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自動駕駛要「去概念化」
專業的行業新聞及深度報道,不容錯過
━━━━━━
「你現在有多累?」
「太累了,我現在都住在公司。」
文|張嫣
4月23日下午,小鵬汽車G3國內首秀髮布會上,董事長何小鵬如是說,「造車,講很容易,做很難。」目前他要做的是,讓自動駕駛在小鵬汽車上「去概念化」,逐步實現2.5L、3L、3.5L自動駕駛。「我們選擇了一個很苦、但是很穩健的道路。」
即將交付給消費者的G3,是一款實現2.5L自動駕駛級別的車型,「沒有100%對標的車型,接近對標的可能是model 3。」 這款車的價格區間在20萬-28萬,將於4月26日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首日啟動預定,並在年底前完成交付。
G3的價格顯然比最近某家友商發布的價格高出不少,但何小鵬說:「造出一個拼價格的電動汽車,最多在今天賺點眼球。」
根據何小鵬的表述,G3已經實現了設計、續航里程、工藝以及供應鏈的四個升級。除了設計與續航是較為直觀的感受,工藝以及供應鏈是「軟實力的升級」。
此前的小鵬汽車,一直是貼著「速度快」的標籤。
團隊方面飛速擴張,2017年原京東高級副總裁、寶潔大中華區美尚事業總裁熊青雲,原一汽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明輝,原特斯拉人工智慧夢之隊核心專家谷俊麗等相繼加盟。此外,小鵬汽車已擁有近千名員工,產品研發人員佔比超過70%,預計2018年還會迎來近2000名新員工。
產品方面,從小鵬汽車2016 年 9 月發布 Beta 版樣車並首次試乘試駕,再到2017年7月首家獲得國家工信部產品資質公告,到10月實現首批量產車在鄭州成功下線;再到經過迭代後的G3,在美國CES展上亮相,只有1年半的時間。
但在交付環節即將到來的時候,何小鵬現在說,要慢下來,而「慢就是快」。
此前,首批1.0量產車分批交付給了小鵬汽車近200位員工,累計測試里程近500萬公里,並在黑龍江黑河、新疆吐魯番、青海格爾木完成了近萬小時高寒、高溫、高原測試。但並沒有向消費者市場銷售。
對此,何小鵬曾表示:「消費者絕不應該是我們的首批用戶。」而在交付消費者上市車型之前,小鵬汽車要首先完成對產品的充分使用和體驗。「到今天沒有一家能夠規模交付,就是因為規模交付的能力比想像的要求更高。」何小鵬表示,年底,頭部的幾家——包括小鵬汽車在內,會進行小範圍的交付。
而在北京車展之前,1.0版本剛剛完成了「長途跋涉」,也成為了首個實現了長途自駕的新造車企業。
經歷2338公里,小鵬汽車1.0從廣州出發,途經長沙、武漢、鄭州等城市,車展前順利抵達北京。「我們之前還有點擔心,特意弄了一個充電車。但發現完全沒必要。開到一半就讓充電車回去了,並且一路順利開到了北京。」
在自動駕駛新技術方面,G3的一個亮點則是「自由泊車」功能呢。整車前後或左右各留有不小於40厘米空間,G3就可以實現鑰匙和語音操控的全場景車位識別,並無需人工介入進行全自動泊車,並具備常用車位記憶。
小鵬汽車的希望是:讓自動駕駛功能「去概念化」——換言之,落地。
「我們要做一個很大的自動駕駛測試團隊。」何小鵬如是說,「僅自動泊車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國講自動駕駛的很多,但是真正推出落地並且讓人真正去用的基本沒有。」
「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必須可靠。」在發布會後,他與身邊的記者再次強調這個話題,「我們做產品的人,如果有人因為自己的產品受到了傷害,是會非常非常痛心的。」
整理自4月23日下午對何小鵬的採訪:
Q:您認為G3對標的車是什麼樣的?
何小鵬:小鵬汽車G3沒有在中國找到對標車型,接近對標的可能是model 3,因為從視覺體驗和互聯網自動駕駛能力上比較接近。
Q:自由泊車的準確率目前是否能做到100%?如果不能的話,出現了問題,比如刮蹭,最終責任如何劃分?
何小鵬:今天早上我跟朋友聊天說「我們要做一個很大的自動駕駛測試團隊」,中國講自動駕駛的很多,但是真正推出落地並且讓人真正去用的基本沒有。
這個問題的核心點是,第一,自動駕駛多好用;第二,安全可靠程度,這是個很大的挑戰。我最近和自動駕駛測試團隊去聊,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自動駕駛測試人員是有風險的,他們測試時,明明時速50公里應該減速了,然後出現了一個bug開始加速 ,如果撞到是一個很大的風險。這裡需要有大量的模擬測試和真實現象測試,把各個場景測試出來。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說二級自動駕駛應該從相對低速的場景開始,風險性相對會小很多。
小鵬汽車在自動泊車目標上是接近80%的場景覆蓋率,其中有幾種場景是最主要使用的,所以從使用率來看我們希望達到90%以上。
有個別場景,我們認為沒有安全可靠能力的時候,就會把自動泊車關閉掉。但是這個無法識別的場景,我們會將數據同步到雲端,下個季度用戶有可能會發現有些場景能夠完成自動泊車了。這是我們跟所有整車廠都不一樣的,是很互聯網的做法。
裡面可能會碰到擦擦碰碰的狀況,怎麼解決?今天我們還在思考這個事情,後續會有更多透露的信息。
Q:今天講AI Car,一方面要求在技術上有很多新突破,另一方面,產品面向市場要考慮很多因素,包括性價比的問題。小鵬汽車AI或者相關技術研發在成本中的結構是怎樣?比如小鵬總會不會跟谷總(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谷俊麗)商量一條紅線,如果超過這條紅線了就縮減研發投入?
何小鵬: 我們都希望在研發方面多些預算。從我的角度來看,智能化既然是我們的戰略,一定不能把價格打低。
舉個例子,我們原來用的自動駕駛控制器剎車體系是另外一家很棒的廠商,但是它的線控剎車有輕微的概率會出錯,延時或者不成功。在你自己開車時不會有這種感知,因為你是用腳剎的,但是自動剎車時會有很大的問題。真正要把智能化做好,在這條線上要找更好的合作夥伴,價格一定貴一些。但是只有這樣才能夠把安全、可靠性做好,我們做完第一代以後非常清醒,在能夠保證自動駕駛互聯網繼續升級的情況下盡量控制成本,但是有很多成本是不能省的。
Q:小鵬汽車在接下來階段會不會改變汽車零售渠道和原有的經銷商體系,比如考慮電商手段?
何小鵬:你講的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小鵬汽車一直在探索。汽車電商領域有些人也在做,他們在以前的年代已經做了很多探索。但是抱歉,我今天還無法透露具體打法,但是可以講講思路和操作邏輯:
第一,以前沒做好這件事情的一個原因在於,以前以4S店為銷售模式,一是怕價格衝擊,二是數據很難閉環。4S店雖然會產生一些數據提供給主機廠,但事實有很多數據是加了噪音的。所以我們肯定會在新零售上自己分析這個數據,因為自由數據沒有噪音。
第二,汽車跟商品不一樣,汽車是個巨大的商品,從了解、到試駕、到決策購買是三個邏輯,跳過中間的邏輯的轉化率接近為「0」。所以要把中間兩個效率提高的核心點,是如何從了解到願意試駕,以及試駕到願意購買。我們會在裡面探索新道路,明年會分享我們探索出來哪些坑走不通、有哪些坑走出來了。這件事情不會一兩年就走出一條康庄大道。
Q:國際上有很多大企業在這方面深研很久,投入巨大的資源去做這個事情。而中國的路況比較複雜,從技術上來看,開發自動駕駛是否比國外更困難一些?另外,是否有技術研發時間進度表,到什麼時間實現什麼技術突破?
何小鵬:我聽說特斯拉之前來中國做自動駕駛的路測,是凌晨幾點在北京選了一條康庄大道,那當然開得很好了,因為那個時間北京的路況挺好的,路寬,路燈又好,還沒車。
今天全球領域的自動駕駛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前沿式的自動駕駛,比如Google、百度的Apollo、Xavier的模式,它們是比較前沿性的。自動駕駛真正從產學研的研究到最後的產業落地需要很長的時間軸,有些甚至要10年以上。我覺得這裡面走得最快的是Xavier。但從運營效率來看,這類公司的商業效率是很差的,因為這個系統很貴、賺錢很少。
第二種是真正往L3去做的,在中國我還沒有看到一家真正的廠商推出自己的L3,今年開始有一些公司有計劃合作去做出來。奧迪原來說A8要做L3,我很想買,但是它在中國和美國都沒有推出自動駕駛版,歐洲應該也沒有推出。因為有人跟我說在測試中間發現非常多問題:比如各個國家的政策不一樣,各個國家的馬路也不一樣。
我們走的路不一樣,我們這款是L2.5,下一款車是L3,再下一款是L3.5,同時會做一個L4的。
小鵬汽車在招人時發現沒有一家競爭對手做跟我們類似的事情,要不是在做L4級的,要不都在做集成式自動駕駛。而小鵬汽車會把每一級自動駕駛都做,這樣才懂硬體、軟體、用戶體驗,我相信是不可能跳躍的,如果不做二級自動駕駛,怎麼可能跳去做四級自動駕駛?生命的風險應該是所有創業者必須放到非常重要位置來考慮的,應該扎紮實實,不要一味追求速度。
我們選擇了一個很苦、很穩健的道路,我們現在所做的是L2.5、L3,馬上開始L4,都是分階段走、分階段實施的過程。
Q:關於《一路向北》的活動特別受關注,小鵬汽車最初為什麼想做這個活動?在過程中是否遇到一些困難?怎麼解決的?
何小鵬:我們一直覺得將來這個車能夠交付要有一個長線的價值能力,長線的價值能力包括兩種,一種是充電,長途開,第二種是安全可靠性。其他大部分車是在城市裡面的車和測試環節的車,很少有人連續開著我們的車走這麼多公里,這是我們要走的路,做了特別多的充電的預案、安全的預案,但過程非常順利,讓我很驚訝,特別是充電,當時我們還配了一台充電車,後來發現沒有需要,中途讓它開走了。這個事情讓我們有很大的振奮,就是我們的車能夠長時間、高速的在不同的環境下去開,在1.0已經做到了,2.0比1.0要好百分之幾十,測試了更多里程,更有信心交付給我們的內部用戶、交付給我們的朋友。因為最開始是朋友圈,然後再到公眾。
小鵬汽車是整車廠的邏輯,整車廠一開始就是交付幾百台或者一千台給內部同事,一定要經歷過這個過程,它們也在經過長途的各種各樣測試。我認為這個測試不光不應該減,而且還要加,才會讓你更有信心。我們是在這上面做加。
Q:年底時要完成用戶車輛的交付,目前量產的工廠籌備情況怎樣?
何小鵬:工廠現在的推進速度是非常順利的。工廠是我們和海馬一起投資,下半年出交付產能問題不大。所有新造車勢力擔心的都不是產能問題而是品質問題,品質關過了才是銷售的難度。產能不是很大的挑戰,關注在品質。您的第二個問題是?
Q:如果是訂單化生產的話,交付周期是多少?
何小鵬:我看到特斯拉有兩個問題,第一,過早的全球化和過多個性化,導致它的生產效率很低,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第二,在工藝上做了太多創新,工藝上的變化創新導致生產效率在剛開始都是下降的。
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個人認為中國新的整車廠前期是訂單,我不太願意接受一個訂單很久後才交付,所以我什麼時候開發布會就離交付很短的時間了。因為我們不會有4S店的模式,我期望的模式是提前生產一些,我們不會讓這個單非常個性化,相對收斂才能夠把品質做好、把規模化做好。特別對於一家新公司來說,太個性化的話每一款的量都很小。整車廠的量到了4S店,它們比我們快,但我們比其他新造車勢力要快,我們屬於這中間。要跑一下才有具體的數據告訴你。剛開始等的時間可能會稍微長一點,但是我們會很快在1個月到幾個月之內拉起來,這是最好的,但今天不敢非常確定這個事情。
Q:用戶如果有購買小鵬汽車,會提供哪些服務?
何小鵬:我們基本會將維修、保養、充電在這個區域內全做,全做的方式有些是自營,有些是合作。二級的維修基本都用合作的方式。對於自動駕駛的方面、電的方面,每個城市會建立大的綜合服務中心解決複雜的維修保養體系。將來是個組合體系,我們已經開始做這方面的工作了。
Q:投入佔比大嗎?
何小鵬:對所有新造車勢力來說這個投入佔比都不小,但這是前幾年必須要投入進去的,對我來說這叫基礎建設費用,基礎研發費用、基礎銷售網路、基礎維修網路都屬於基建,這個基建跟車不能綁在一起,否則這個車太重了,一定會有大投入。很多整車廠會進入像我們及一樣的模式,網路成本是很高的。
Q:前兩天看到友商發布了它們的量產車,而且價格很低,有人說「這是新造車勢力價格戰的開始」,您怎麼看待這個情況?另外,您是互聯網出身,互聯網有一個很著名的打法是「硬體免費,通過軟體或者數據來賺錢」,您覺得汽車有可能實現這種玩法嗎?
何小鵬:我一直說只造出一個拼價格的電動汽車,最多在今天有點眼球,明天是很難的,因為越來越差異化。我從頭到尾都說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我是在AI汽車下想把性價比做好,因為價格做得很低,一定會在某些方面有損失 ,事物是平衡的。
關於硬體免費的問題,我有一個外國供應商哥們跟我說「中國互聯網硬體廠商跟我說汽車和其他設備不要錢,是送的,然後收會員費,你怎麼看?」我說「哥們,那不是互聯網廠商」。
Q:未來小鵬汽車的發展過程,除了自動駕駛以外,是否規划了其他科技方向的研發?
何小鵬:我們認為汽車智能分為車內智能、車身智能、車外智能,自動駕駛只是車身智能的一部分,我們將來肯定會做很多智能化,但是要想做好智能化需要很多人跟很長時間,明年、後年大家會看到越來越多,有一些我們可以通過計算升級做到,有一些在下一款車才可能做到,因為硬體要變化。
回答是「我們肯定會」,但什麼樣的時間點、什麼樣的節奏來做,等我們做的時候再跟大家宣布。小鵬汽車不僅僅想做成一個汽車製造廠。
Q:請您描繪一下未來3年後、5年後、10年後的小鵬汽車。
何小鵬:10年後我們肯定從汽車製造變成出行,3年後的核心點是能夠每一年出一款車,把車的品質造好,把特色的自動駕駛跟互聯網能力不斷延伸上去,最重要的是這個。然後把組織體系建好,把銷售網路建好,把供應品質做好,這都是我們在3年內的核心。
守正出新首先把正的東西做好品質,出新就是能夠按照我們的想法、按照我們的技術路線往前走。但是哪一年出什麼樣的觀念、哪一年出什麼樣的能力,根據我們的技術路線走。今天我們想做到的能力可能要到2年後、3年後才能出來,所以我們這個階段出一個階段性的,下一段出一個階段性的。
※擁抱開源軟體,亞馬遜想讓自家語音助手先於谷歌進入汽車市場
※數字時代的「思想鋼印」:有一群人堅信自己被晶元控制,生活如傀儡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