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邪惡熊孩子的精神病理學

邪惡熊孩子的精神病理學

邪惡熊孩子的精神病理學
credit: 123RF


少數孩子天生缺乏道德意識,無法感受同情心。


整體而言,青少年比成年人衝動。在二十二三歲之前,負責道德決策和衝動控制的大腦額葉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因而青少年更容易產生衝動、犯下衝動型暴力犯罪等。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在兒童期表現良好,但在青春期變壞,又在三四十歲回歸正軌。

然而,有一類孩子天生冷酷無情,長大後會成為精神變態。不是所有精神變態都天生冷酷無情,但這類天生冷酷無情的孩子幾乎全部成長為精神變態。這類孩子毫無感情,會做出可怕的行為,例如將其他孩子從學校樓頂推下去。


Michael Stone描繪了一個來訪者。她是一位母親,年輕時和一個前罪犯發生關係,生下一個男孩。後來,她改嫁給一個好人,又生下一個女孩。當男孩長到12歲時,出現了三大典型癥狀:尿床、放火、虐待動物——通常,這三種行為是暴力犯罪(尤其是性暴力犯罪)的前奏。此外,他還偷東西、在學校欺凌他人、試圖勒死妹妹。總而言之,父母難以管教他。最終,在他的幫助下,他們把這個男孩送到一個特殊機構。


這是一個典型例子。毫無疑問,這類孩子的大腦肯定存在某種異常變化。但問題是:該怎麼處理這種邪惡孩子?答案是:我們可做的很少。他們缺乏產生同情心的大腦情緒機制,因此現有療法很難起效。


目前,針對這類孩子,大致有兩種治療方法。第一,藥物治療:讓他們服用降低衝動傾向的藥物,例如情緒穩定劑(降低易怒性)。第二,行為療法:逐漸教育他們,某些行為會帶來惡果。我們無需試圖教導他們具備同情心,這種方法行不通的。我們只能教育他們,社會無法接受某些行為,如果被人發現,就會被關進監獄。他們能夠通過效益分析,得出這件事情對他們不利,有些人會因此抑制自己幹壞事的念頭——而不是因為他們具備同情心。

本文譯自 bigthink,由譯者 蛋花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原作者:Michael Ston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個子高矮會影響身心健康嗎?
特朗普還沒有任命自己的科學顧問

TAG:煎蛋 |