首詞,用對比的手法寄託情懷,抒發離情中透露著豪放

這首詞的題目是「滁州送范倅」,是辛棄疾任滁州知州時所作,而范倅是滁州通判,任期以滿將回鄉,分別之時,辛棄疾寫了這首詞送別他。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宋代:辛棄疾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無情水都不管;共西風、只管送歸船。秋晚蒓鱸江上,夜深兒女燈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想夜半承明,留教視草,卻遣籌邊。長安故人問我,道愁腸殢酒只依然。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

詞一開篇便感慨無限,以「老」字來形容此刻的心情,其實此時詞人才三十三歲,「老」並非年齡,而是心態。辛棄疾自北而南,已有十年了,但遙望北地,收復無望,遂心志漸老。因此,不免情趣減少。「怯流年」呼應「老」字,心意未遂,害怕時間不等人。分別之際,想到過幾日便到中秋佳節,但終有圓圓明月,而人卻天各一方,不得團圓。又想到無情的江水,只知道伴著秋風送鬼船。這裡一句怨月圓,襯託人不圓;一句怨水無情,襯託人有情。無情之物,也因詞人之情而有了感情,與韋莊「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有同工異曲之妙!「蒓鱸」用的是晉朝張翰見秋風起,而思念家中菰菜鱸魚的故事,後世用「蒓鱸」來雅稱去官歸鄉。詞人想到范通判歸家後享受美味,與兒女深夜暢談的溫馨場景。

下片純是詞人的想像。范通判期滿歸鄉,不用脫下行裝,正好可以趕到朝廷的應詔,此時正是朝廷招賢納士之際。詞人想像范通判被重用,留在皇帝身邊負責查看詔令,更希望他被派到邊疆籌劃邊防大事。接著更近一步,若范通判去做了「籌邊」。「長安」本是漢唐都城,這裡用來代指南宋都城臨安,因詞人任知滁州,曾在臨安任過職。都城裡的故人若問起我,請代我答覆他們:我依然如在臨安一樣常常借酒消愁。恢復大業無望,而自己卻滯留滁州這個彈丸之地,無以遣悶,只能借酒消愁。「秋霄落雁」,指的是《戰國策》中更贏拉動弓弦便使大雁落地的典故,詞人用來感嘆自己醉夢中也能張弓驚落空中的孤雁,可現實卻是漸「老」於此。

這首《木蘭花慢》,是即事敘景,尤其是下片,層層遞進,遞進中又帶轉折。明寫自己送別友人之深情,卻筆筆暗寓自己窮老於此而無望於恢復大業,在對比,襯托中,時見蘊藉情思,誠為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詩畫 的精彩文章:

唐朝最著名的7大詩人,每人一首代表作,篇篇精彩值得收藏!
周邦彥的一首詞,訴說離別時的悲痛心情,讓人讀之傷感!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