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如是對我,是感情缺失還是自私?

你如是對我,是感情缺失還是自私?

相信很多80後90後都聽過父母類似的話:「你現在多幸福,爸爸媽媽小時候怎樣怎樣,你不好好學習你對得起誰?」

我本人就是在這句話中茁壯成長的,我相信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

首先,要相信一點:

自私,冷漠不是所有解釋的終點。而是你對愛所附帶的責任感到恐懼,而這種恐懼恰恰說明了題主是一位有責任感的人。否則誰會對自己不在乎的事情感到恐懼呢?

其次,更要相信:

從父母的生長環境,教育經歷來看,他們只是和大部分父母一樣,產生了愛是有代價,是有附加條件的想法。這就像你愛上一個人,你就會對這個人有各種各樣的要求,父母也是一樣。只不過這種愛的附加值在與自己孩童時期的對比中,變得更有價值,需要更大的要求來交換。但父母是個普通人,大愛無痕這種並不是那個年代的主流思想(到現在也不是)。事實上,你的父母可能認為,只是要求你好好學習,已經是最低的要求的。這一點要理解,因為父母很有可能在孩童時期沒有獲得你這麼多的愛,反而要很早就承擔起養家糊口的重擔。從父母的角度看,這時候,他的孩子是幸福的。

理解自己,理解他人。

『』愛是有附加條件的,是伴隨著各種要求的。 『』

以上這種邏輯的最大問題,就是讓人產生了對他人好感和愛意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並非針對他人愛意本身,而是針對愛所伴隨的附加條件和要求。這種感覺邏輯並不是完全錯誤,因為確實很多的人的愛是有要求的,無論人們將愛形容的如何無私,現實中的愛往往是伴隨著各種要求和附加條件的。當然我這是一種消極的邏輯,是不利於我們面對和接受他人的愛的。

這種邏輯的產生,則很明顯是由於家庭教育,在能夠感受到長輩對自己的關注與愛的同時在家人一遍一遍的強調中確立的家人的愛是有條件的,而這種條件給人帶來的壓力是巨大的。這種壓力使得題主家人的愛變得燙手,變得讓人想要逃避。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當一個事物讓我們感到痛苦,那麼無論這個事物本身有多美好,我們都會選擇遠離。

但是這種心態很可能會導致以下幾種結果:

1. 孤僻,事實上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與他人保持距離,我就不用冒險承擔他人的要求。

2. 缺乏信任感,他人的愛只是實現對自己要求的一種虛偽的託詞。

孤僻的最終結果一定是孤獨,而孤獨則不只是心理狀態而是變成一種生活狀態。這會導致社交能力下降。若無一技之長,則會在社會上產生嚴重的受挫感,影響自信,從而變得自卑。

缺乏信任感則會在家庭生活中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導致無法在正常的家庭生活中獲得安全感,變得多疑,猜嫉,進而影響家庭穩定。

想要逐步擺脫這種不良心態,不妨:

1. 承認愛是帶有附加條件的,事實上當答主愛上別人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的對對方有要求,這是公平的。無私的愛之存在在小說也虛幻中。

2. 愛的附加條件大多數情況下,對自身都是有益的。比如題主家人要求題主好好學習,事實上也是在提升自己。

3. 與其等待被拯救,不如做個拯救者。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給自身生活造成的影響,並積極的面對這些問題,嘗試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年書城 的精彩文章:

TAG:十年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