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雙高」和普惠性建設要並舉
當下各省級教育主管部門正在積極開展優質職業院校建設。伴隨著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實施,開展國家層面高職院校「雙高」建設也呼聲日高。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在2018年工作要點中提出,啟動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堅持扶優扶強與提升整體保障水平相結合,建設一批當地離不開、業內都認同、國際可交流的高職學校。
但是,對「雙高」的建設上存在著一些不當的認識,尤其是成為「國家一流、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國際領先」的看法值得商榷。我們大家都知道國際上有很多一流研究型大學,隨便就可以說出哈佛、牛津、劍橋等,可是我們很少能說出國際上知名的從事職業教育的高校,雖然當今國際上公認的高水平、特色鮮明職業教育的國家有許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職業教育面對的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職業院校要針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學習發展的需要來辦學。正是由於從事職業教育類型高校與研究型大學在辦學目標、服務重點上的差異,職業教育類型高校雖然可以在當地、甚至一個國家很有名,但很難通過一個統一的指標體系在全球排名。
當前,我國發出「一帶一路」倡議、開展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實施「中國製造2025」,這些都需要職業教育的大力支撐與發展。因此,首先我們要在國家和地方兩個層面,通過制定各種法律、制度、政策和措施大力發展各層次職業教育,努力形成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發展真正重視與支持的局面,從而形成符合我國實際情況、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水平職業教育。
其次,實施各省級的「雙高」「優質」「一流」建設。當年在國家高職示範校和骨幹校的建設上,實際上是分省份建設的,保證每個省級區域都有院校進入,目的就是要符合職業教育的地域特點。這次的「雙高」建設,也要淡化「國家級」,更加明確是「省級」,以體現出地域特色。因此各高職院校要能夠真正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學習者個體學習和就業的需要來建設與發展,千萬不能為排名所累,迷失了初衷。在具體建設中,一要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這裡不僅要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還要在學校內部以學分製為龍頭,在教學運行的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與創新,從而真正形成以學生為本、面向市場的內外部體制機制。二要以問題為導向,切實解決學校內部可以解決的問題。要找准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人才培養理念與專業培養定位、技術能力與技能操作、教師隊伍與教學能力、教學質量與就業質量、教育信息化與教學資源條件、教學運行管理與學生服務、科技研發與社會服務等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綜合性改革、系統化建設,全面提升從學校到專業的能力與水平。三要在課程改革、課堂教學實施上下功夫,直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要實現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習能力為主要目標,內容融入互聯網+,課程上職業性與人文性並舉、針對性與發展性兼顧,項目化、綜合化、做學教一體化。通過這樣的建設,才可以實現一流優質高職院校的「10個高水平」,即畢業生競爭力高水平、科研成果轉化高水平、服務地方行業高水平、辦學條件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高水平、學生能得到高水平的個性化關注和指導、知名企業參與專業教學高水平、協同創新高水平、國際交流合作高水平、社會認可高水平。而這10個高水平一定是區域性、地方性的,但是這並不妨礙一些高職院校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
再其次,要開展普惠性的建設項目。高職教育是大眾化教育,在我國更是平民教育,所以在職業教育領域,應該有別於扶優扶強的「雙一流」建設思路,而應該是普惠性的建設思路,我們不僅要在每個地級市都至少建有一所高職院校,而且要在每個地級市都建有一所高水平高職院校。這應該成為建設「雙高」的最終目標。
總之,先要努力實現國家職業教育的高水平,同時造就一大批省級「雙高」和普惠性提升的高職院校,三者並舉、相輔相成,在政府、社會、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中國的「職教夢」。
(作者系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學院二級教授)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24日第9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