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鈴子:評曾來德的飛白書

金鈴子:評曾來德的飛白書

曾來德,1956年生於四川省蓬溪縣。1973年入伍, 2004年轉業至文化部中國國家畫院。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現為中國國家畫院院委、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書法篆刻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館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系國家一級美術師,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目前已出版 《曾來德書法作品集》、《曾來德現代書法作品集》、《墨許山河—曾來德書法藝術·雙重變奏》、《墨許山河—曾來德書法藝術·山水四季》以及《寫無盡書》、《曾來德談藝錄》、《書法的立場》、《橫豎有理》、《書法之詩·水墨之詩》、《曾來德書畫百論》等專著。

天使的翅膀滑過青空

——評曾來德的飛白書

古法早就深入其心的書壇怪傑曾來德,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藝術的探索。他對中國當代書畫的巨大貢獻是他的飛白書。他的飛白書是天使的翅膀滑過青空留下的滑痕,是天機透露出一點點的蛛絲馬跡,是自在生命體,是萬法捨去的狀態。

一、飛白書是天機透露出的一點點蛛絲馬跡

曾來德書法的兩大技法已經到神出鬼沒的地步:內心的節奏和外在的色彩。

其一,對內心節奏的自然呈現。二,對色彩的運用。外在的意向有冷的、暖的、質感的、空靈的,你要把它們呈現和安排得井然有序,內在和諧。要讓黑白平衡,這個黑白契合你執筆甚至沒有筆,只有內心光亮的那種淡淡的光輝。這光輝在一支看似簡單的筆觸之間一揮而就,只有大師才可以做到。

對有著軍旅生涯的曾來德,在他的狂草中有一種澎湃、狂放、自由的同時,更有一種古人的優雅、節制。他對中國書法的貢獻,是書法內在的音樂性。他內心的體驗和節奏,或則舒緩而有彈性,或因狂放而在視覺上產生巨大的衝擊,或因從容因閑庭漫步而有一種空靈的傾訴。而且他的節奏不是靠外在的音樂性來支撐的,是在內心的文化自信之魂、在瀟洒、優雅、舒緩之中把內心的節奏緩緩的流出來,這是他書法打動人的地方。

藝術產生首先是人敬天,藝術到高層次是對天地領會得更多。我們看到的飛白書就是這樣的,彷彿是天機透露出的一點點蛛絲馬跡。通靈的人看到這些蛛絲馬跡就知道這是「天機」的東西。曾來德的藝術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矩」是天矩,不是說你的常人的規矩。飛白書橫空出世,它只是用它自身的呈現來告訴你。你能夠領悟就領悟,不能夠領悟它也無言,它對你就是一個陌生的存在、荒謬的存在。你對它也如是。

二,飛白書是自在生命體

書法是一種精神狀態。與巫的狀態相似,由這種狀態達到人神合一,窺見存在的真實宇宙的秘密。

飛白書的狀態是將人或則書法或則筆墨,拉入一種非常規的狀態,這就是激活,將陳舊的書法藝術激活。既有靈的閃亮,有古人的呼吸,又是尚未有過的,創造的書法。在這個狀態中書法家既是自覺的也是不自覺的。所謂自覺的是曾來德保留了自我對古往今來之書以及對我與古往今來之書的關係的清醒覺察,這種覺察比日常狀態的我更敏感更清晰、更柔和,同時也更真實。所謂的不自覺是對所要書寫的藝術品,是不能夠自我掌控的。因為它彷彿來自人神之間的溝通,自動書寫呈現,書法家變成了某種媒介、載體、某個更高的存在藉由飛白書發聲、顯形。

飛白書是存在的語言表現。但是這種語言不是由邏輯、規則所聯繫,而是由靈性來聯繫,內在的生命注入了整個藝術作品。筆與紙,黑與白,由外在的規則變成了內在的呼吸。飛白書本身變成了活的生命。在這張巨大的宣紙上,它沒有一處不生動、豐富,沒有一處不和諧、柔順,這種生命體以書法為外表活靈靈的呈現。如同維納斯從虛無的海底升起,自從它生出海平面就是一個自足的整體,自足的世界,自足的宇宙。完善、圓滿、自有,渾身散發出由內到外的自信的光輝。

飛白書藉由一張紙、一支筆、一個藝術家的精神,不是要表達外在的意義,而是內涵的意義。它其實是自足而豐饒的。飛白書的活力表現在色彩、氣韻、情緒。飛白書生命的呼吸在於內在的節奏,深沉的韻律。

飛白書生命體的存在讓我們見證了無中生有,一個自足宇宙的形成。它的存在因其充盈、鮮活、豐滿,而自成一派。

三,飛白書是萬法捨去的狀態。

藝術的入門只有皇皇惟敬。到大藝術家的階段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經過幾十年的沉澱,曾來德的藝術高度變得博大而深沉。他追求的藝術品質藝術標準跟常人是說不清楚的,你不能夠理解。他是找不到言說的。

常常聽見有人看見與古法的經驗和範式不同的書法就說:這是書法嗎?我也會寫啊!就拿起筆畫飛白,這個連「著相」都不是,你還「做相」,就更不好了。這是俗人的狀態。

以俗人的境界來窺探大師的境界。彷彿一個人永遠站在山下,用山下看到的烏雲想像山上看到的澄明寂靜。不如好好臨帖幾十年爬到山頂上去看,就一目了然。如同人問佛涅槃是什麼,他從來不跟你說涅槃是什麼,只講怎麼樣進入涅槃。一旦進入涅槃你就什麼都知道,不用別人說。這是大師的孤獨。大師的孤獨是難以言說的孤獨。

臨帖臨得像,那是古法。我們學古人的法是為了達到道。把古人的法全部會了,並不一定達到道,只能夠說提供了一個「道」的途徑。一切有為法,都要捨去。

所以許多書法家寫得很像王羲之了,但是這個也要捨去。許多人古法有了,但是還沒有放,把這個「法」放掉,不是簡單的「放」就完了。金剛經有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都要放棄,何況「非法」。有「有為法」,更準確的講還有「無為法」,就是沒有法的法,到了最高層面就是「無為法」也要放去。曾來德是萬法都在捨去了。飛白書就是已經放棄「無為法」的狀態了。

當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人就成為了孤兒,孤兒獲得了自己卻失去了超越。人被孤零零的遺棄在這個世界上,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自己誕生自己。當人生而為人,這個宇宙只有物質運動的演化,這個偌大的世界,空空如也,也只能空空如也。當相機無法照出「飛白書」的時候,這世界正空空如也。

謹以此篇短文在2018年4月28日「墨許山河」曾來德書畫藝術重慶展開幕之際,向曾來德先生致敬,向曾來德先生的「飛白書」致敬。

2018年4月23日01:25:43金鈴子於無聊齋

金鈴子簡介,號無聊齋主,家居山水之間,中國作協會員,詩人,書畫家。中國國家畫院曾來德工作室訪問學者。著有詩畫集七部。曾參加24屆青春詩會,魯迅文學院第17屆高研班學員,獲《詩刊》年度青年詩人獎,2008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第二屆徐志摩詩歌獎,第七屆台灣薛林青年詩歌獎,第四屆中國散文詩天馬獎等文學獎項。

點擊走近無聊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聊齋主金鈴子 的精彩文章:

愛情愛情,你的羽毛

TAG:無聊齋主金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