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郎溪境八景嗎?

你知道郎溪境八景嗎?

安徽郎溪自古以來山川秀麗,景色妍美。據明嘉靖《建平縣誌》載,古代建平(今郎溪)有八景:


濤峰遠望

又稱濤峰秋望。濤峰即大濤山,在縣東,距縣城17.5公里,在亭子山、龜山之後,與二山鼎足而峙。山勢懸崖峻絕,古時遍山古松參天,松風吼如濤聲,故稱大濤山。古代文人縣吏秋高氣爽之時登山遠眺,欣賞山光水色,賦詩吟秋抒懷。今山上樹木稀少,風景衰敗。

石澗春和

又稱石澗春遊。石澗系白石澗簡稱,原出白石,故名白石澗。景地在縣東南,距縣城17.5公里,即桐河入縣境至合溪口一段,位於今濤城鎮境內。澗水澄澈,白石沉底。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綠柳依依,桃花盛開,景色宜人,別有佳趣。古為遊覽勝地,令人流連忘返。今此景不復存在。


茅嶺凝青

茅嶺又名茅山,即郎溪、廣德交界的白茅山。據傳一和尚曾爬上銀杏樹梢,不知何故,跌地身亡,於是傳說此僧腳踩樹端白雲飛升仙游。日久,朝陽寺又叫白雲廟,白茅山又稱白雲山,即今之白茅嶺,因山產白茅草而得名。主峰海拔292.2米,在縣城東南,距城27公里。南宋時為建康(今南京)至臨安(今杭州)驛道必經之地。山的兩側狹谷,俗稱「老虎口」,是郎溪通往廣德的山道隘口。

此山「白茅煙鎖凝如潑,古木雲深望轉青」,謂之「白茅凝青」。山峰高聳如屏,俯臨眾丘,登山遠眺,郎溪、廣德兩縣青山綠水躍入眼帘。山上松竹蒼翠,紫藤繚繞,草木蔥蘢,堆螺疊髻。


鴉山古迹

鴉山,又稱丫山或雅山。位於縣南姚村永豐村境內,距縣城45公里。此山是郎溪與宣城之界山,山高海拔446米,周圍15多公里。山峰高聳,林茂竹翠,環境幽雅,風景優美。

登巔可眺望宣城、廣德。主峰東側有一山口,古名唐猊嶺,即今鴉山嶺,是古代郎溪通往宣城、寧國、涇縣以及徽州的主要通道,古時商賈行旅往來絡繹不絕。如今山嶺兩側登山石級仍然完好。此路世稱「鴉山古道」。

山上多古迹。主峰旁有一巨石,高二丈許,上聳雲天,下臨深潭,昔傳曾有仙人在此垂釣,故名釣台。山頂有廟,已毀,廟碑尚存。境北附近的青苔嶺上有一巨石,高二丈許,上有百餘彈痕,俗稱「彈子石」。此嶺上還有舵躬石,高丈余,突兀直立,形如斧劈。山之北麓1.5公里處有鴉山街,從明代起成為縣內南鄉貨物集散地,清代曾列為縣十鎮之一。


伍牙飛翠

伍牙山在縣東北崗南邊境,距縣城27公里,是郎溪與廣德和江蘇溧陽之界山,系天目山余脈,主峰海拔440.6米,為縣內第一大山。山勢高峻,林木蔥茂,嵐氣氤氳,清人王家相歌吟其山「楚尾吳頭第一山,亭亭直上翠微間」,山色凝煙,滴翠欲流,故曰「飛翠」。

伍牙山,又名伍員山、護形山、護牙山。其名由來,皆因伍子胥過境之故。明嘉靖《建平縣誌》載:「伍員伐楚還吳經此,建牙,因以為名。」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建平縣誌》云:「舊傳伍員奔吳避於此山中,追者至此,雲氣護之」。


峽嶺回巒

又稱峽嶺疊秀。位於縣內姚村盛村境內,距縣城40公里。原名峽子嶺,俗稱「蝦子嶺」,高385米,為郎溪與宣城的界山。這裡重巒疊嶂,群崖擁簇,山谷幽深,風光秀美,「群峰突兀呈螺髻,疊嶂高低列翠屏」。谷口險窄,僅一線可通。

鳳山勝景

又稱鳳居奇蹟,俗傳昔有鳳凰棲於此,故名「鳳居山」、「鳳凰山」。在縣境東北,距縣城21公里,位於今凌笪大屋村境內,即毛山頂至凌笪之間的一段山崗,郎(溪)、溧(陽)公路穿此而過


石佛撐雲

石佛山,在縣南姚村鄉境內,距縣城35公里,主峰海拔353米,系黃山余脈。石佛山又名石佛嶺,山勢峻峭,白雲繚繞,山巔有三巨石,高三丈許,形似石佛,故名「石佛撐雲」。

又傳說,唐開元七年(公元719年)新羅國(今韓國)王子金喬覺(後稱地藏菩薩)年輕時渡海入唐,出家為僧,雲遊江南,尋找卓錫。一年金秋,來此見山頂三塊巨石,猶如三尊大佛,向一樵夫問訊此山名稱。樵夫回答,這大佛手起能撐住33尺雲層,這便是「石佛撐雲」的由來。

山之北坡懸崖陡峭,山之南坡平緩易登。山頂有一不大平地。山上蒼松翠柏,綠竹成林。怪石嶙峋,千姿百態,其大如屋,比比皆是。(圖片與正文無關聯||圖文編輯:徐厚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厚冰見聞 的精彩文章:

胡適與胡夢華及其子女
查濟的她,等你約!

TAG:徐厚冰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