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藥酒已涼涼,下一個涼的會是誰?
「每天兩口,把病帶走。」 這段曾經每天被無限洗腦N次的廣告,終於在一位廣州醫生一篇文章的聲討下成為過去。
2017年12月,擁有麻醉醫學碩士學位的廣東醫生譚秦東發表了一篇名為《中國神酒「鴻茅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文章,被內蒙古涼城警方以「損害商品聲譽罪」跨省追捕。
逮捕通知書
在經歷三個多月的牢獄之災後。4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等指令涼城縣人民檢察院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並變更強制措施,發酵了四個月的「鴻茅藥酒」案以譚醫生的取保候審告一段落。
譚秦東(左右是一個人)
就在21日,曾在2017年、2018年兩度入選「國家品牌計劃」的鴻茅藥酒,終於被央視下架。可以說,鴻茅藥酒這次算是真的涼了。
可以說,「鴻茅藥酒案」刷新了中國商界營銷環境的底線,再一次證明了保健藥品假象。可謂好一群厚顏無恥之人!
回顧案件本身,不難發現大家對其抨擊的主要有兩點:一、鴻茅藥酒的虛假廣告;二、鴻茅藥酒難以撼動的背景關係。一家製藥企業可以對葯監局2630次的違法通告於不顧並且在此期間獲得非處方葯許可,在文章出現只有數千點擊量之時可以派本地警方跨省抓捕,這樣的背景與實力讓我想到我的一位大哥。
社會人,打擾了。
當然,如果說一家企業沒有點背景也是不可能。不過最要命的是,鴻茅藥酒的虛假廣告實在是太不正常了。本來只是像保健品一樣的藥酒飲品,非得吹的說和「印度神油」一樣,還啥子「每天兩口,把病帶走」。不過不得不說人家也厲害,可以把非處方葯許可拿到手,並且籠絡一大群「專家」們為其正名,怕是奧斯卡缺你個影帝吧!
「67味藥材能治47種病症」,看到鴻茅藥酒的說明書真的是被嚇一跳,一瓶藥酒可以治那麼多病,怕不是加了聚能環,一節更比六節強吧!
不過我看到這適應症可以治療脫髮,本來是想去試試看,可一看到這董事長的「大燈泡」,我想想看還是算了,要麼是這葯沒用,要麼就是這董事長喝多了。
不過,回過頭看看,怕是過分宣傳的不只有「鴻茅藥酒」一家吧!根據某統計公司數據顯示,2017年電視廣告增幅前十的品牌之中,八家都是藥品。
其中除了鴻茅藥酒,還有大家熟悉的陳李濟、香丹清、養無極、曹清華、葛洪,最熟的莫過於匯仁腎寶片。
這些葯的療效和廣告宣傳是否一致、是否有過分宣傳的現象根本無處得知。不過,我啥時也沒見過頭孢、阿莫西林、青黴素之類真正管用的葯打過廣告。某某牌頭孢,一粒頂兩粒?
關於醫療虛假廣告的新聞也不止一次了,去年「莆田系」事件不就是最好的警鐘嗎?年輕的魏則西身患絕症,相信了百度和央視的報道,得知「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可以治病,花了20多萬結果換來一句「概率事件」,到最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又一條生命被該死的虛假廣告給「醫死了」!
廣告的本質就是一種信息傳播媒介,主要負責將產品信息傳播給所需要的受眾。通過二級傳播或者擬態環境來告訴坐在屏幕前的人你需要這個,勾起你購買的慾望。但是,藥品和一般的商品是有一定差別的。葯畢竟是拿來治病救人的。吃壞了東西頂多就是拉兩天肚子,可是吃錯了葯,說不定小命玩完了!
藥品不是不可以打廣告,而是不能胡亂打廣告。虛假宣傳的藥品廣告一但在公眾之中形成負面影響,相信你的葯,結果吃了你的葯一點效果也沒有,同時還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是廣告值錢還是一條人命值錢,所有醫藥廠家自己應該好好掂量掂量,別光顧著賺錢昧了良心。
我應在江湖悠悠,飲一壺濁酒,醉里看百花深處愁。
看到了鴻茅藥酒,喝了一小口,最後落得牢獄之災。
撰稿:束負
編輯:徐爽
加關注
微信號:腦闊有料
TAG:腦闊有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