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家庭幸不幸福,看女人這一點就知道!

家庭幸不幸福,看女人這一點就知道!



作者|嬌嬌媽


來源|嬌嬌媽(ID:jiaojiaoma8)




 01 





傳說,上帝不能親臨每一個家庭,於是它派來了媽媽。




對於孩子而言,媽媽究竟意味著什麼?




著名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曾做過一個令人震驚的實驗——「靜止臉實驗」(Still face)。




在實驗之初,媽媽與孩子正常互動,孩子很開心。


                               




靜止臉實驗開始,媽媽面無表情。孩子發現了,開始想辦法引起媽媽注意。







孩子繼續嘗試讓母親和自己互動,但母親仍然面無表情,這時孩子的表情變得有些低落。







發現怎麼努力都沒用後,孩子終於受不了了,開始崩潰哭泣。







好在實驗最後,這位母親終於重新開始和孩子互動,孩子才重現笑臉。(文末可觀看完整視頻)




但實驗記錄表明:

在母親對孩子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孩子的心跳加速,體內壓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續下去,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嚴重創傷。




可見,媽媽的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深刻!




 02 




台灣心理學博士洪蘭曾說,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然而,讓媽媽做到情緒穩定、笑口常開,並非易事。




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是很多家庭的現狀。




上廳堂,下廚房,做家務、帶孩子、照顧老人,工作和家庭忙得連軸轉.......




埋在媽媽身上的「情緒炸彈」實在太多。




但,最讓媽媽們糟心的,不是邊帶孩子邊工作的辛苦,而是爸爸把媽媽為這個家付出的所有辛苦和努力,都視為理所當然的,甚至有些爸爸還視而不見。




記得在節目《媽媽是超人》中,沙溢和胡可爆發過一次爭吵。




在胡可訴說著自己又要當媽又要顧及工作的難處的時候,沙溢一臉茫然地說:「我沒給你這麼大壓力呀?」




胡可哽咽著反駁到:「這些事情本身一點都不辛苦,最辛苦的是你的態度。」







可見,一個家庭里,媽媽的情緒,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丈夫的態度。




如果爸爸在家庭中對媽媽的態度是愛與包容,是理解與欣賞,是主動承擔家務和耐心交流,那麼媽媽的臉上必定會經常掛著笑容。




反之,倘若爸爸在家庭中對妻子的態度只有刻薄與猜疑,把妻子當保姆,讓妻子獨自操勞,沒有半分的體貼與尊重,那麼媽媽的臉一定會日漸失去光澤,更別提所謂的笑容了。




想要收穫一個快樂的孩子,先培養出一個快樂的媽媽。想要媽媽的情緒好,先要做一個合格有擔當的爸爸。




 03 




當然,除去爸爸的態度和表現外,媽媽想要保持好情緒,仍需具備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




努力提升自己的幸福度,是自我調節、化解負面情緒的好方法。比如:






  • 適度自私一點




台灣金牌主持、三個孩子的媽媽小S曾說:足夠「自私」,才會快樂。




「當你真的讓自己過得開心之後就會發現:你的親人和家庭,你周圍的世界,並沒有因為你的』自私『而變得糟糕。




相反,正因為你活好了自己,他們才分享到了你帶來的那份快樂、幸福和成功。」




不擅長做飯,她不會強迫自己「拴住男人的胃「,而是打扮得美美的和老公一起享受阿姨做的飯。




熱愛工作,她就不強迫自己成為一個全心全意帶孩子的媽媽,生完孩子就積極瘦身復工。




媽媽們適當自私一點,懂得愛自己、取悅自己,才能獲得更多的快樂。只有自己快樂了,才能把快樂傳遞給家人。






  • 適度懶一點




見過很多全職媽媽,整日與柴米油鹽打交道,又或者在家務、孩子和照顧老公之間忙忙碌碌,但日子卻仍舊過得一地雞毛。




長期處於生活繁雜瑣事中的人,心神勞累,更容易因為小事而發脾氣。




在家務方面,鼓勵要求丈夫分擔;在照顧孩子方面,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利用騰出的時間和空間,做做面膜面、美甲抑或去看場電影、買件衣服,絕對是是排除負面情緒干擾的最佳辦法。






  • 維持自己的社交圈




很多媽媽們在結婚生子後就自動關閉了自己的社交圈。




但當你對家庭、對孩子感到疲憊、倦怠的時候,你的社交圈是唯一能夠讓你短暫跳出枷鎖、尋找到共鳴的地方。




遇到壞情緒,不妨約閨蜜、知己出來傾訴吐槽一番,這樣才不會輕易被生活煉成怨婦。






  • 療愈心中曾受過傷的小孩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說過,每個成年人的心目中都曾住著一個小孩。童年期受過創傷的成年人通常會無意識把原生家庭受到的傷害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這意味著,如果媽媽曾經在原生家庭里被壞情緒籠罩,那麼媽媽可能也會控制不住的把這種情緒傳遞下去。




所以,媽媽在撫養自己的孩子之前,要先去療愈自己內心的小孩,跟小時候被壞情緒纏繞的自己對話。




只有媽媽內心的小孩得到療愈,媽媽才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撫育好自己的下一代。




 04 




教育專家喬艷坤曾說:

「母親是大地,爸爸是大樹,孩子是枝芽。家庭教育其實並不需要父母多麼的「優秀」,一個有著平和態度,情緒穩定的「正常」媽媽,就是孩子最大的福氣。」




育兒等於育己,孩子的成長之路,也是父母的修行之路。




願我們在情緒管理這門人生的必修課上,能夠早日修鍊成功,給孩子、給丈夫、給未來,一個更美好的自己。






靜止臉實驗完整版




註:所有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這一次

我們

用另外一種形式來送書


書的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規則如下:




1、邀請好友進行助力,完成後即可兌換獎品!趕緊行動起來吧。


2、每個星期開展一次推廣活動!獎品每期都不一樣。總有一款,是你喜歡的。




即刻掃碼報名參與


??



即刻掃碼報名參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一定要支持「減負」?背後真相竟是······
說說那位大語文網紅名師「竇神」,為什麼他的課讓孩子瘋狂打call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