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演員導演排行榜TOP40出爐!不想當導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員?

演員導演排行榜TOP40出爐!不想當導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員?

文| 魏建梅

學而優則仕,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而優則仕」這一傳統儒家思想過渡到今天,已成功轉化為賦予新時代特色的「跨界熱」。尤其是在影視圈。近年來,想從或已經從演員跨界到導演的明星可以說比比皆是,甚至有人會說,不想當導演的明星就不是好演員。

當然,事實也證明,現如今已經有不少演員通過做導演這條蹊徑,再一次通過自身或大或小的光亮,擴大或重塑了自身價值。比如吳京、姜文等。但相比於這些轉型成功的案例,從演員跨界到導演,其大多還都以失敗收場。

演員導演排行榜TOP40出爐!不想當導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員?

儘管如此,目前還是會有很多演員前赴後繼、不顧一切地想要奔嚮導演這條大道,意圖完成自身內心深處的「導演夢」。那為什麼演員會想去做導演?演員轉型導演後的成績又到底如何?那些成功轉型的演員又帶來哪些啟示?

根據這些問題,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通過數據調查,資料整理,制定出「演員導演排行榜Top40」,與大家一同探討演員轉型導演背後的真相。

排名規則:

1、上榜人員選取標準:以演員身份出道,後進入導演行列的演員;

2、上榜人員僅為演員,從主持人、歌手、作家等職業轉型為導演的不在統計名單之列;

3、排名從導演作品的票房、數量、口碑、影響力等方面考量;

4、導演作品已上映的演員排名靠前,未上映的排名靠後。

演員跨界的原因是什麼?

演員跨界導演,目前在影視圈儼然已經形成一種「潮流」,但通過上表也可以看到,演員導演內部也存在「二八效應」,真正跨界成功的演員畢竟還是少數,更多的是進入導演圈後的「一日游」。那為什麼如今還有很多演員想要湧入導演行列呢?

首先,對於一部分演員來說,「導演夢」的確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因此,他們跨界和轉型的目的也很純粹,完全是因為自身表達欲的驅使。像姜文、陳建斌、俞飛鴻、劉若英等都屬於這一類的導演。

其次是演員之路遇到困境,亟待轉型。比如,吳京、陳思誠、徐崢等。這一類演員大都出生在七十年代,四十多歲的年紀,在演藝圈摸爬滾打很多年。論演技,他們是有的。但在當下各種小鮮肉小鮮花盛行的時代,專屬於他們的機會,卻在慢慢縮減。

為了改變自身發展困境,他們選擇自謀生路。所以,吳京拍了《戰狼》系列,徐崢拍了「囧」系列,陳思誠拍了《唐人街探案》系列。可以看到,他們的轉型,不僅為國內電影市場帶來了一部部優秀的電影,還成功地利用演員的餘熱挖掘出自己的價值,並打造起了自己的品牌。

還有一類演員的跨界是擴大發展版圖的需要。這類演員通常在演藝圈內都有著較高的知名度。比如,大鵬、趙薇、鄧超等。

大鵬在轉型導演之前,因為自編自導自演的《屌絲男士》而在網路爆紅,迷你喜劇的導演經歷也為其正式執導院線電影打下了基礎。趙薇、鄧超則屬於演技擔當,而且其近年也都在積極進行個人事業的布局及自身的多元化發展。比如開公司,積极參加綜藝節目等。

最後,還有一類演員的跨界,則完全是為了好(quan)玩(qian)。這類演員,通常是跟風行事,認為別人可以拍,為什麼自己不可以呢?於是,當下電影市場便湧現出一大批完全走流量的爛片。慶幸的是,現在的觀眾越來越理智,對於這些爛片,觀眾也越來越不買賬。

另外,演員跨界導演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市場的推動。在目前的國內電影市場中,有實力的導演畢竟還在少數,而培養與扶植新人導演也是一件費時費力,卻還不一定會有成效的計劃。因此,對於一些電影公司來說,啟用有流量、有資源的演員導演便成為了一個可行的選擇。

文藝片、喜劇片、青春片,是演員跨界首選的三大類型

通過上述表格可以看到,演員轉型導演後的作品在表現題材上還是很多元的。既有以推理偵探為主的《唐人街探案》《嫌疑人X的獻身》,也有主旋律的《戰狼》《空天獵》,還有以愛情為主的《致青春》《陸垚知馬俐》等。

但從演員轉型後對導演作品類型的選擇上來看,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總的來說,演員的導演作品主要集中在文藝片、喜劇片、青春片三種類型上。

選擇文藝片的演員其實對應的就是前一部分中所表述的,因為自身表達欲的需求而轉型的那一類演員。由於跨界目的的純粹,這一部分演員的導演作品,大都以文藝片為主。

比如,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一步之遙》《鬼子來了》,張艾嘉的《念念》《相愛相親》,陳建斌的《一個勺子》,俞飛鴻的《愛有來生》,以及劉若英馬上要上映的《後來的我們》,這些作品身上無不體現著導演自身強烈的表達意識和慾望。

通過目前已上映的影片來看,由演員執導的文藝片在業內都有著較為不錯的反響。雖然文藝片的票房體量受限,但影片的高口碑也讓我們看到了這一批演員在演戲以外的另一種對生活及電影藝術的熱愛與詮釋。

除了文藝片,喜劇片也是演員轉型選擇較多的一類。比如,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徐崢的《港囧》《泰囧》,大鵬的《煎餅俠》,王寶強的《大鬧天竺》,吳君如的《妖鈴鈴》等都是喜劇題材。

這一類演員之選擇喜劇片來進行轉型,其實與其自身定位有很大關係。可以看到,這類導演在演員階段,就以出演喜劇作品居多,其在熒屏及大眾面前的形象也都是以搞笑為主。因此,在轉型做導演的路上,他們依舊選擇了大眾最熟悉自己的那一面。

但喜劇片的創作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即使喜劇表演能力過關的演員,也不一定能執導出一部優秀的喜劇片。所以,在喜劇類的轉型作品中,其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

青春片也是演員轉型選擇較多的一類。像趙薇的《致青春》,蘇有朋的《左耳》。相比於其它影片來講,青春片的製作成本相對偏低。沒有特效,沒有大場面,演員甚至也可以啟用不知名的新人。

除了這三種類型,也有不少演員稱得上是形成了專屬於自己的類型優勢,並打造出一種品牌形象。像周星馳的愛情科幻片《美人魚》《長江七號》,吳京的主旋律影片《戰狼》系列等。雖然這些類型並非首創,但《戰狼2》等的出現無疑也對當下電影市場產生了重要意義。

開公司+拉人脈,演員跨界離不開影視公司和人力資源的背後加持

導演,看似一個沒有門檻的行業,卻極其考驗個人的能力。而且,就算是科班出身的導演,都不一定有能駕馭這一職業的能力,何況是對於跨界而來的演員。因此,對於演員來講,做導演,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如今,為了成功轉型跨界,並持續推出導演作品,很多演員也做足了萬全準備。比如,開公司。目前,有很多演員,尤其是實力演員,都有了專門用來生產創作的影視公司。

上述表格中排名前40位的演員導演中,就有20位成立了自己的影視公司或者工作室。比如,周星馳的星輝影業,吳京的登峰國際,姜文的不亦樂乎,陳思誠的騁亞,徐崢的真樂道等。

對於演員導演來說,成立個人影視公司,不僅能夠擴大影響力,為自己的導演作品增添更多的優勢,而且可以積累很好的資源人脈,為內容創作的持續產出蓄能。這對那些想要持續產出導演作品的演員來說尤其重要。

通過上述表格也可以看到,排名前12的演員導演,都成立了自己的個人影視公司。當然,演員導演成立影視公司,也要依託自身的實力,不然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對於沒有開公司的演員導演來說,其大多數也都有固定合作和捆綁的公司。像吳君如執導的《妖鈴鈴》,就是由其先生陳可辛的「我們製作」公司攝製完成。

演員導演排行榜TOP40出爐!不想當導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員?

另外,除了公司這一硬體資源,有很多演員在導演作品中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人脈優勢,尋找很多圈內好友來參與自己的影片,或主演,或客串,為影片加油助威。

比如,周星馳《美人魚》當中的徐克、文章、吳亦凡,徐崢《泰囧》中的黃渤、范冰冰,李晨《空天獵》中的鄧超、吳秀波等。黃渤即將要上映的新片《一出好戲》中,同樣有王寶強、于和偉、張藝興這些圈內好友前來助陣。

演員導演排行榜TOP40出爐!不想當導演的明星不是好演員?

在一個劇組中,演員,其實是最能深刻領悟導演的各種拍攝和設計意圖的。因此,從演員跨界到導演,不僅有著很多天然優勢,也是一種很自然的進階之路。

目前,也有很多演員導演為當下電影市場貢獻出很多出彩的作品,《戰狼2》《美人魚》《泰囧》,這些作品甚至要強於很多科班出身的導演作品。但與此同時,市場上也不乏混雜其中,擾亂正規市場秩序的演員出現。

我們期待更多優秀演員導演的湧入市場,但對於那些僅僅為滿足一時之需而潛入市場的演員來說,與其做一件自己不適合的工作,還不如珍惜好自己的羽毛,做好自己的本職。因為,並不是不想做導演的明星就不是好演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