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不見面,親人就不「親」了 | 趣說繁體字

不見面,親人就不「親」了 | 趣說繁體字



圖/《我愛我家》



珍惜與父母雙親在一起的時光吧,放下手上並不非常重要的工作,常回家見一見。




——————


 


與父母分隔兩地,如果你現在30歲,按國人平均73歲的壽命計,雙親長則還能活30年。根據你現在回家的頻率算一下,這輩子你還能與父母雙親見上幾面?




這是前一陣網上轉發量和評論量都非常高的一段文字,讀來讓人無不唏噓。當出行因高速公路和高鐵的出現而越來越便捷之時,人們遠離雙親的腳步也越邁越遠。親人大多遠隔萬水千山,見面也總是遙不可期。




親,繁體為「親」。《說文·見部》:「親,至也。從見,親聲。」本義為親近。如「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一般是指有血緣關係的人,如雙親、親戚、姻親等。






親的繁體字為「親」。




親,從立、從木、從見,表示見到立木倍感親切。一個人在茫茫的戈壁灘上,假如能看到一棵綠色的樹木可以說是欣喜若狂。樹木、森林,是人類的家園。樹木吸取了二氧化碳,排出了氧氣,給人類帶來了清新的空氣,樹木不但給人遮風擋雨,還給烈日下的行人帶來清涼的樹蔭。正因為如此,我們見到樹木倍感親切,而家鄉的樹木更是如此。家鄉的一草一木,在我們的童年中留下深深的記憶,遠行的遊子,見到久違的樹木,更是感到無比親切。因此,「親」字反映了人類親近大自然的天性,親近家鄉的情愫。簡體的「親」字,去掉了一個見字,很遺憾,去掉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對家鄉的情感。




親,從親,從見,意為親人常見分外親。什麼是親,首先是有婚姻關係的,如夫婦。然後是有血緣關係的,如子女。再次就是親戚關係,姑姨叔伯之類。不管是什麼樣的關係,要「親」必須經常見。








所謂「親人常見面,情感日篤深」,古人說:「百回信到家,未當身一歸」。百信不如一見,無見便不親,無心難為愛。而今人同樣重視見面對親情的保鮮乃至保障作用。2017年,南京市玄武區法院在處理一對離婚案時,一審判決夫妻不準離。法官在判決書中寫了這樣一句話,觸動了不少人的玻璃心,「親要見面,愛要用心」。



人活一世,註定難以逃開「親情」。高興或者悲傷,都無法跳脫出這種情感所帶來的情緒變化。2017年5月,全國各大影院同步上映了一部名為《再見,在也不見》的電影,其中三段故事看似詮釋的都是「見」的故事,暗地裡卻都流淌著一股「不見」的悲傷情愫。




雖然在文學作品中,特別是在古代詩人的名章金句中,親情不僅不會因為距離和不見面而疏遠,反而會因互為思念而加深強化。建安詩人曹植便在詩中做了這樣的表達:「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但在現實生活里,「親」長遠不見,是會越來越疏遠的。






在《阿飛正傳》里,男主角最終找到了生母,但負氣不與對方相見。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經濟和空間的共同作用改變了傳統時空和距離的概念,也產生了全新的流動空間場。因此,有人說,科技改變生活,科技也在拉近距離。




就在近日,一款以視頻通話為主要功能的智能座機闖入公眾視野。該產品2-98歲全齡適用,目的就是讓老人和小孩等不會使用手機、電腦等科技產品的人群也能享受互聯網時代的便利,用簡單的方式與遠方的家人通過視頻面對面溝通。



雖然,我們藉助了電子媒體,解決了「親」不能「見」的問題,但卻不能代替面對面的交流。我們雖然可以通過手機等介質與親人進行實時視頻溝通,但沒有皮膚的觸感,雙方無法產生真實記憶。其實,正是由於科技的發展,使人的親情淡薄。有一句很流行的話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




更何況,科技並不能關照到一切群體。從六千萬留守兒童,到同樣是以千萬計的獨居老人。他們所欠缺的遠不止是一個電話問候。所以,珍惜與父母雙親在一起的時光吧,放下手上並不非常重要的工作,常回家見一見。




要知道親緣是天生的,而親人更多的是要靠後天維護的。經常見見,聊聊家長里短,才能成為親人、親戚,也是為子女孝親之道。「親」字還是有「見」為好。     



本文選自顧易作品《趣說繁體字》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新周刊,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90後不想丁克,卻有預感晚育
流感,一場始料未及的中年危機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