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茶痴」到「茶痴」

從「茶痴」到「茶痴」

其實我就是一個茶痴,對茶一竅不通,也不感興趣。剛到政和的那段時間,很多人邀請我喝茶,我都會婉拒地說「我江西人,不愛喝茶,給我倒杯水就行」。至於白茶還是黑茶、有沒有「功夫」,我啥都不懂,就知道辣木茶是好東西。

改變我的是一位老人家和兩本書,把我從白痴型的「茶痴」變成痴迷型的「茶痴」。

去年的這個時候,一個周末,我騎著摩托車沿李屯洋村的機耕道走走,本是去看看鄉村景色,找些野生的蓬蘽資源;後面來到一片茶山,看到位老人家在採茶,我就上去跟他聊了聊。他跟我說老兩口采了一上午還買不到50塊錢,年輕人都沒人願意種茶了;他還跟我算了下種茶的帳,要掙錢確實比較艱難。當時我感覺不對啊,我們買的茶一斤都要一兩百至少啊,4斤茶青做一斤茶葉,折算下來茶青也要20元/斤打上啊,怎麼會是老人家說的只有1.8元呢,而且還是春茶啊?如果按照老人家說的那樣,那茶產業過幾年就後繼無人啦。我覺得我要弄清楚這裡面的問題,從那時起,我開始喝茶了。後來我有找了幾個茶農和村幹部了解了些情況,走訪了幾家茶葉加工廠和大一點的茶葉企業,還跑到茶青收購點去學怎麼辨別茶青的好壞,怎麼給茶青定價;到很多店鋪幫忙撿茶針。就這麼痴痴地跑了個把月。

有一次掛友介紹我認識了楊揚女士,她贈送我一本《政通人和茶話》,那裡講述了很多茶的文化和故事,這讓我了解很多以前不關注的事情;看完後我都能聽明白大家在談論茶的時候講的很多內容;也明白了為什麼農戶的茶青那麼便宜,而我們買到手的茶葉不那麼便宜。如果說《政通人和茶話》給了我對茶的感性認識,那麼和陳常頌先生的交談及他的書《中國無性系茶樹品種志》引導我理性地認識茶和茶產業。那段時間,我經常喝著白茶,聽著茶的故事,看著茶的書,一副茶痴的樣子。

現在我還在「痴」著茶,不過不是痴感性和理性,而是痴「怎樣能讓茶農的利益得到保障?」「有什麼辦法能讓政和茶葉再現輝煌?」所以,我們極力對接了韋思國瑞公司的「共享白茶」項目,通過引進新自然農法栽培技術,打造生態茶園,提升茶葉品質;通過農戶種植,公司指導,定向收購的形式,確保茶農利益;通過農戶加入合作社,公司注資的形式,解決基層產業發展的資金瓶頸;通過共享模式和大數據,推廣和消費茶葉;在不久的將來,您就能喝到物美價廉、安全健康的政和白茶。

類似的「項目茶痴」在政和不止我一個,他們痴痴地跟在投資方後面,把一個個項目對接過來,一批批茶商對接進來;央視來宣傳啦,茶的活動搞起來啦,項目開展的如火如荼。最高興的是茶農,今年鐵山的茶青最高賣到75元/斤,前段時間倒春寒的時候還能賣到30多40,連二十來歲的小夥子都騎著摩托車上山採茶青。茶葉有希望啦。

我原以為我已經完成了茶痴的轉型升級,但是晚上和大家喝茶的時候我發現我現在應該是兩個「茶痴」,而且今後還會更「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千言萬語一句話,請你到永修「吃茶去」
別喝了不少茶到最後根本不懂茶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