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名考生成績相同,誰當狀元?趙匡胤說:你們打一架

兩名考生成績相同,誰當狀元?趙匡胤說:你們打一架

中國的科舉考試從隋朝開始施行,廢除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施行的九品中正制。無論是漢朝的察舉制還是其後的九品中正制,一直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一直佔據高位,因為二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由官僚系統來推薦合適的官吏,他們所推薦的人當然是自己人,或者直接推選自己家族的子弟,或者相互推選對方的親屬。

這種選官方式發展到極致,就造就了魏晉時期的門閥政治,一個人只要是名門望族出身的,只要一出世,就能當官。王羲之一輩子只會寫字,從來不懂帶兵打仗,但是朝廷照樣封他做右將軍。而普通家庭出身的寒門子弟,則一輩子沒有出頭之日。

有鑒於此,隋朝開始施行科舉考試,但是隋唐兩代,科舉考試仍非常不完善,門閥世家的勢力依舊強大,通過科舉進入官場的寒門子弟依然是鳳毛麟角。北宋建立之後,太祖趙匡胤極為重視科舉,先後頒布了多項改革措施,比如他認為明經科考試不過是考核考生們的背誦能力,作用有限,於是下旨同意那些明經科考試不過關的考生可以進行複試。

同時,趙匡胤對於那些士大夫家族出身的考生非常敏感,生怕又出現那種官官相護,任人唯親的局面。比如曾經在陳橋兵變中立下大功、又先後擔任過禮部、刑部、戶部尚書的陶谷,他兒子參加科考時考取進士,就被趙匡胤糾了出來,他說:「陶谷平時工作忙,哪有工夫管教兒子,他兒子成績到底行不行?」下令複查,由此形成定製,凡是官員家屬參考的,一律由中書省組織複查。

趙匡胤如此重視科舉考試,因此對於科考的最後一關殿試,他的要求就更高了。比如乾德六年(968年),翰林學士李昉主持貢舉,馬上有人舉報他徇情枉法。趙匡胤主持殿試,果然發現李昉錄取的進士存在問題,於是重新選拔,李昉遭到貶官,全國震驚。

即使是這樣嚴肅的科舉考試,依然出現過一些詭異的事情。開寶八年(975年),趙匡胤主持殿試,這次的考試競爭異常激烈,趙匡胤非常高興,覺得國家人才濟濟。等到了點狀元的時候,出問題了。兩名考生,一個叫王嗣宗,一個叫趙昌言,兩人表現都非常優秀,殿試成績都很好,各方評價他們的成績居然並列第一。

趙匡胤當面叫他們前來問話,他們也對答如流,表現不分軒輊。老趙犯難了,到底選誰當第一呢?想來想去,想出一個損招。老趙畢竟行伍出身,心想這兩人文才既然相當,就拼武功吧,誰更能打就挑誰當狀元。

於是講武殿上,當著皇帝和百官的面,兩個文弱書生捲起袖子打了起來。幾個回合打下來,二人不分勝負的時候,王嗣宗猛然一拳打到了趙昌言的腦門,趙昌言的帽子被打了下來(《涑水記聞》:嗣宗毆其襆頭墜地)。趙昌言是個禿子,帽子掉下來後,一個大禿瓢彷彿100瓦的大燈泡,照的整個講武殿亮堂堂的。王嗣宗馬上跪倒,向趙匡胤報告:「陛下,我贏了。」

趙匡胤哈哈大笑,當即定王嗣宗是狀元,趙昌言第二。趙昌言躺在地上哇哇哭,後悔當初光念書了,沒好好練練拳腳。

王嗣宗靠著拳腳功夫拿到了狀元,頗讓一些人瞧不起。宋真宗年間,大才子种放歸隱山林,王嗣宗任職長安,种放對他相當無禮。王嗣宗大怒,种放就說了一句話:「你不過是一個靠打架打出來的狀元,算什麼東西。」王嗣宗當場吃癟,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老土的私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翻一回牆,抹一身香,看泡妞高手如何搞定宰相的女兒
襄陽城下,楊過殺了蒙哥,《元史》說,死的不是地方

TAG:第一老土的私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