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話題類產品全景觀察:資訊端開始做淺層社交,哪些產品小心思可以借鑒?

話題類產品全景觀察:資訊端開始做淺層社交,哪些產品小心思可以借鑒?

「新聞資訊類客戶端最終都將走向社交」,鳳凰新聞客戶端總經理岳建雄曾經提出這樣的觀點。知乎的「想法」、今日頭條的「微頭條」……資訊產品紛紛上線輕量社交功能,都有什麼新打法?

不社交,無新聞?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從資訊端的淺層社交入手,帶你來看國內外的資訊端產品如何掀起社交新變局。

類微博/即時匿名/線下社交

國內資訊新打法

近幾年在國內,各大資訊應用紛紛推出社交板塊,從類似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的輕量社交,到即時的匿名聊天功能,再到利用線下社交導流,新打法令人目不接暇。

類微博的輕量社交

今日頭條以演算法個性化推薦起步,也曾經嘗試大舉進軍社交領域。早在去年4月,今日頭條APP正式上線「微頭條」,允許用戶關注其他用戶、發布短內容。隨後,今日頭條還公布了「千人百萬粉計劃」,宣布在2018年將拿出400億流量補貼創作者,以扶持1000個百萬粉絲級別的賬號,幫助優質內容生產者加速積累第一批粉絲。

與「微頭條」類似的是知乎的「想法」功能。早前知乎的核心內容是關注人的時間軸動態,去年8月,知乎強化了輕量社交的屬性,在底部添加了「想法」一欄,鼓勵用戶記錄碎片靈感和日常心得。

據負責「想法」功能的知乎產品人員的說法,「想法」的特色在於「轉發」時的單層平行結構,即不論經過多少次轉發,都可以保證完整的信息呈現;另外,不同於其他平台的「點贊」,知乎「想法」表示贊同的功能名為「鼓掌」,更加輕量,也包含了更多的價值取向意義。

為了推廣這一功能,知乎曾經推出「十萬想法攻佔地球」的策劃,計劃收集十萬個有價值的想法,放置在虛擬地球的各個角落,以供用戶未來留念。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想法」最初吸引活躍用戶的並不是這個策劃,也不是頭部用戶生產的優質碎片內容,反而是從用戶@S翡翠哥的一條抽獎博開始,大V們紛紛玩起了轉發抽獎,帶動「想法」的日活。

即時匿名社交

作為精準個性化資訊定製的客戶端產品,「即刻」APP具有天然的興趣社群優勢。早期即刻APP的功能類似於內容訂閱工具,但如今,即刻的定位是「專註於興趣內容的社交媒體」,其主要內容生產分為兩部分,一是訂閱主題,二是社交信息流。用戶可以生產、消費或分享一切有意思的內容,他們能夠隨時追蹤細分主題內的最新資訊,也可以發布個人動態,或關注其他用戶發布的時間軸動態。

不僅如此,即刻還嘗試推出匿名社交功能。今年情人節,即刻APP上線了為期兩周的「假裝情侶在線聊天」功能,用戶可以通過系統配對,隨機發起匿名的角色扮演聊天。就在3月,即刻APP又推出了「三人匿名聊天室」,每位用戶每天有5次發起聊天的機會,隨機匿名進入一個三個人的聊天頁面。單次聊天時長被控制在300秒之內,如果對另一方感興趣的話,則可以在聊天結束後「以真面目示人」,公開自己的即刻ID。

這種社交嘗試同時形成了內容的二次輸出,即刻官方建立了「晒晒三人匿名群聊」的話題廣場,用戶可以將有趣的聊天內容分享至廣場。但不幸的是,「如何避免一段尬聊」、「怎麼沒有人說話?」仍然是用戶最大的困惑。

線下社交導流

今年三月,趣頭條一鳴驚人,成了「流量下沉、降維打擊」的代名詞。這個資訊類應用的創新之處並不在於其內容質量和分發機制,憑藉「網賺+演算法分發」,利用底層流量人群的社交關係網路,就成功完成了線下推廣。

在趣頭條上,用戶可以通過閱讀、評論、轉發新聞至微信朋友圈等一系列平台規定的行為路徑獲得現金收益。趣頭條的另一特色即是「收徒模式」,用戶如果利用自己的邀請碼邀請下一位用戶註冊,就相當於收了一位徒弟,不僅可以獲得現金收益,還可以「分紅」徒弟的收入。當徒弟獲得徒孫「進貢」一定數目後,師父也能獲得平台的獎勵。

真金白銀的刺激下,趣頭條利用用戶的個人朋友圈和現實社交網路迅速完成了裂變式的營銷推廣,在短期內就收割了三四線城市的大批流量。去年7月,趣頭條周年慶舉辦的暑期推廣活動里,第一名以2578個有效徒弟的成績獲得了3.6萬元獎勵。

擴列/細分/技術向

國外資訊產品的社交延伸

在國外,資訊類產品的社交延伸發展也是風生水起,最成功的例子莫過於Reddit。全媒派往期文章《外媒如何讓讀者為內容造血?最強案例解析Reddit的2.5億月活神話》曾經詳細解析Reddit基於社群和用戶的內容生產模式,在社交粘性的幫助下,這個充其量只能算是電子布告欄的資訊產品,成功擁有了2.5億的月活用戶。

不止是Reddit,海外資訊產品們大顯神通,將社交糅合至自己的產品理念中,各有各的新玩法。

社交整合擴列

被視為個性化演算法推薦鼻祖的Flipboard,成立初期的主要形態就是抓取聚合各大社交媒體資訊,生成社交雜誌APP。幾年過去,資訊產品依託各家社交媒體大做文章,方式早已不止整合內容這麼簡單。

Kite APP的設計理念和名字一樣,正如風箏需要大風助力才能起飛,人也需要來自社交好友的風。一反演算法推薦,Kite APP用戶的信息流主要來自兩處,除去編輯推薦的內容之外,便全部來自於關注用戶或其他社交媒體上的朋友所分享的新聞資訊:因此Kite也被稱為「資訊類產品中的Instagram」。

Kite的本質是一款移動新聞聚合瀏覽器,即以用戶為圓心,以社交為半徑,聚合來自各個新聞網站和社交平台的資訊。為了隨時利用用戶的碎片時間,Kite專門推出了離線緩存功能。當手機斷網時,Kite進入「地鐵模式」,但用戶仍然可以閱讀此前閱讀列表中的文章。

職業社交領域的拓展

不同於Kite在日常社交領域內的拓展,一些專註於提供行業資訊的產品更加側重於「有用的社交」,而非娛樂向社交。早前LinkedIn收購博客平台Pulse,又開發出了新玩法。Pulse目前被視作個性化的內容社區,每周發布15萬篇以上的帖子,訂閱者超過了100萬人。

Pulse的真正神奇之處在於,它利用LinkedIn的社交資源,共劃分出85個熱點話題頻道,用戶不需要訂閱,便可以閱讀定製的個性化行業新聞。不僅如此,基於用戶的LinkedIn信息,Pulse可以直接向用戶推送提及關係網中其他人的資訊。此外,用戶還可以自主生產內容發布博客,優質內容可以獲得編輯推薦,進而推廣自己的LinkedIn賬號。

另一個APP也將LinkedIn作為產品的附加元素,Nuzzel是一款為職業人士提供定製新聞資訊的產品,在2016年同時獲得了《紐約時報》、《泰晤士報》和Google Play評判的年度最佳應用。

Nuzzel允許用戶同步其他社交平台如Facebook、Twitter上的好友,關注他們閱讀的新聞之外,同時也在「朋友之友」的頁面上展示間接朋友圈的興趣內容。同時,Nuzzel通過對其他新聞媒體和社交網路信息的掃描,可以為用戶提供個人行業內的每日簡報,也可以向用戶發送特定主題的行業報告,甚至可以批量向整個工作團隊提供實時信息流和行業資訊。

技術向社交延伸

除了細分社交領域之外,資訊類產品還能怎麼玩?技術向的社交延伸,直接顛覆了傳統的資訊推送方式,打造了「新聞+交互」的對話體資訊應用。

全媒派往期文章《Quartz推未來感新聞App:把推送變「聊天」,老外們都愛死了》曾經介紹Quartz推出的互動聊天式新聞應用,一改傳統的新聞消息推送提醒,它以聊天信息的形式為讀者推送新聞。

Quartz在聊天對話框中梳理出新聞的梗概,並讓用戶決定是深入了解還是跳到下一則故事。如果用戶選擇詳細了解,就會有更多對話框彈出來,有時還有gif和表格,讓用戶能清晰直觀地了解新聞,這些新聞有的是Quartz網站的獨家原創,有的則來自其他網站。

利用交互技術,資訊類應用也能打造出「偽社交」的對話氛圍。有讀者評論道,與Quartz的這款新應用對話,就像在和一個聰明而語言樸實的朋友聊天。

類微博、匿名聊天、線下社交導流……新聞搭載人際網路,深入細分的社交領域,再次整合構建了新的信息分發與生產方式。新聞資訊類產品正在面臨社交重塑嗎?也許,資訊端正在成為你的下一個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媒派 的精彩文章:

假新聞風浪翻湧!紐約智庫D&S權威研究,梳理四大應對策略
內容業精英搜索指南:找到打天下的神助攻,全看這19個捕手策略

TAG:全媒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