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集團化」能否解西部職教發展難題

「集團化」能否解西部職教發展難題

「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出的目標。然而,當前不少西部地區職業院校特別是中職學校還在「單打獨鬥」,在生源爭奪、畢業生就業、改革發展等方面面臨諸多困難。

為破解這些難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從3年前開始,便以昌吉職業技術學院為龍頭,率先推行職教集團化發展模式。如今,這個職教集團的「日子」過得怎樣?職教集團化能否化解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發展難題?帶著疑問,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集團化」後如何避免「各走各路」現象?

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西部地區職業院校面臨的產業環境較弱,企業塊頭小,用人需求也沒有那麼旺盛,經濟結構調整總會給校企合作帶來影響,給職業院校造成不小的壓力。如何改變這一局面?昌吉州黨委、政府經過認真思考,給出了「集團化辦學」這個答案。

組建職教集團看似不難,把學校、企業等叫到一處,開個會、制定個章程、發個文件就行了。但這樣的職教集團在實際運行中容易出現「各自為政,各走各路」的情況,其背後的癥結在於體制機制。

「職教集團化首先要破解體制機制藩籬。僅靠職業院校、企業及行業參與還不夠,必須要由政府來推動。」昌吉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馮國凡說。他所在的學院,正是昌吉職業教育聯盟發起單位之一。

2014年,自治州黨委、政府提出了把昌吉州建成新疆職業教育先行區的戰略部署。該州隨即啟動了職業教育聯盟組建工作,先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並決定每年劃撥1000萬元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方式支持職教集團發展。

馮國凡介紹,過去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構建的職教集團,是以互利互惠的合作為基礎的。這個基礎一旦被削弱,集團運行就會出現困難。

針對這一癥結,昌吉州在推進職教集團化之初,就通過政府參與和積極推動,把各方力量緊緊凝聚在一起。

特變電工自控設備有限公司是昌吉職教聯盟的理事長單位。公司副總經理王寶忠說:「過去,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和職業院校聯繫最多,因為我們需要畢業生。組建職教集團後,企業的工程師、專家、生產部門等,都與職業院校建立了緊密聯繫,全方位參與職教發展。」

深度參與讓特變電工嘗到了甜頭,王寶忠對此深有感觸:「只有深度參與到職業院校發展中來,把企業的文化、理念、先進技術等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才能培養出我們需要的技術人才。」

職教集團能否走出「幾分鐘熱度」困境?

受多種因素制約,西部企業的發展總會遇到各種困難。如何激發西部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經營和維護集團的發展很關鍵。」馮國凡說。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昌吉職教集團內的職業院校都能積极參与昌吉州產業規劃,第一時間掌握髮展動態、作出前瞻性布局,不僅為專業調整和學科規劃創造了條件,也為推動職教集團發展奠定了「話語權」。

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馮國凡瞭然於心:「『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為自治區、昌吉州開放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這些重大發展戰略的實施,要求強有力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需要教育鏈和產業鏈的有機融合,這是職教集團發展的機遇。」

昌吉職業技術學院把了解到的信息及時與特變電工進行交流,雙方共同探討如何搶抓機遇。這讓包括特變電工在內的企業深刻感受到職業學院與自己同為一個整體,它們對職業教育的看法發生了改變。

3年探索,跨體制資源整合和配置的思路不斷推進。截至2016年底,職教集團融合疆內外企業數百家,以及昌吉州發改委、教育局、人社局、煤炭局、民政局、旅遊局等政府部門,新疆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昌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產業園區,奇台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等新疆和內地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學會協會等相關單位50多家,簽訂對外合作協議書240份,派出科技特派員、技術指導人員118人次,將校企捆綁在一起,形成了合力。

集團化帶給企業的改變是巨大的。過去,昌吉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訓耗材都要自己購買,現在在職教聯盟內,作為成員的慧爾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能給學生提供。每年500名學生實訓後,80%都能拿到中、高級工證書,畢業後格外「搶手」。「集團內,我們願意為職業教育發展貢獻力量。」慧爾農業生產管理部經理余建民說。

馮國凡認為,職業院校資源建設也調動了集團內企業的積極性,讓集團化辦學告別了「剃頭挑子一頭熱」現象。他舉例說,過去買來焊條,學生實習焊接出的產品是廢品;現在實現生產型實習,生產材料變成企業的,生產的是產品、商品。把消耗型實習變成生產型實習離不開企業的參與,這個過程實現了學生、教師、學校、企業四方面的共同提升。

產教融合也實現了集團化就業,集團內企業優先選擇錄用集團內職業院校學生。得益於此,昌吉職業技術學院就業率連續8年在全疆高校中位列前三名。

職教集團內部怎樣實現差異化發展?

對職業院校來說,生源爭奪戰總是異常激烈,昌吉州的職業院校也年年面臨「招生仗」。但自從昌吉職教集團成立後,這種狀況得到了根本改變。

「我們實現了集團內統一招生,告別了職業院校間互相搶生源的局面。」馮國凡說。

「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知名度,昌吉職業技術學院都遠遠超過我們這些縣裡的中職學校。和他們競爭,我們沒有多少優勢。」集團成員之一、呼圖壁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李大江說,「如今好了,集團內部以昌吉職院的名義招生,然後將學生根據專業設置需要再『送』給我們學校。」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瑪納斯縣。職教集團根據瑪納斯縣中職校的師資情況,由昌吉職院安排400名少數民族學生到該縣中職校讀預科。根據職教聯盟確定的培養方案,學生在各縣中職校學習一年到一年半,再回到昌吉職院進行培養,實習實訓和就業均由昌吉職院統籌安排。這樣一來,所有聯盟校都受益。

「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良性和可持續,我們不能僅僅顧自己學院的發展,而忽視各縣域中職校。」馮國凡說,「各唱各的『獨角戲』,惡性競爭、強者通吃,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環境就會被破壞,這對誰都沒好處。」

西部地區的職業院校專業相似度很高,難以實現差異化發展。昌吉職教聯盟成立後,對集團內的專業設置進行了調整。

職教集團對全州各中職校的發展方向進行了精心謀劃和大刀闊斧的改革。過去,由於各縣中職學校自我發展,開設的專業大而全,哪個專業火就開哪個專業。這造成了一所縣域中職校往往有一二十個專業的情況,專業不僅散而且弱。聯盟成立之後,昌吉職業技術學院組織專家,對聯盟內的中職學校進行深入調研,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對中職校專業進行大膽調整,該砍掉的一個不留,該發展的辦好辦大辦強。

例如,呼圖壁縣中職校的烹飪工藝專業比較強、師資力量足,而瑪納斯縣中職校的烹飪專業則相對較弱,職教集團便「砍掉」瑪納斯縣中職校的烹飪專業,轉而支持呼圖壁縣中職校的烹飪專業。

馮國凡告訴記者,職教集團實現了對區域內職業教育的重新審視和布局規劃,破解了縣域中職發展「規模小」的難題,實現區域性職業教育的捆綁式發展,形成以示範性職業院校為龍頭,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學運行管理均由示範校引領和帶動的目標。

「一起宣傳、一起招生,然後按照專業不同,把招來的學生分配到不同的中職聯盟校讀書;哪個專業缺教師了,只要開口,昌吉職院就會派教師來;課程建設也是昌吉職院派專家和我們學校一起論證;我的學生要實習,昌吉職院的實習基地隨時可以去用。」談到職教聯盟的好處,李大江滔滔不絕。

最重要的是,沒了惡性競爭,職教發展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大家能夠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真正實現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昌吉職教集團實現了「專業設置、招生、師資、教學運行、實訓基地建設、畢業生就業」6個統籌,全州職教發展形成了統一運行機制。職教聯盟的建立,實現了中高職教與產業進步貫通協調發展,構築起技能型人才等級遞增、梯度成長與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一致、專業統一設置、課程資源共享、師資隊伍統籌規劃、實訓基地分層次分專業建設的新機制。同時,全州職業院校實現了聯盟化辦學統一運作、招生就業工作同步協調一致的目標,聯盟為全州的職業教育搭建起一座立交橋。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4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孩子需要走心的陪伴
廣東:教科研要「智取」熱點難點問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