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何被當作千古第一完人?他這一舉動,避免了上百年的戰亂
在近代史上,積貧積弱的中國出了很多數典忘祖之人,同時也出了讓後人難以望其項背的人。曾國藩作為晚清的四大名臣之首,是清朝唯一一個謚號文正的漢族官員,他起初默默無聞,甚至連科舉都一連落榜了六次,卻憑著後天的韌性與悟性,不斷修心進取,終於在軍事上和為人處世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僅把洪秀全等人逼上了絕路,同時也成了同時期大多數人的楷模。
對於曾國藩的評價,蔣介石認為他是國人精神之典範,而毛澤東則覺得他是地主階級裡面最厲害的人物,堪稱完美。不過,相對這些溢美之詞來說,曾國藩的功績遠不止於此,甚至可以說今日之中國,沒有變成歐洲一樣小國林立,很大的一部分功勞可以歸於曾國藩「以大局為重」。
在此前的文章《此四人勸曾國藩反清,一人給他寫12字密信,曾國藩只用四個字回復》中,講述了王闓運、彭玉麟等四人勸說曾國藩黃袍加身的故事,而曾國藩卻始終不為所動。於是,很多人認為曾國藩雖然手裡的湘軍已經今非昔比,失去了紀律性和組織性,甚至早已被朝廷嚴密監視了,不僅周邊被部署了重兵,而且糧餉也被刻意卡脖子了,由此得出湘軍已然日暮西山,難有作為了。
從表面上看來,這種說法似乎很有道理,卻經不起推敲。曾國藩是一個不善於打仗的人,但他善於用人、善於組織,石達開就曾評價他說「不善戰,而能識拔賢將,規劃精嚴」,自從曾國藩辦團練以來,朝廷錢財早已虧空,所以曾國藩的糧餉主要靠自己籌措。而且,由於曾國藩學習明朝的戚繼光,在湘軍中大搞「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起初以500人為一營,各營頭領都直接聽命於曾國藩個人,因而「湘軍」實際上是曾國藩的私人武裝。既有糧餉,又有完全控制軍隊,曾國藩若要擁兵自重,幾乎沒有誰能阻擋。
可曾國藩卻在剛剛剿滅太平天國時,就上奏朝廷,以「湘軍作戰年久,暮氣已深」為由,主動請求裁撤近三十萬湘軍。 雖然說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曾國藩自己也覺得「大難即將臨頭,吾輩必須謹慎從事」了,但如果魚死亡破的話,就算推不翻清朝,至少也能使它元氣大傷。既然如此,在今天看來,曾國藩的做法有哪些值得稱讚之處呢?
第一,曾國藩顧全大局,而不在乎個人的私利。當時的中國,已經經歷了十餘年的太平天國之亂,人口最為集中、經濟最為繁華的江浙一帶被戰爭蹂躪成了一片廢墟,人口大大減少,如果再發動一場席捲全國的戰爭,清朝自然崩潰,而整個民族也經不起這種折騰了。尤為特殊的是,環伺中國的列強正在磨刀霍霍,這些人更希望中國一片混亂,這是歷朝歷代都沒有出現的新情況,即使曾國藩不顧個人的身後名,也不敢賭上整個華夏民族的前程。
第二,與曾國藩同時存在的還有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的楚軍等,雖然這些人都與曾國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畢竟都奉「忠君愛國」為圭臬,如果曾國藩貿然發動戰事,這些人會不會與他站在一邊很難得知,而他卻不一定有實力快速統一,所以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天下大亂,造成五代十國的「合久必分」的局面,從這一點來說曾國藩也將背上千古罵名。
由此可見,當時曾國藩的裁撤湘軍之舉,不僅保全了自己,又讓朝廷無慮,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國家和民族的完整性,實在難能可貴。
※古代此行業很受女人歡迎,是窮家女翻身的唯一辦法,跟青樓沒關係
※此人打敗了曹操、孫堅,堪稱三國戰神,卻因站錯了隊被故意忽略
TAG:咖啡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