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史上一段風雅趣事 「巧取豪奪」的由來
「巧偷豪奪」,一般都說作「巧取豪奪」。「巧取」,玩弄各種花招騙取;「豪奪」,使用蠻橫手段來強搶。這個成語比喻用卑鄙的手段佔有別人的財物或權利。
其實這原來是書畫史上一段風雅趣事。 宋朝著名的書畫家米芾,其書法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蘇東坡盛讚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 米芾精於書畫鑒定收藏。但是,他最不足為外人道的地方,就是常常用「調包」這種欺騙手段,「偷」取名貴字畫。 平日,只要聽說誰家有名貴字畫,他就千方百計把它借來,說是觀賞,其實是臨摹。他可以臨摹得到和原作一模一佯,以假亂真,然後把臨摹品還給人家,自己留下真跡。有時他甚至把原作和臨摹品同時給原主挑選,原主往往辨別不了,大呼上當。米芾非常喜愛唐朝沈傳師的書法。他在長沙做一個小官時,聽說某寺有沈傳師的真跡,便求寺院借觀。不曾想,米芾借到手,居然乘寺院不備,竟攜此帖揚帆而去。寺院將他告到官府,米芾仍然抵賴不還。一日,米芾和蔡京一起乘船遊玩,蔡京取出一幅謝安的《八月五日帖》讓米芾看。米芾見了極為興奮,因為十四年前他也曾見過此帖,只是當時囊中羞澀,一直懊悔不已,不承想今日再次見到,喜不自勝,愛不釋手,當即要求蔡京將此藏品送給他,或與他交換。他苦苦哀求,蔡京面有難色。沒料到,米芾突然躍上船舷,大聲說:「你若不給我,我不如跳江死了算了。」蔡京見狀,只得把此帖送給他。米芾就用這樣的方式「奪」得自己喜愛的書法。 周煇(宋朝人)編撰的《清波雜誌》把米芾這種伎倆叫做「巧偷豪奪」。就連大文豪蘇軾在《次韻米芾二王書跋尾》中也譏諷他「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痴虎頭。」 。」(晉朝畫家顧愷之,小名虎頭。)
米芾個性怪異,喜著奇裝異服,嗜潔成癖,喜歡石頭,稱石為兄,抱石而眠,被人稱為「米顛」。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
TAG: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