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科技強大的全部秘密

美國科技強大的全部秘密

全文共 3756字閱讀時長約 10 分鐘

這是劉勝軍微財經的第 143 篇原創首發文章

大道至簡。美國強大的秘密有四:小政府大社會、自由的教育、自由的金融、契約精神。

1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鄧小平在 70 年代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過 40 年的發展,我們進入了登月時代,GDP 躍居世界第二,中國已經不再落後成為普遍的感受,「新四大發明」的提出更令國人自信心爆棚。

不料中興通訊因為美國一紙禁令就陷入「休克」,這猶如戳破了「皇帝的新衣」那樣令國人錯愕不已、捶胸頓足、搖頭嘆息。

反差就是動力。可以說,1990年海灣戰爭戰斧巡航導彈令國人震驚,喚醒了中國軍隊現代化。此次中興通訊如果能幫助國人客觀認清現實的骨感,這是改革的機遇。一味悲情呼籲「今夜我們都是中興人」,只會讓我們痛失「猛醒」的良機。

2

「修昔底德陷阱」的必然性

有人說,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國沒有必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全世界那麼多國家,不都一樣是採購歐美日韓的核心技術嗎?

此言差矣。中國不一樣,美國只針對中國

當前,第四次產業革命正當其時。回顧歷史,第一次產業革命幫助英國崛起為日不落帝國,第二、三次產業革命讓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因此,當前的第四次產業革命有很大概率幫助中國超越美國。這是中國的歷史性機遇。

中國的機遇就是美國的焦慮。新興大國崛起,原有的大國心裡不爽,這是人性,「修昔底德陷阱」是必然的

特朗普最初拋出貿易戰威脅,很多人以為是為了解決「貿易逆差」,但從 301 調查報告、對中國製造 2025 的指責和中興通訊事件來看,「貿易逆差」只是一個幌子,爭奪科技霸權才是真實目的

3

核心在於建設創新體制

不到自己的問題,是悲哀的。

但如果看到了問題,卻給出錯誤的解決方案,同樣是悲哀的。

筆者認為,中國搞核心科技是必要的,但千萬要記住以下幾點:

?美國頂尖的科技公司沒有一家是國企。原因很簡單,科技創新風險極高,而國企的體制卻是「風險厭惡型」的。當年中國通訊領域一度有四大巨頭:巨大中化(巨龍通信、大唐電信、中興通訊、華為技術的簡稱)。

1998 年,華為銷售額 89 億,中興 40 億,巨龍 30 億,剛成立的大唐 9 億。如今,巨龍和大唐已經不見蹤影。而民企華為成了唯一的希望。

?產業保護只能「保護落後」。汽車產業是最為沉重的教訓。我們通過合資公司,「養肥了」上汽、北汽、東風、一汽、廣汽,但他們創新了嗎?真正有些創新的是吉利、比亞迪這些當年不被放在眼裡的民企。

?我們的落後不僅是晶元,也不止是中興。從汽車到電腦、手機、電視、飛機,幾乎所有的核心科技都掌握在歐美日韓手中。

?搞核心科技,不是靠政府「高度重視」、「加大投入」就能解決的。關鍵是體制機制,不然就是浪費錢財。

?「魚」不如「漁」。關鍵要學會創新的體制機制,而非某一項技術、產品。

因此,我們必須搞清這樣一個問題:美國究竟是什麼樣的體制機製成就了源源不斷的核心科技?

4

里根革命

美國的創新之路並非從一開始就就那麼順利。美國真正走上創新的康庄大道始於里根。里根因此被譽為 20 世紀最偉大的美國總統。

在里根之前,美國經歷了野蠻發展的鍍金時代、大蕭條、二戰,在羅斯福的推動下,凱恩斯主義大行其道,美國政府越變越大。70 年代的中東戰爭,令「車輪上的國度」美國陷入「滯脹」的泥坑。

在學界、政界、企業家都充滿迷茫的時候,偉人登場了。演員出身的里根沒有學過經濟學,但他有驚人的直覺和判斷力,深諳國家強盛的根本。里根在 1981 年的就職演講中說道:

政府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政府本身就是問題所在。

這句話引發了美國的思想革命,幫助美國重回正軌,「里根-撒切爾」組合也在 80 年代引領了全球範圍內的思想革命。

里根這句話,翻譯成中國式表達,就是 2013 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那句:

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里根知行合一,果斷採取四大改革:

?大規模減稅,稅率降低 30%

?大幅度減少政府管制,推動自由化(deregulation)

?大幅度減少政府投資,告別凱恩斯主義

?堅決控制貨幣超發

所謂里根革命,其本質就是給企業減負鬆綁,激活「企業家精神」

「小政府,大社會」,這是美國創新的制度根基。

美國創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民主黨總統奧巴馬這樣評價共和黨總統里根:

里根是在以尼克松、柯林頓無法辦到的方式改變了美國的發展軌跡。他直截了當地觸及到了大眾期盼的透明和樂觀主義。

5

美國的 3 大秘密

細看美國的高科技公司,最具代表性的是矽谷模式。幾個年輕人在自家車庫裡折騰,居然成就了英特爾、惠普、微軟、思科、蘋果、谷歌一個個科技奇蹟。

除了「小政府、大社會」這一制度根基,美國創新奇蹟背後是三大底層因素,也是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地方:

自由的教育

當今幾乎所有的頂尖大學均被美國囊括,美國一個國家的諾獎得主佔全球超過 1/3 。僅哈佛大學一所學校諾獎得主就高達151人,超過了排名第二的國家英國

自由,是美國大學的靈魂,也讓美國大學在吸引人才方面進入了良性循環。2015 年,哈佛校長福斯特在清華演講時說得掏心掏肺:

新知識來自無盡的探討、辯論、思考和一種懷疑精神。每條道路都可能通向新的答案。因此,大學應該是任何一個題目、任何一個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討論的地方。大學必須培養這種討論,因為唯有在自由的思想探索中才能有新發現。這些才是世界最好學府的核心標誌和共同價值。

中國呢?

馬雲說:

杭州師範大學是中國最好的大學。

錢穎一說:

如果一個國家,教育只是致力於灌輸知識,而不注重於培養能力,特別是好奇心,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那麼,這個國家可以在經濟發展的追趕階段表現出色,但很難進入引領世界的地位。據說去年有幾位來訪的美國大學校長與我國教育界高層領導會見,當被問到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大學中表現的優缺點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指出了「基礎知識好,但缺乏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此,筆者呼籲落實 2013 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大學去行政化」,讓教育回歸本源。

自由的資本市場

偉大的企業起步於渺小。創業之初,資金是最大的障礙。美國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

美國矽谷擁有極為活躍的風投機構,成為創新的助推者。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進行IPO,風投套現然後去投資更多的初創企業。已經上市的公司則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機制和激勵機制茁壯成長,人才和資金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美國頂級的科技公司幾乎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這一切背後的關鍵是:

IPO 是自由的而非審批的,監管是嚴格的而非縱容的。

反觀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受制於IPO審批制和「搔癢式」監管,資本市場孵化的不是創新公司,而是「樂視」、「綠大地」、「萬福生科」,是業績變臉、高位套現,創業板淪為「套現板」。

中國證監會邀請「獨角獸」回歸 A 股,固然是進步。但是真正值錢的是「未來的獨角獸」,這絕對不是靠證監會能選美選出來的!

IPO 註冊制改革,對於創新創業太重要了。

法治與契約精神

創新是高風險的事業,但依然吸引無數精英前赴後繼,是因為一旦成功就可以獲得億萬身價,甚至成為世界級富豪。

因此,從激勵的角度看,有兩個關鍵:知識產權保護和企業家財產權的保護

法治的背後是契約精神。

下面這個故事生動告訴我們,法治和契約精神是如何煉成的:

?17977 月 15 日,一個年僅 5 歲的孩子不幸墜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絕,便在落崖處給孩子修建了一座墳墓。

?後因家道衰落,孩子的父親不得不轉讓這片土地,他對新主人提出了一個特殊要求:把孩子墳墓作為土地的一部分永遠保留。新主人同意了這個條件,並把它寫進了契約。100 年過去後,這片土地輾轉賣給了許多買家,但孩子的墳墓仍然留在那裡。

?1897 年,這塊土地被選為總統格蘭特將軍的陵園,格蘭特在南北戰爭時期擔任北方軍統帥。孩子的墳墓離美國 18 屆總統格蘭特陵墓只有不到 100 米。然而,孩子的墳墓非但沒有因為要建設總統的陵園被挪走,反而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成了格蘭特陵墓的鄰居。

?1997 年7 月,格蘭特將軍陵墓建成 100 周年時,當時的紐約市長來到這裡,在緬懷格蘭特將軍的同時,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墳墓,並親自撰寫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這段故事特別令人震撼,原因有三:

1.土地被多次轉讓,但沒有一個人違背最初的契約;

2.契約的約束不因時間的流失而被淡化,百年如初;

3.即使是美國總統、美國政府,也毫無例外,必須尊重這樣一個簡單的民事契約

契約精神之所以是市場經濟的精神內核,在於其與法治文明的同生共亡。如果契約不被遵守,法治從何談起?

易中天說過,「國人拼血緣,西方人拼契約。」現代文明是陌生人的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範圍的擴大,人與人的交易關係只能建立在契約之上。

越落後的地方,越是熟人型、關係型社會。越發達的地方,越是陌生人型社會。能否藉助契約精神升級到不必依賴「關係」的陌生人社會,是市場經濟成熟的標誌。

一個社會能否建立契約精神,首先看政府,因為政府握有權力,是強勢的一方。政府違背一次契約,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假如政府始終恪守契約,民間力量誰又敢不尊重契約呢?

政府心中無賊,則天下無賊。

中國呢?企業家受了委屈,居然不敢去法院。只能像毛振華怒懟亞布力管委會、黃鳴怒懟德州市委書記那樣在風中哭泣。

6

我們真正的短板

在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的鉗制之下,中國應有危機感。但這種危機感的出口不是民粹主義、民族主義的宣洩,而是冷靜反思,知恥而後勇。

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真正值得焦慮的不是晶元,而是企業家精神的土壤。如果我們只盯著晶元,等我們搞出了晶元,科技一日千里,美國不知要搞出多少個我們看不懂的核心科技。

記住:我們真正的短板是:政府審批、教育體系、金融市場、契約精神。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勝軍微財經 的精彩文章:

小海南的大人物

TAG:劉勝軍微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